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清泄三焦之释义

来源 :健康忠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7047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栀子(Fructus Gardeniae)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李时珍:“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栀子性,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卮子:清气凉血,散三焦火郁之药也,朱溪丹。”[2]纵观历代有关中药的记载,栀子是为数众多的清热药中唯一一味有着清泄三焦功效的药物。自古以来,人们运用栀子的苦、寒药性来治疗三焦湿、热症候。栀子清泄三焦之说,便是人们在数千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栀子的苦、寒药性与它清泄三焦的功效的联系,又是在临床的运用中不断地得以发展和延伸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对栀子清泄三焦的功效加以佐证,从而更加丰富了栀子清泄三焦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栀子的药性特点以及其清泻三焦的作用特点,进而提出作者对栀子清泄三焦之说的些微见解。
  1 概述三焦的内涵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三焦的概念是在《内经》[3]中首次被提出的:“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指出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三焦的功能为通行元气,运行水谷,运行水液。由于《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的论述并不明确,使得后世医家对此争论颇多,有着“脏腑三焦”、“经脉三焦”、“辩证三焦”、“部位三焦”等等一系列概念。虽然,从现代解剖学角度上讲,我们无法确定三焦的位置,但是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却在临床观察和实践中推断出了三焦这一概念,用来解释其他脏腑无法解释的问题,它包含了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综合概念。后人根据这些理论结合现代医学, 有人认为三焦是人体胸腹腔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也有人认为是胰腺, 更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等。但是值得强调的是三焦作为六腑之一, 无论其形质如何, 重要的是在功能上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也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2 栀子的药性及其作用特点
  2.1 栀子的苦、寒药性
  我们的古人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栀子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病症候,进而提出了栀子的寒凉药性。根据中医“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用药的基本原则,将栀子列入治疗热证的药物之列。栀子味苦,在中医理论中苦:有泄,燥,兼有坚阴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对栀子而言,泄,指清泄的意思,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栀子性寒,故而用作治疗湿热证,如湿热黄疸(治疗湿热黄疸著名方剂为茵陈蒿汤)。此外,根据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丹栀逍遥丸,用于更年期综合症之肝肾亏虚,取其泻火而存阴之性。由此可见因为栀子的药性苦、寒,所以可将它用于治疗湿、热症候。我们都知道性味苦、寒的中药有很多种,用于治疗热症均有其各自作用特点。例如,黄芩可清上焦热,黄连清中焦热,黄柏清下焦热。而栀子却可以清泄三焦湿热,除了它苦、寒药性特点外,它有着怎样的作用特点?用它来治疗三焦湿、热症候又有着怎样的理论依据呢?
  2.2 栀子清泻三焦的药性特点
  《本草汇言》[4]中记载了各家名医对栀子的苦、寒药性及它“可升可降”的作用特点与其清泻三焦湿、热病症之间关系的阐述:如方氏(桂谷山抄)曰:盖栀之为性,可升可降,气味虽居苦寒,而气本轻清……专取此清空寒化之物,能解心肺之伏火,转炎歊为清肃者也,所以三焦浮游之火,六郁气结之火,皆可清也。震亨曰:栀子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栀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卢不远先生曰: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坚,惟卮子反使坚结者,解而上出,火空则发之义也,故并作涌泄之剂,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描述表明了栀子清泄三焦湿热之功效不仅与其苦、寒药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栀子本身“质轻扬”、“性屈曲”的作用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栀子“质轻扬”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栀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泄下焦之邪火,居于中焦则可清泻中焦湿热。进一步说明了栀子是依赖其“可升可降”的药性特点来清泄上、中、下三焦之湿热之邪的。
