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意象理论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a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有言能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困惑,但这是在不同意义指向下的矛盾。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言语活动可以区分为语言与言语,语言是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语法准则和词汇系统,言语则是个体表情达意的具体运用,二者对意义要求的不同就造成了言能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区分。从中国哲学文化传统而言,儒家是重言重意的,道家、禅宗则是重意轻言的,所以前者往往强调言能尽意而后者强调言不尽意。而从意的角度来说,意可以分为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二者在诗学理论当中是融合的,内意要尽其理,外意要尽其象,其中意之构成的理志与情意的统一是存在于具体的意象结构当中。当然人们在具体的艺术创作当中总是力求要表达出言外之意来,正所谓意在言外。 第二部分:解决言不尽意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引入“象”这一概念。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象”的语源含义,考察了其意义流变的过程:从最初的“大象”到卦象,再到想象、象征含义的出现。《周易·系辞》中提出“立象以尽意”的表达方式,这就确立了以“象”为中介来表达人类的主观情感,以及对人生万物的体验,对宇宙发生的认识等等情意。所以本文着重从老子和庄子的象道观来论述象和道的关系,以探求象与意融合的历史必然性。老子以“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来称谓道,其存在状态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而道的本体则体现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则以“象罔”来体道、悟道,提出“天籁”、“地籁”、“人籁”的象道观。这为后世意与象的结合奠定了必要的语意基础。 第三部分:“意象”作为合成词的形式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乱龙篇》中,他提出了“礼贵意象”的说法。哲学意义上的意象关系是《周易·系辞》中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其后经过庄子、王弼的生发更具有了哲学思辩的意义蕴涵。意象在审美领域中主要是由魏晋的挚虞、刘勰从哲学意义的基础上转化而来,尤其是刘勰第一次将“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产物而提出,认为艺术创作是要“窥意象而运斤”,这样意象就历史的生成了。审美意象在生成之后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那就是要追求象外之意的表达和情与景的交相融合,并且一般采取赋、比、兴的意象经营方式。从古代的意象式批评到现在意象理论体系的创构,这充分说明了意象所具有的活力和生机,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重新发掘意象这一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的核心范畴,我认为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其他文献
《西游记》是经典的古典名著,作为一名老师,我当然更关注其中的教师形象,我惊奇地发现《西游记》里教师形象所表现出的各种特点,正折射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养。
5G系统是一个万物互联的高传输速率和高传输数据量的移动通信网络,对无线传输的速率、容量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传统MIMO天线因为不能从天线振子的几何位置上满足设计要求,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t)在外语教学中的真正作用一直受到误解,因而被认为是落 后的教学法,不断受到批评。语法-翻译法对今天的英语教学仍有重要的价值。
近些年来,人们日益意识到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纷纷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人们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引进、创造新兴的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建立
本文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应的内涵、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作用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 1、界定对外直
研究家庭教育资源既是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丰富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拓展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教
《论语》是极具代表性的先秦传世典籍之一。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的主要特点,对后代汉语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乃至汉语史的重要材料。 本文运用现代汉
20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财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浪费、能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国有林场的发展理念、经营方针、社会职能正在经历巨大转变,特别是在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后,国有林场多定性为公益事业单位,单位性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窍方雾化吸入对促进鼻窦炎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