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

来源 :唐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主体生命活动而不断变化,抑或是在历史文化中发展,都表明审美意象不是预成的,而是动态生成的。
其他文献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短视频发展,文章以29个副省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的抖音账号为对象,采用网络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现公共图书馆短视频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文化和旅游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重要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完善国家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增强文化自信.各地的创新实践为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层面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资源、服务和平台要进一步互通互融,在“主客共享”理念下,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打造特色化、多样化、立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加广泛地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针对残障群体服务在公共图书馆领域保障不足、效能不高的现状,探讨基于VR/AR技术的图书馆残障群体无障碍服务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面向残障群体的图书馆服务应由粗放型服务转向积极应用新技术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残障群体信息权利。
随着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空间逐渐走向融合.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板块资源融合、图书馆横向服务融合、图书馆纵向服务融合、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是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显著因素.基于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问题,着手分析了空间融合要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
为了推动美国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发起“促进小型图书馆前景性探索实践”项目,促进小型图书馆在“社区记忆”“数字包容”和“学校图书馆转型”方面的发展。文章研究该实践项目,为我国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文章总结近年来“城市书房”的成功经验,认为空间选址、主题定位、创意设计、体系布局、活动策划、技术赋能和以文塑旅是面向未来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七大要素。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多依赖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某一地物的位置,这方面的实际研究仍有待深入与量化衡量。文章以表现大同左卫道地区的4幅明代和清初官绘地图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批量量化计算,并与实际位置关系进行对比,从而研究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准确反映地物的实际位置关系及其准确程度,进而对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研究古地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总体而言,4种具有
近年来,“智慧图书馆”成为一种图书馆发展新理念.目前,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从本质上尚未理解“智慧”的含义,也未解决实现智慧支持的路径问题.通过具体研究智慧图书馆的“资源”“空间”“馆员”“服务”等要素,探讨如何构建智慧环境以及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
对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进行了多维探索,分析了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现状,指明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价值意蕴,从加强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布局阅读空间、构建智能虚拟红色阅读空间、打造红色阅读空间精品服务团队、挖掘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人文内涵、加强阅读空间红色资源专藏建设等方面阐述其现实路径,并指出需要深化的方面以及前景.
结合辽宁省图书馆俄文图书编目工作实践经验,制定了俄文图书编目本地化细则,并对重点字段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俄文图书编目现状做以简略概括,提出做好联机编目书目数据规范工作、建立规范控制体系、实施RDA本地政策、完善俄文编目格式、建立高素质的俄文编目人才队伍等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