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成人高校,创建全新的“互联网 教学”模式,用“互联网 ”思维重建课堂教学,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主要包括通过补充材料来设前置作业、课堂研讨与交流、学习反思或总结提高、布置课堂作业四个环节。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行为规范、师生交流平台成为打造“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扁平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5008103
“互联网 ”是现在为人们所热议的一个话题。通俗来说,“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全新的行业发展生态。在国家提出“互联网 ”理念后,黑龙江省教育厅在黑教发【2015】6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互联网 ’形式支撑教学模式变革”、“依托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环境,构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是一所成人高校,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不同的专业与社会背景,缺乏的是理论指导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创新能力。在成人高校,创建全新的“互联网 教学”模式,用“互联网 ”思维重建课堂教学,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要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新的“互联网 教学”的模式,首先要梳理和构建指导全新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等相关内容。
1“互联网 教学”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由创新人才能力培养需求决定
如图1所示,通过对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解析和归类,可以发现,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只能培养“基础的学术技能”和部分其它能力。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众多教学模式,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发现、探究学习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只能够培养“基本的学术技能”、部分的“伦理观”和“社会基本技能”,对“创新态度”的培养,对深层次的“伦理观”和“社会基本技能”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1]
因此,指导“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只能是建构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生成学习论。成人教育的学员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一定的学习经历,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并且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学习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学习时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成人学员的学习目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期待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技能、过程、方法的掌握是成人学员学习的主要目的,因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成人高等教育最适用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生成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所提倡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2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
在“互联网 ”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本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程记录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学习障碍的即时反馈。教师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能够及时作出解答。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中和之后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习期间的监控可以通过各种交互式小测验来进行。[2]成人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现着这一特点。
(2)碎片化、移动式的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学习可以发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也不必花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呈现碎片化。这一点在成人教育体中表现得更为鲜明。
(3)学习者个人掌控学习。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个人的事情,学习者自由控制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呈现出自控、个性化和选择性的特点,甚至同一班级的同学呈现出差异性。按照工业化的制造模式,教育是塑造学生的,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者个人掌控着学习的节奏。[3]成人学习者就是可以自己掌控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4)扁平化学习。扁平化在网络上的通俗解释就是多个机构(或个人或职责)都是平行排列的,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负其责,项目化运做。学习者的个性化和选择性学习造成学生的差异化,从而使扁平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学习把重心从个人转移到了相互依赖的学习小组上。学习不再是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孤立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交换想法、分享知识,经过分析和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通过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完成学习。成人高校的面授时间短,任务重,要实现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高阶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就必然要从传统讲授式转变为以教师为引导的扁平化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学习的支撑与促进作用的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再仅仅表现在PPT和多媒体展示上,而是深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如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标准和学习结果的评估等。在构建“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时,要将课堂教学和学习看作一个系统,参考以往成熟的教学模式,系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
二、“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以及学生与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而创建“互联网 教学”模式将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为指导,引入互联网思维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基于建构主义与互联网的扁平化学习新模式。 1前置作业
成人教育的前置作业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除需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阅读指定教材内容并找到答案等环节外,建议学员仔细阅读教师预先精心准备的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
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是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主要是提供给学有余力或者有兴趣继续深入学习学科内容的学生,是选学内容。提供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的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或者在完成必学内容得出结论后,可以在选学的补充材料中寻找结论的证据,能够通过参考案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课堂研讨与交流
在成人教育的课堂,学习不应是存在于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孤立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应是师生间共同的学习经历。
(1)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前置作业中的内容或问题,以小组形式组织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交换看法,学员间要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完成一个复杂或有难度的问题时,小组内还要进行分工,成人教育学员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与教育背景,因而当涉及到小组成员中精通某个领域内容的时候,要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在熟悉的领域要引导讨论的方向,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参与进去,引导讨论的继续。小组讨论最后要综合所有人的观点,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2)各小组间的展示与交流。充分讨论学习后,教师将小组召集在一起,展示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促进小组间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要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评价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意见、解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归纳与总结本课内容与其他知识的异同等。
3学习反思或总结提高
在交流后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内容进行反思,在已有的客观材料或理论材料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对认知结果系统化。或者由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系统化的总结。
4课堂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作为课堂作业提供给学生,当堂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完成。
三、建立“互联网 教学”模式必要的支持体系从传统班级授课的讲授式,转变为“互联网 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引入到教学中,信息技术带来了学习与交流的便利,但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与规范,班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都需要重新界定。
1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学习中要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每小组6—8人为宜,小组的成员要呈现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性别、学科学习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家庭背景等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要保持相对固定,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范围调整。
2全新的行为规范
无论在课堂还是网上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碰到哪类问题需要向谁求助。这是教学高速运转的行为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中曾提出关于高速度的理念,主张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稳稳当当地工作,教学就会高速运转。[4]在“互联网 教学”模式中,借用高速的理念,则是强调教师使学生明确怎么做、如何做。
3全新的师生交流平台
课堂师生交流的平台,用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小组学习的进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测;课堂小组学习交流的平台,用于小组内学生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小组的学习进度;课外前置学习资源与学习交流平台,为前置作业提供发布的平台,并能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还有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考核的评价平台。
在成人高等院校实施“互联网 教学”模式,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教育负责。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继续推进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灏.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丁兴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adult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y by establishing new teaching model of “Internet teaching” and rebuilding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Internet ” though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net teaching” is constructivism. The teaching program consists of four steps: setting prepositional assignment by adding materials, classroom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reflection and summary to improve, school work assignment.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f “Internet teaching” model include the brandnew classroom organization form, the code of conduct and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Internet ; innovating ability; constructivism; flatten learning
