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掌握分数应用题策略的探讨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题一直是重点考察和体现区分度的题型之一。但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淡化应用题分类以及解题应试训练的减少,使学生经常陷入模棱两可的境地。特别是分数应用题,由于分数的独特性质,更是让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所以帮助学生扫除这其中的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分数;应用题;单位“1”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其实也是有章可循,根据分数的特征,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二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三类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任何一个分数应用题均是由此三类问题演化而生,所以分数应用题的理解掌握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遵循螺旋式三阶段进行学习。
  一、第一阶段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类型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其中实际包含两种常见分率,即部分与部分与部分与整体。
  例如:男生20人,女生25人。下列几种问题:
  (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6)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六个分率任何一个又可以得出其他5个,加强转化训练,特别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 (或-)几分之几”可类似反复的练习,这对于后面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起到铺垫作用。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分率=对应量,在这个阶段算理的理解也就是份数思想要时时贯穿把握。同时应突出应用题中单位“1”,对应分率和对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个重点,抓住“找出与量相对应的分率”这个关键。
  例如:“一堆货物200吨,第一次运去总数的1/5,第二次运去总数的1/4。
  下列几种问题:
  (1)第一次和第二次各运多少吨?
  (2)还剩多少吨没有运走?
  (3)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多少吨?
  (4)两次一共运多少吨?
  根据各问题的特点,归纳得出:已知标准量与对应的分率,用乘法计算,“与量对应的分率”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没有直接告诉的题目,应先求出“与量对应的分率”。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分数除法实际上也是求1倍数的问题,在这里便于理解,可以把它放在倍数问题中一起思考。
  例如:(1)松树有60棵,松树是杨树的2倍,杨树有多少棵?
  (2)松树有60棵,松树是杨树的4/5,杨树有多少棵?
  通过这样的对比,结合线段图,很容易理解60÷4/5是怎样除的,为什么这样除,实际上松树也是平均分,突出了松树4份与杨树5份的关系。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同种量率的对应关系。
  例如:(1)松树有60棵,松树是杨树的4/5,杨树有多少棵?
  (2)松树有60棵,松树比杨树少1/5,杨树有多少棵?
  继续结合线段图对比,感受4/5和1/5两种分率的意义,突出4/5对应松树的棵树而1/5对应松树比杨树少的棵树,松树的棵树需要除以松树棵树所占分率,所以第(2)小题需要60÷(1-1/5)。
  例如:(1)松树有60棵,松树是杨树的4/5,杨树有多少棵?
  (2)松树比杨树少15棵,松树比杨树少1/5,杨树有多少棵?
  由于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同一个单位“1”和不同的量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率。这组对比题可以突出不同的量除以其所对应的不同分率可以求出同样的单位“1”。
  二、第二阶段乘除混合分数复合应用题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判断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还是可以先通过对比题感受乘除法的不同。
  例如:(1)足球30个,篮球比足球多1/5,篮球有多少个?
  (2)足球30个,足球比篮球多1/5,篮球有多少个?
  根据乘除法应用题特点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这一解答步骤熟练的基础上又可以出现如下变式。
  例如:足球和篮球一共30个,足球是篮球的2/3,足球和篮球各有多少个?
  这题按照总结出的解题步骤可以得到一共的量÷一共的分率=单位“1”,即30÷(1 2/3)就可以得到单位“1”篮球的个数,进而可得出足球的个数。但是我们在初学分数应用题时就知道1个分率可以转化出多个分率,这里就可以将其转化为“足球占总个数的2/5”或者“篮球占总个数的3/5”,这样单位“1”就成了已知的总个数,可用分数乘法直接求出。综上,单位“1”已知未知决定分数乘除法,但通过分率转化可以改变单位“1”。
  三、第三阶段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多,千变万化,但我们也可以适当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例如:
  1.工程问题。工程应用题都可把工作总量作单位“1”。这类问题就适合在一条线段上解决,在线段上容易找出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统一单位“1”。在题中如果出现了几个分率,而且这些分率的单位“1”不同,量的性质相异,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单位“1”,将其余量的对应分率统一,才可列式解答,这一过程又常常运用单位“1”的传递性。
  3.关注不变量。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而这其中又可以分为部分量不变和总量不变两种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思想方法在分数应用题中涉及,并不能一一说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能够在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中获得自我整理总结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性别和年龄不是影响小学生作文词汇密度和及物系统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写作内容丰富多彩;避免流水账式的文章,尽量使内容不出现重复及物;对于学生人称代词不合理运用情况,加强主语承前省略的练习来增加词汇密度,使作文信息含量增加;合理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来增加文章色彩。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词汇密度  一、
[摘 要]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较大程度的创新,更要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理念较为陈旧,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建议有:人文视角下进行教学理念转变,进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确立人文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物;人文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教师要采取趣味的阅读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造烛求明、读书明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
秋天来了,秋姑娘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  树林里,杨树、桑树的叶子翩翩飞舞,迎接秋姑娘的到来。秋姑娘拿起小喇叭,呼呼地叫道:“秋天来了!小伙伴们准备过冬了!”小青蛙赶紧拿起小铲,拼命的挖洞,小松鼠也没闲着,忙着找粮食……  秋姑娘来到果园里,她抱了抱苹果,苹果羞答答地涨红了脸。秋姑娘又拿起画笔,把葡萄涂成紫色、绿色、淡红色……一串串葡萄就像一颗颗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叔叔阿姨正忙着收果子呢! 
“Yes!做可乐鸡翅喽!妈妈万岁!”我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说道。今天中午可是有一道让我直流口水的菜哦!  镜头一:  我到楼下一家店买一瓶可乐和一包生鸡翅。回家后,我奔向厨房,把冻得僵硬的生鸡翅挑了一些出来放在盆子里,拧开水龙头,给生鸡翅洗了个“澡”,给它们洗去冰块。  镜头二:  我打开煤气,把菜油倒进平底锅里。这时,老妈把鸡翅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在鸡翅身上划了两刀,然后一个一个放进了锅里。顿时,锅里
【摘 要】 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特教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重新定位体育教学,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真正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实现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健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事实上,体育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有这样一个段子调侃体育教学——“体育老师
小学“数困生”相当大一部分是由数学阅读能力缺乏而造成的,故此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提升成绩至关重要。数学阅读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