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国有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必要物质保障。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高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高校的事业性资产和校属企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2)没有建立资产经营公司,即没有建立起以资产经营公司为防火墙的管理机制;(3)各个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缺少相应的管理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4)没有系统的配套制度,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2.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之所以会产生高校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资产购置经费多是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高校不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负责,这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管理资产的意识和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另外,高校对于教育成本核算以及国有资产地位、作用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3. 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监督
首先,在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上,很多高校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其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度不高。由于缺乏定期资产清点,高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纰漏,如资产账务不合、管理缺乏规范。其次,校属企業在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些高校在校企改制过程中管理和监督缺位,没有相应的保值、增值措施,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最后,高校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没有履行相应的报备手续。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收益未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资产处置收入未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二、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1. 健全体制,落实责任
高校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范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并按照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必须要明确,将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分离开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要以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为基础,做好相应的职责划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报批和备案程序,专项管理国有资产的出借、出租和投资活动。
2. 改善管理理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管理理念的改善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保障。在高校的国有资产中,除有形的资产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无形资产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在进行一些资产的出租、出借前,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和公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高校应注重加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科技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认识,使之树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环境,以便在充分论证、评估非经营性资产转换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经营性的国有资产,高校要建立科学的有偿使用制度,收取费用,保证其增值、保值,有效维护其权益。
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好管理队伍是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有资产管理,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因此,要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除了要指定各项管理规范及制度之外,还要建设一支专业基础过硬、认真负责的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其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以职能和职务分级的管理机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实行资产管理奖惩制度。高校对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失职或造成损失的追加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中的一切违法、违规或者失职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高校必须确立其资产管理的目标,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2]刘婧.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国有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必要物质保障。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高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系不健全
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高校的事业性资产和校属企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2)没有建立资产经营公司,即没有建立起以资产经营公司为防火墙的管理机制;(3)各个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缺少相应的管理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4)没有系统的配套制度,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2.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之所以会产生高校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资产购置经费多是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高校不需要对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负责,这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管理资产的意识和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另外,高校对于教育成本核算以及国有资产地位、作用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3. 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监督
首先,在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上,很多高校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其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度不高。由于缺乏定期资产清点,高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纰漏,如资产账务不合、管理缺乏规范。其次,校属企業在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些高校在校企改制过程中管理和监督缺位,没有相应的保值、增值措施,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最后,高校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没有履行相应的报备手续。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收益未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资产处置收入未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二、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1. 健全体制,落实责任
高校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范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并按照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必须要明确,将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分离开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要以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为基础,做好相应的职责划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报批和备案程序,专项管理国有资产的出借、出租和投资活动。
2. 改善管理理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管理理念的改善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保障。在高校的国有资产中,除有形的资产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无形资产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在进行一些资产的出租、出借前,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和公证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高校应注重加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科技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认识,使之树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环境,以便在充分论证、评估非经营性资产转换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经营性的国有资产,高校要建立科学的有偿使用制度,收取费用,保证其增值、保值,有效维护其权益。
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好管理队伍是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有资产管理,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因此,要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除了要指定各项管理规范及制度之外,还要建设一支专业基础过硬、认真负责的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其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以职能和职务分级的管理机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实行资产管理奖惩制度。高校对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失职或造成损失的追加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中的一切违法、违规或者失职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高校必须确立其资产管理的目标,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2]刘婧.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