  3 栀子可清泻三焦的临床应用
  3.1 栀子治疗上焦热证的临床应用
  上焦热证临床上一般表现为:目赤,面赤,口鼻衄血,疮疡,心胸烦闷,腮、喉肿痛等等一系列症候。用于治疗的古方记载如下:①《千金方》中:治火疮未起,用栀子仁和麻油治之。②《龙潭家秘》:治酒风面赤鼻皶,用栀子15g,桑白皮,桔梗,西河柳等各15g。③治时眼白珠暴赤,用栀子10g,桑白皮,薄荷叶,桔梗等。④治腮颊肿痛,用栀子15g,柴胡,半夏各10g,黄芩,防风等各5g。⑤治火郁喉闭不通,用栀子25g,荆芥穗10g。⑥治牙疼不止,用栀子15g,北细辛,石菖蒲等各5g。⑦治口舌肿烂,用栀子25g,川黄连,黄柏各10g等同治。⑧《黎居士方》:治鼻中衄血,用栀子细末外用。⑨心烦郁闷,欲吐不吐,用栀子,半夏各10g,陈皮,白茯苓等。⑩《伤寒杂病论》: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及心中懊恼者,用栀子15g,香豉等治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有着拮抗细菌脓毒症[5],抗炎,抗真菌的药理作用[6,7],这些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均可佐证运用栀子可以用于治疗疮痈肿毒等等疾病的合理性。
  3.2 栀子治疗中焦湿热的临床应用
  中焦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为:腹满胀痛,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以及黄疸证等等。栀子疗中焦热证的古方有:①丹溪方:治胃脘火痛,用栀子5g,入生姜汁三、四匙。②《古今验录》秦王散,胃疸食多喜饮,栀子实主之。③《伤寒杂病论》:治伤寒湿热发黄,腹胀,用栀子15g,茵陈10g,大黄5g。④治发黄身热,用栀子15g,黄柏10g,炙甘草5g。⑤《龙潭家秘》:治湿热蕴蓄,五疸黄证,用栀子20g,茵陈25g,白茯苓10g,生姜皮15g煎服。⑥治气郁火郁,呕哕酸苦,用栀子8g,川黄连5g,黄芩,天花粉,薄荷叶各10g,紫苏叶,广陈皮,广木香,半夏,厚朴等水煎服。⑦又《古今名医录》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甘草,香豉四味作汤饮之…可见运用栀子在临床上治疗湿热黄疸证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也同样表明了栀子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红素[8,9],并且对肝脏损伤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等等[10]。   3.3 栀子清泄下焦的临床运用
  下焦热证的表现一般为:小腹胀满,便秘,小便不利,血淋,血痢等等。运用栀子治疗下焦热证的古方有:①《龙潭家秘》:以栀子15g,车前,牛膝,木通等,治疗小便癃闭,胀满不通,小腹急疾。②《伤寒杂病论》: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用栀子15g,厚朴,枳实各10g。③《普济方》临产下痢,用栀子,空心白汤调服三匙。④《经验良方》:治小便淋血涩痛,用栀子,滑石等。⑤《胜金方》:妇人临产痢,不限多少,栀子烧灰细末。⑥《肘后方》:治热毒血痢,用栀子仁10g,加白蜜五匙。⑦治霍乱转筋,用栀子5g治。⑧治闪折伤肿痛,用栀子仁和小麦面水调,涂之。现代研究表明栀子中的西红花苷类以及京尼平苷类成分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1-13]。栀子中的成分京尼平是一种新型交联剂,可以治疗软组织损伤[1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栀子清泄下焦湿热的说法在现代的临床运用上有着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详尽的阐述了栀子的药性特点以及它清泄三焦湿、热的作用特点,并分别对栀子散上焦湿热,清中焦湿热,泄下焦湿热的临床运用进行了例证说明。通过现代的药理研究从不同的侧面佐证了栀子可以清泄三焦湿热这一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味常用的中药—栀子,更加拓宽了中药栀子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开发前景,也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加深了对栀子清泄三焦之说的理解。
  参 考 文 献:
  [1] 《神农本草经》[M].学苑出版社.2007.
  [2] 《本草纲目》[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680.
  [3] 《皇帝内经素问》[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9.
