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悟情,“美”在其中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港基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8个自然段,多角度、多方位描写雨景,或唯美、或情趣、或神秘,似乎每一个部分都有驻足品味的价值。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行走于文字之间,赏析景观之妙,感悟赞美之情呢?
  一、揭题导入,激趣探寻“美”
  1.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最北
  边,有一座港口城市——基隆,(出示地图,标示位置)“雨”是这个地方最大的特色。
  2.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雨港基隆》这篇课文,去看看基隆的雨景。
  【设计意图:课文题目直白明了,点明内容,因此,教学围绕题目直入主题。运用出示地图的直观手段与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式,配合教师饶有意味的朗读激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究的境地:基隆的雨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归纳概括,整体感知“美”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2.出示词语:不测风云 大雨倾盆 大雨如注
  丝丝细雨 阴云密布 倾盆大雨
  (1)指名读,齐读。
  (2)瞧,“大雨倾盆”这个词很特别,颠倒词序可以说成“倾盆大雨”,在文中把这一对“孪生兄弟”圈画出来。
  3.读了这篇课文,基隆的雨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指名说。雨大、雨多、雨景美……)
  (师相机板书:美)
  4.那么,基隆的雨景美在哪里呢?默读第2~8自然段,看看你能找到哪几个方面的美?提示:可以关注过渡段及前后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
  变化的雨景
  美 电线上的雨景
  山顶上的雨景
  夜晚的雨景
  【设计意图:追问“美”在哪里,旨在引导学生将原本意识中朦胧的印象转变成具体可感的文字探寻,向内容深处迈进一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后归纳出“哪几方面的美”,渗透“利用过渡段进行概括”的方法。对学生稍加点拨,其阅读过渡段及前后文字就会发现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写雨景,段落层次立刻清晰,重点内容随即凸显。】
  三、品词析句,细节感受“美”
  (一)第2自然段——变化美
  1.先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雨景是怎样变化的。自由读有关句子。
  2.你能试着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概括雨景的变化吗?(指名说)
  出示关键词:海天蔚蓝——大雨降下——突然停住——大雨如注/丝丝细雨/阴云密布
  3.作者又是怎样有序地写出这个变化过程的呢?
  (1)指名说。(课件中将“原来是”“突然一阵”“正在”“突然停住”“几分钟之后”等连接词标红)
  (2)原来用上这些连接词,就能把一个变化过程更有序、更清晰地表现出来。
  4.谁能读出这千变万化的
  雨景?
  (1)指名读,读出变化之美。
  (2)齐读,读出你们对雨景的赞美之情。
  5.把我们感受到的雨景的“变化美”批注在第2自然段旁边。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雨景的变化之美。想让学生真正读进文字当中,品味语言之准确,想象画面之多变,领略景致之动人,仅仅靠朗读还不够。以“雨景是怎样变化的”一问,引导学生先理解内容,把握文意。再问“作者是怎样有序地写出雨景的变化”,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语言文字,探究作者的表现手法。】
  (二)第4自然段——形态美
  1.过渡:其实,基隆的雨景还有比这更美的呢!电线上的雨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
  2.读懂这段话了吗?看到了电线上的雨景了吗?下面请一组同学扮演小雨点,老师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们这些小雨点要跟着文字动起来,把你们的理解表演出来。
  3.师生合作:师读句子,学生表演。
  (1)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有没有把小雨点的形态表演出来?谁来评一评?
  (2)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4.表演得很精彩,还能读得精彩吗?谁来读?
