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分子对接紫英抗炎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紫英抗炎合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自研Python脚本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紫英抗炎合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并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靶基因,使用CytoScape3.9.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成分-通路”网络。将筛选到的关键靶基因导入STRING在线平台,建立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以研究其机制。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和Auto 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与医院现有的西药的结合度进行对比后应用PyMol可视化作图。结果 (1)从紫英抗炎合剂中筛选出豆甾醇等59个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72个关键基因;(2)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紫英抗炎合剂生物学过程和功能集中在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活性等;(3)生物信息分析信号通路显示,紫英抗炎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4)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英抗炎合剂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与慢性盆腔炎的核心靶点结合较好,甚至优于阿奇霉素和头孢西丁,筛选出结合度好、有氢键形成的构象关系IL6-Stigmasterol进行可视化处理。结论 以上研究为紫英抗炎合剂日后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通过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分析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发展医院的新制剂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其他文献
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达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氧族元素”教学内容应突破长期存在的固化框架,体现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教学内容的重构应在保证基本面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凸显出氧族元素核心内容和前沿发展,凸显“专业与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从专业、能力、素质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
<正>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生率高及不可逆特点,若想避免老年痴呆对患者的危害,还需尽早预防疾病、诊疗疾病。老年群体家属应当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机体状态、心理状态,一旦机体功能发生变化及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还需及时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患者家属无需过度担忧,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周边设施完成身体锻炼,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家庭成员也要相互配合,注重关爱老年人,为老年
期刊
系统研究了锂硫电池硫正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六氯环三磷腈对硫正极阻燃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燃烧实验,发现六氯环三磷腈的加入可使硫正极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此外,通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X射线衍射仪(XRD)技术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技术等手段,对比了添加和未添加六氯环三磷腈硫正极循环前后的表面形貌、组成成分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六氯环三磷腈添加量为10wt%时,硫正极表现出最优的循环性
<正>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切入点,在阐述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和预警中的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策略。本文从流程设计、框架规划、数据库建设、功能实现过程管理四个层次出发,探究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实际应用要点,并结合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实例进行深化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国土空间规划效果,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单质硫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kg-1)、放电比容量高(1672 mAh·g-1)、成本低等优势,是锂硫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硫正极迟缓的反应动力学显著地限制了锂硫电池的性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MACs)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金属含量低、理论上100%的原子利用率、催化活性高等优势,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不同中间相的转化反应,而且可为含硫物质提供丰富的锚定位点,从而显著优
健全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要求,对教育目标和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回应了时代的呼唤。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高校在“三全育人”理论构建、实践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着核心理念认识不足、内部协同育人机制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模式、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构建高校守正创新、系统完备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微波消融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热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在微波消融过程中,不同生物组织受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影响到消融区域的大小。而生物组织消融区域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同时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物组织收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生物组织收缩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有生物组织收缩的体外实验和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