  [4] 《本草汇言》[M].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95.
  [5] 郑新川,杨东等.栀子拮抗细菌脓毒症有效成分京尼平苷的研究[J].中国药理通讯, 2009,26(2):59
  [6] 朱江,芮菁.桅子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0.31(3):198. 200.
  [7] 赵维民,季新泉.栀子兰色素可能为栀子粉末外用抗炎消肿时的活性物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4):41.44.
  [8] 朱振家,钱之玉,陆莉华等.栀子提取物京尼平苷和西红花苷利胆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1999,30(11):841.843.
  [9] 彭捷,钱之玉,刘同征,等.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保肝利胆作用的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2):105.108.
  [10] 张学兰,孙秀梅.栀子不同炮制品保护肝脏作用比较研究[J].中成药,1996,18(2):18.
  [11] 文娜,钱之玉,饶淑石,等.西红花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94-1297.
  [12] 绪广林,余书勤,龚祝南,等.西红花苷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69-372.
  [13] 唐富天,钱之玉,郑书国.西红花酸对动脉粥样硬化鹤鹑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316-
  319.
  [14] 付红蕾,梁华正,廖夫生,等.栀子中京尼平苷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5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方法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98例患者中除2例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5例术后6个月再发生心肌梗死外,其余均获成功。  关键词: 急诊PTCA;支架植入;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所致,为尽快明确病变血管的位置、性质及程度,努力使心肌未因严重缺血致坏死
期刊
摘要:目的 老年人骨折后,常出现悲观抑郁情绪,导致躯体功能明显下降,患病率、感染率等明显升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折后各时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为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且骨折愈合慢。又因活动不便,病程坈长,易合并并发症而影响愈合,导致心理问题发生,影响伤后康复。因此,伤后的心理护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因进胸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 对于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25例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干预及护理对策,有效地控制菌群的扩散和蔓延。  关键词: 进胸术后;获得性感染;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肺切除术
期刊
摘要:目的 终止中期妊娠是计划外怀孕的补救措施,由于产前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中期妊娠引产率一直居高不下。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缺点在于产程长,宫口扩张慢,阴道出血量多,软产道易损伤,清宫率高。本文联合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明显缩短了产程,增快了宫颈的软化和扩张,软产道无损伤,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引产的痛苦。产程中适当应用安定,可以加速宫
期刊
摘要:顽固性黄疸,由黄疸失治,迁延日久而成。各种病因均可导致黄疸,但常见的病因早期主要由湿,寒,热,痰,瘀,之邪互结,早期主要是邪盛正损,以去邪为主,此时用药宜早,宜足,宜急,应首先荡涤邪毒为其要务,在治疗过程中,利湿不忘化痰,利湿不忘化瘀,化湿不忘祛风。  关键词: 顽固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十二指肠乳头类癌:阻塞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  黄疸是指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施以康复训练及对应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治疗未正规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中,32例治愈、9例好转,总有效率95.3%,对照组19例患者9例治愈,7例好转,总有效率84.2%。结论 对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再给予康复训练,能使本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
期刊
健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许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说法,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更是如此。如何获取健康的身心,理论也不少,而我个人觉得正确的饮食才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健康与长寿分四个方面来谈。  1 饮食与生活方式  在欧洲和北美,心脏病是第一杀手,在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到2015年,在世界范围内有60%的死亡源自于心脏病。如果无法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任何延长寿命的方法都不可能
期刊
腘窝囊肿也称Baker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是小儿外科门诊常见疾病。传统常采用手术治疗。有报道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腘窝囊肿效果满意,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平阳霉素加醋酸曲安奈德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26例,女16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岁10月,平均年龄5.8岁,病程2月至4年不等。  1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笑气无痛人工流产术前,不同给药途径对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于术前2h口服、舌下含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3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舌下含服组和阴道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年轻乳癌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年轻乳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年轻患者;乳腺癌;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好发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1],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年轻化日趋明显,青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