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老年节目的风格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定位,节目的定位决定了节目的风格。我认为,老年节目的风格应该是平实,至少这是我们应该追寻的一个方向。平实是不花哨、不浮躁、不追流行、不媚时尚;平实是自然、是真实、是娓娓道来的亲切、是言之有物的质朴。平实是内容也是形式,是主宰和形式的灵魂。
  一
   电视专题节目绝大多数报道的是现在时,即现实发生的事,而老年节目却多有过去时。"话说从前"是老年人的特征,也是老年节目传播的一个内容。回忆悠悠往事,让采访对象面对话筒侃侃而谈,再把采访画面直接传递到观众面前,无须过多的铺垫,一个苍老的的声音就能把观众带到几十年前的规定情境中去。比如,电视台采访86岁的老革命刘正言,他讲起1948年抗敌演剧队从北平撤回解放区时动人心魄的场面,讲他如何头带礼帽,身着长袍,怀揣山西商人的假身份证,把解放区少有的钢笔用胶布贴在脸盆后面,抱着孩子与敌人周旋,顺利通过国民党的关卡等等,绘声绘色,原汁原味。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声音,既发挥了电视的优势,又打动了观众。
   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现在时是老年节目报道的主体。比如,采访城里扭秧歌的老人、弹钢琴的老人、农村种大田的老人、刻石碑的老人等等,这类日常的节目看似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但却反映了现代中国老人实在的生活、实在的心态,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实际上老人们的快乐已经通过喧天的锣鼓和他们的欢声笑语充分地表达出来了。通过节目,观众可以领会到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老年群体都能有这样幸福的享受,足见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大发展。这种不着痕迹、用事实说话的表达方式,其功效绝非满篇赞誉之词所能相比。这是老年节目平实的例证之一。
  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从多角度来表现。有一位离休后义务为乡亲们打官司的李子渊老人。他品行高尚,乐于助人,为了胜任代人打官司的角色,在家苦背法律条文。节目中有这样一段:
   主持人:“李子渊老人记忆力过人,有一次在法庭上连背了三条法律条文,以致于对方律师嘲讽他‘臭显摆’”。
   [画面:李子渊]
   到法庭的时候,我出过一个笑话。代理的一个案子,我在法庭上,挨着排背了三条法律知识。对方的律师挑出我的毛病来了。他说,没有必要在这儿背诵原文,你就提出是哪部法律,多少条就可以了。是不是有点自显?我说不是。这个地方,是运用法律审判案件的,法律不在这个地方背到哪个地方背呀?两个人没事,走着,背法律玩?这不可能吧。这个地方,不背法律背啥?背《王二姐思夫》?这个律师就火了。我们两互不相让,延长了30分钟。
  主持人:这位可爱而倔强的老人家在法庭上认真劲儿让对方的律师也无可奈何。休庭后,当对方律师了解到李子渊是一位热心且德高望重的老人时,主动过来和老人家講和了。只是这位专业律师一再告诉老人家大可不必在法庭上背诵法律全文。
   然而,如今,当你腿开李家的院门,如果李老先生正在院里踱步,嘴里念念有词,那必定是他在执着地背着法律条文呢。
   这一段刻画出一位性格倔强、执著,对代理的案件认真、投入,甚至有点偏执的老人的形象,有点像观众生活中熟悉的一位热心肠的老邻居或者是一位有点认死理儿的老爷爷,很有那一代人的特点。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人,但记者写作的角度基本等同于观众接收信息时的角度,对报道主体的平视比仰视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如果把李老先生塑造成一个“高大全”式的典型,反而不真实,不易让人接受。节目播出后,有不少观众联系请李老先生帮忙打官司。此为老年节目平实风格例证之二。
  三
   如果说,电视社教类节目肩负着对观众进行教育的功能的话,那也须“寓教于潜移默化之中”,绝不能简单生硬、指手画脚,对老年观众尤其不能。“受众是积极主动的新闻内容的消费者”,他们会依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有益的信息。比如,我们在节目中介绍一位老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老年观众觉得可信,他可能会接受这种“暗示”,积极效仿,从而使节目成为老人生活有效的参照。还有我们在节目中解答老年观众的心理问题,介绍老年保健知识等等,都期冀着老年观众能从情感上欣然接受这一信息,在行动上乐于使用这一信息。而能达成这种功效的前提是报道不夸大、不拔高,实话实说,是促膝谈心般的交流,是娓娓道来的疏导。此为老年节目平实风格的例证之三。
   此外,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必考虑自己的形象是否光辉,不必担心说多了话,会有领导怪罪。他们真实得透明,他们的表现也为我们的节目风格的平实提供了可能。
   如何实现平实的风格?这需要我们了解节目的报道主体和节目的观众主体——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心理,贴近他们的思维,体察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
   平实不意味着节目主题上没有深度,不意味着采访选材上没有新意,不意味着编辑成文上没有技巧,不意味着采编播的过程中不用情,更不意味着观众反馈的平淡索然。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宜淡不宜浓,但必须浓后而淡,诗宜朴不宜巧,但必须大巧之朴。"这该是我们老年节目追求的境界吧。
  
   (作者简介:那 斌,男,黑龙江省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主任记者。)
其他文献
解说词配画面,说教式的议论是目前众多电视专题片的固定模式,表现形式单调,声画两层皮,缺乏真实感等问题是各级电视台在专题片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文章作者从新的视角,对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问题选的准,论述深刻、有力,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对各级电视台专题片创作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广大电视工作者借鉴。   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大家对电视的要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源,其需求量和利用率也相应越来越高,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新时期的一项系统工程,在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源,其需求量和利用率也相应越来越高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县市广播电视台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如何摆脱这种发展的状况,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县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当前,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中,广播电视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各小县市的电视台被死死地限定在夹小的空间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使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电视人如何既要作好党和人民的“
新闻报道离不开主题,主题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标志。文章就如何写好新闻的主题性报道进行了探讨。   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仅是靠组织和行政力量不推行,更多的是靠新闻媒体来传播,在新闻传播中,主题性报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推动作用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主题性报道?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
社会新闻因其特点而更被受众关注,作为社会新闻记者,更应掌握社会新闻的时效性原则,及时赶赴新闻现场,善于观察、勤于提问,最快时间把社会新闻公诸于众。   社会新闻是新闻的一大类别,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它主要是指反映现实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的客观社会新闻事实信息及社会生活中有关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生活情趣等的报道。与时政、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新闻相比较而言,更易于被广大受众所关注,恰因如此
从现实来看,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主阅读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发地探究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而且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技巧,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把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性化因素的制约,为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的阅读方面加以指导和点拨,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问题引领,提高自
笔者经过探究,给出一种利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棱的法向量计算二面角大小的方法:二面角A-DE-B的大小:如图1,设AD_1⊥DE于点D_1,再设BE_1⊥DE于点E_1,从而的大小就等于所求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成长过程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教师应在传授语文课本知识时结合实际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和奠基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焊接电源、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电弧电压、焊接层数、焊条类形、焊条直径等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质量的影响和造成的相关缺陷。详细的分析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