(编辑/樊霄鹏)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扁平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5008103
“互联网 ”是现在为人们所热议的一个话题。通俗来说,“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全新的行业发展生态。在国家提出“互联网 ”理念后,黑龙江省教育厅在黑教发【2015】6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以‘互联网 ’形式支撑教学模式变革”、“依托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环境,构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是一所成人高校,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不同的专业与社会背景,缺乏的是理论指导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创新能力。在成人高校,创建全新的“互联网 教学”模式,用“互联网 ”思维重建课堂教学,对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要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新的“互联网 教学”的模式,首先要梳理和构建指导全新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等相关内容。
1“互联网 教学”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由创新人才能力培养需求决定
如图1所示,通过对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解析和归类,可以发现,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只能培养“基础的学术技能”和部分其它能力。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众多教学模式,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发现、探究学习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只能够培养“基本的学术技能”、部分的“伦理观”和“社会基本技能”,对“创新态度”的培养,对深层次的“伦理观”和“社会基本技能”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1]
因此,指导“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只能是建构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生成学习论。成人教育的学员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一定的学习经历,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并且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学习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学习时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成人学员的学习目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期待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技能、过程、方法的掌握是成人学员学习的主要目的,因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成人高等教育最适用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生成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所提倡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
2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
在“互联网 ”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本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程记录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学习障碍的即时反馈。教师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能够及时作出解答。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中和之后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学习期间的监控可以通过各种交互式小测验来进行。[2]成人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现着这一特点。
(2)碎片化、移动式的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学习可以发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也不必花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呈现碎片化。这一点在成人教育体中表现得更为鲜明。
(3)学习者个人掌控学习。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个人的事情,学习者自由控制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呈现出自控、个性化和选择性的特点,甚至同一班级的同学呈现出差异性。按照工业化的制造模式,教育是塑造学生的,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者个人掌控着学习的节奏。[3]成人学习者就是可以自己掌控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4)扁平化学习。扁平化在网络上的通俗解释就是多个机构(或个人或职责)都是平行排列的,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负其责,项目化运做。学习者的个性化和选择性学习造成学生的差异化,从而使扁平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学习把重心从个人转移到了相互依赖的学习小组上。学习不再是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孤立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交换想法、分享知识,经过分析和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通过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完成学习。成人高校的面授时间短,任务重,要实现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的高阶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就必然要从传统讲授式转变为以教师为引导的扁平化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学习的支撑与促进作用的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再仅仅表现在PPT和多媒体展示上,而是深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如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标准和学习结果的评估等。在构建“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时,要将课堂教学和学习看作一个系统,参考以往成熟的教学模式,系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
二、“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以及学生与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因而创建“互联网 教学”模式将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为指导,引入互联网思维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基于建构主义与互联网的扁平化学习新模式。 1前置作业
成人教育的前置作业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除需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阅读指定教材内容并找到答案等环节外,建议学员仔细阅读教师预先精心准备的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
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是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主要是提供给学有余力或者有兴趣继续深入学习学科内容的学生,是选学内容。提供补充材料和参考案例的目的是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或者在完成必学内容得出结论后,可以在选学的补充材料中寻找结论的证据,能够通过参考案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课堂研讨与交流
在成人教育的课堂,学习不应是存在于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孤立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应是师生间共同的学习经历。
(1)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前置作业中的内容或问题,以小组形式组织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交换看法,学员间要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完成一个复杂或有难度的问题时,小组内还要进行分工,成人教育学员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与教育背景,因而当涉及到小组成员中精通某个领域内容的时候,要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在熟悉的领域要引导讨论的方向,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参与进去,引导讨论的继续。小组讨论最后要综合所有人的观点,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2)各小组间的展示与交流。充分讨论学习后,教师将小组召集在一起,展示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促进小组间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要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评价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意见、解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归纳与总结本课内容与其他知识的异同等。
3学习反思或总结提高
在交流后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内容进行反思,在已有的客观材料或理论材料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对认知结果系统化。或者由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系统化的总结。
4课堂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作为课堂作业提供给学生,当堂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完成。
三、建立“互联网 教学”模式必要的支持体系从传统班级授课的讲授式,转变为“互联网 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引入到教学中,信息技术带来了学习与交流的便利,但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与规范,班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都需要重新界定。
1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学习中要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每小组6—8人为宜,小组的成员要呈现差异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性别、学科学习能力、兴趣、学习方式、家庭背景等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要保持相对固定,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小范围调整。
2全新的行为规范
无论在课堂还是网上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碰到哪类问题需要向谁求助。这是教学高速运转的行为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中曾提出关于高速度的理念,主张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稳稳当当地工作,教学就会高速运转。[4]在“互联网 教学”模式中,借用高速的理念,则是强调教师使学生明确怎么做、如何做。
3全新的师生交流平台
课堂师生交流的平台,用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小组学习的进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测;课堂小组学习交流的平台,用于小组内学生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小组的学习进度;课外前置学习资源与学习交流平台,为前置作业提供发布的平台,并能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还有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考核的评价平台。
在成人高等院校实施“互联网 教学”模式,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教育负责。这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继续推进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灏.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丁兴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adult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y by establishing new teaching model of “Internet teaching” and rebuilding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Internet ” though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net teaching” is constructivism. The teaching program consists of four steps: setting prepositional assignment by adding materials, classroom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reflection and summary to improve, school work assignment. The supporting systems of “Internet teaching” model include the brandnew classroom organization form, the code of conduct and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Internet ; innovating ability; constructivism; flatten learning
(编辑/樊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