  5.瞧,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就是电线上雨景的形态美,把“形态美”批注在这一自然段旁边。
  【设计意图:本文从几个方面表现雨景的特点,内容和构段方式有相似之处。为避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防止课堂逐渐陷入沉闷无趣的氛围中,这就需要根据语言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4自然段,作者对雨景形态的美描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非常适合表演。让学生通过担当角色获得新鲜感,用特定角色的眼睛去观察课文描写的情景,从而很好地理解内容。】
  (三)第6自然段——动态
  美、声音美
  1.过渡:如果站在基隆公园狮头山顶上看雨景,那更是美到了极点。这极点之美又藏在哪些句子中呢?默读思考。
  2.指名说说找到的句子,引
  导学生关注两句话。(“它们在海水里沸腾、翻滚,它们在跳跃,它们在怒吼,它们在歌唱。”“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山洪暴发似的声音,小溪涧里流水的声音,这又是另一种天然的音乐在合奏着雄壮优雅的交响乐。”)
  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的?(动态美、声音美)
  3.再仔细看看,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①都是“它们在……”;②都有“……的声音”;③第一句都用了动词;④都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4.能把雨景的动态美和声音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批注“动态美”“声音美”)
  5.这么优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把它积累下来。
  (填空:一阵倾盆大雨降下来,恰似 。它们在_____、_____,它们在_____,它们在_____,它们在_____。这时候,也许你正躲在一株大树下遮雨。雨点打在_____,海面上______,小溪涧里_________,这又是另一种天然的音乐在_______。)
  【设计意图:文章第6自然段内容明白晓畅,学生读懂并不困难,也很容易发现描写的两个角度:动态与声音,因此“意”易得。而再次细读,便能咀嚼出“言”的味道。语言表达富有特点,连续动词体现动态,排比句式朗朗上口,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使得段落富有积累的价值。既然如此,那么这一板块的教学就应多在“言”上做文章。引领学生从感知形式的特点,到领悟表达的内涵,再到积累优美的文字,步步深入,品味语言的味道,积淀语感。】
  四、阅读批注,研究发现“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雨港基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变化的雨景、电线上的雨景和山顶上的雨景之美(指板书)。文中像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自由学习第7、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学着课上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所学,总结阅读精彩片段的方法。课内得法,还需课外运用。布置学生课后用作批注写感受的方法阅读第7、8自然段,继续研究,发现雨景其他方面的美。值得强调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是指导朗读。文体的特点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样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若琐碎分析,则破坏意境,美感荡然无存,学习了无生趣。唯有朗读,用心感受,文章中的景与情,文字中的意与境,才能在“美”中氤氲开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今天听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课堂上这位年轻教师非常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既通过图片观察森林景色的美好,引导学生运用“森林里的
引言:成长轨迹,思想坐标  “每颗星都有固定的意向轨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坐标。教师的成长轨迹,应行进在自己的教学思想坐标中。”  ——林春曹  我出生在祖国江山一片红的20世纪70年代初。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就是乡村的田野、池塘、草垛、伙伴,从早到晚,自由自在,田野里打滚,池塘边垂钓,草垛上攀爬,伙伴间嬉戏。也不知从哪天起,我这个村野小顽童倏忽间一下“开窍”了,读书作文慢慢成了我的所爱,小学、初
一、融入文本,奠定思想基调  1.细读课文,品味文字  《月亮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有序、详略得当、用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秀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田园风光。  文章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我捧书反复朗读直到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对书中的景物有所理解后才罢手。接着我闭眼冥想,让书中所描绘的景象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复现,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那么,我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发现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2.能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通过游戏表演创作拟人体童话故事。  2.能编写一个拟人体童话,并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内容介绍:“创作拟人体童话,尝试写好人物的对话”是三年级的一次训练主题,本单元选择的典型例文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本
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从富阳永兴学校二(1)班教室门口路过,里面传出低回婉转、悠扬清丽的歌唱般的声音,他以为是音乐老师在教唱歌。陪同他参观的老师告诉他,这是陈琴老师在教学生吟诵古诗。客人不禁驻足聆听,不觉陶醉其中。  这位陈琴,就是闻名遐迩的“素读”的倡导者。  陈者,久也。她的琴里储存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她的琴弦弹拨出的
朱永新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以阅读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文化创新、文明演进、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因,教育改革可以成为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导向性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能读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图书时,其实他们就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短期內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一定难度,但让优秀的图书进入农村应该说容易得多。  要提升农村学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普遍存在作业量偏大、作业形式单一、自主选择性小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借鉴美国中小学的TIPS(交互式家庭作业)的有关做法,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的作业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量低效,现状堪忧  为了探求真正适合我们小学生的体验式作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游”即是玩,而玩与学是截然对立的。  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已妇孺皆知,按理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但我们往往推崇前者远胜于后者,还认定后者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无用的。可如果说学习是一种获得与创造,其实那些被误解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反而往往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讲求“知行结合”似乎远胜于当代,其实质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古代样本。  三年级上册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候不远
先前,我与武老师并不熟悉,属于“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那种。但是读完武老师的这本《武凤霞讲语文》,渐渐地,我被她感染,我被她感动!  真实:一朵野百合的春天  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眼中,武凤霞可能是一位令人仰视的名师。可是读了她在本书中所写的“我的语文人生”章节,却带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凤霞。她成长的艰难与挣扎,似乎在经历着许多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遭遇。幼年的贫困,童年求学的艰辛,成年后在濮阳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3.体会课文的理趣,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河与青草之间的对话。  2.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  【教学设计】  一、展示目标,进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