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混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鸭病混感的危害性


  1.1增加鸭病确诊难度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鸭病,通常在临床上会有比较复杂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一个感染鸭群中经常会有不同病变类型的表现,例如低致病性禽流感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1.2提高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
  从现阶段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中小规模养殖场鸭病混感较为严重。严重的疫区还会出现不同疾病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鸭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1.3降低治疗效果
  如果在疫病发生时,没有及时准确地诊断混合感染的病种,只是单纯针对某种疾病来进行治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
  1.4导致病原体变异
  当出现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细菌或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后,很可能会导致病原体出现变异的现象。

2鸭病混感的发生原因


  2.1养殖因素
  养鸭过程中经常存在多种养殖方式共存的现象,这使得混合饲料喂养方式比较常见。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也很容易造成混合感染疫病的现象。例如重庆市雨水资源比较丰富,通常采用水上养鸭的方式。但这种养殖方式经常受到环境安全的影响,无法使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这就导致病毒没有得到合理控制。
  2.2疫病种类
  鸭病具有非常广的传播范围,因此很难从根本上阻断传播源。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将鸭子与其他禽类混养的现象,这就加剧了病毒的交叉性传播,提高疫病混感现象发生率。
  2.3病原因素
  现阶段对于致病细菌和病毒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使得病毒出现了变异的现象,同时也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在此背景下,更容易发生疫病混合感染的现象,并且影响到了疫病防治效率。
  2.4诊断因素
  中国目前禽类诊断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基层地区缺乏先进的治疗设施,再加上诊断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直接导致临床上的诊断水平较低。

3鸭病混感的防治对策


  3.1构建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鸭场要构建起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提高养殖人员生物安全管理意识。不同病毒和细菌存在一定差异性,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依旧是提高疫病防治水平的重要前提。
  3.2强化管理水平
  在养鸭过程中,需不断强化禽舍管理工作,促使养殖人员可以充分认识到疫病预防重要性,促进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另外还要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合理配置饲料来保证鸭禽的营养水平。
  3.3制定免疫程序
  构建完善的禽药监管体系,做好对免疫程序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避免出现大范围的鸭病混感现象。对于混合感染的鸭群,一般需要投药治疗2种病原,如果只是单纯针对一种病原单注疫苗,就会影响防治效果。
  3.4掌握药物剂量和疗程
  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疗程,一次用药只会抑制部分病原体,一旦停止用药,药物浓度降低后病原体会继续繁殖。通常来说,用药需要以3~5 d为1個疗程,防止疾病复发。
  (重庆市南川区西城畜牧兽医水产站胡伦伟)
其他文献
“悲剧”是中国近代由西方引入的一个概念。本文首次对1904—1949年间“悲剧”概念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做全面的梳理分析,较完整地呈现中国人对悲剧概念的接受过程,尝试按时间、分主题来厘清此概念在中国生根发芽的过程。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就目前学界对“悲剧”概念的研究概况做了梳理总结,并针对目前学界研究较多的热点进行归类。其中包括“tragedy”一词在中国最早的汉译,“悲剧”概念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王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受灾范围持续扩大  近年来旱灾、暖冬等自然现象的频繁出现,为病虫害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人为活动的日益频繁、森林面积的日益扩大,使病虫害蔓延扩散速度日益加快,而这也使得林业病虫害日益恶化。在一些偏远林区,受技术及经费的限制,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导致病虫害不断蔓延扩散,受灾面积持续扩大,进而陷入到“受灾——防治——受灾”的恶性循环当中。  1.
期刊
在当代知名作家刘庆邦二百多篇的长中短篇小说中,虽大体涉及乡村、煤矿和城市三个方面的主题,但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篇目是关于煤矿的。这应该和刘庆邦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河南农村出身的刘庆邦曾做过9年的煤矿工人,而后凭借写作才能进入《中国煤炭报》,并在此后主编过煤矿文联系统的文学刊物《阳光》。无论是矿工经历还是记者生涯,都和煤矿有着不解之缘。刘庆邦的煤矿书写时间跨度大,若从他1978年发表的《棉花白生生》(据称写作于1970年却一直没有发表机会)算起,至今已有40多年,而所叙煤矿之事大体上与写作时间同步,并且在叙事风
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2 468.3亿美元,同比增8.0%。其中,出口额760.3亿美元,减3.2%;进口额1 708.0亿美元,增14.0%;贸易逆差947.7億美元,增32.9%。从农产品出口来看,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依然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水产品和制成品金额最多,其次为蔬菜与水果。进口方面,占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最多的是畜产品和食用籽油,其次
期刊
1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  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部门需科学保护林业资源。要想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发展,必须确保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关部门需科学保护森林环境。在国家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对自然环境和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有效维护和保护森林资源,进而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融合发展。 2林业资源管理策略  2.1完善资源规划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期刊
1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价值表现在以下方面:(1)减小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诱发了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温度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增加森林覆盖面积,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排放量,从而减小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为人们打造宜居的环境;(2)减少土地沙漠化。树木可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植物根系能够固
期刊
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1.1优选优质品种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必须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生产质量问题。种植人员在选择种子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发芽率。发芽率较低的种子不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还浪费土地资源,在此期间种植人员要不断更换玉米种子,不仅增加了玉米的种植成本,也耽误了玉米的种植播种时间。(2)正常生长期。只有生长周期正常的玉米种子,才能在生长过程中减少化学农药等有
期刊
1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1.1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林业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这也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做好管理工作是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的必要手段。林业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资源分配到位,避免浪费和滥用资源,在保证林业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节约成本。  1.2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与其他工程相比,林业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
期刊
1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也采取了许多绿色发展模式及生态保护模式开展环保工作,其中提高森林培育质量也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保护质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对践行可持续发展要求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研究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同时还要结合中国不同地区森林资源的实际发展情况,实现预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森林
期刊
1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  1.1引种不规范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引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其规范、科学与否会对后续养殖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专业素养不足,出于成本考量,导致引种不科学。  1.2饲料类型单一,营养不全面  基层畜牧养殖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农民由于缺乏养殖知识,节约养殖成本,在选择饲料时通常就地取材,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及其秸秆为主,这些农作物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