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旗山小净距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分析

来源 :中国建筑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这几年,在全国山岭公路建设中,因地质、地形条件制约,道路总体线形设计要求或特殊地段等情况,双向隧道间距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隧道愈来愈多的选用小净距隧道方案。目前,根据在建工程,开展了施工方法、合理净距、支护技术,围岩应力,爆破、中夹岩柱变形与破坏规律及加固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
  同时,小净距隧道的各项研究成果是独立的、相对的(如施工方法、围岩应力、合理间距等),在不同地质、围岩状况、支护措施及施工工艺等条件下,其分析的结果则不同。因此,小净距隧道研究更多是建立在具体工程实践基础上,为隧道工程研究成果多样性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本文以京福高速公路金旗山隧道的现场监测工作为依据,介绍了现场监控量测采用的方式,并根据监测结果,针对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和支护体系的变形和受力经行分析。
  2、工程地质概况
  受地形及路线布设影响,京福高速公路金旗山隧道采用小净距的布设方案。金旗山隧道长205m,双洞轴线间距为17.519m,中间岩柱净宽为5.079m,整座隧道的平面位于R=2000m的圆曲线和R=10000m的竖曲线上。隧道处于丘陵地区,路线横切一小山脊,地形波状起伏,呈驼峰型,植被发育,覆盖较薄,洞口位于小山谷旁。隧道所处地区未见地下水露头,地下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和破碎带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大,季节影响小。隧道穿过的岩性单一,为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未见有断层,仅在进口处见有一隐伏辉绿岩脉,对隧道无影响。隧道的围岩情况:Ⅲ类围岩41m,Ⅳ类围岩164m。支护与衬砌形式分三种:S12型33m(Ⅲ类围岩浅埋段)、S3型18m(Ⅲ类围岩深埋段)、S4型144m(Ⅳ类围岩深埋段)、削竹式洞门结构10m。
  隧道施工开挖针对围岩类别和部位不同分别采用上、下台阶法、侧导洞开挖及超前导洞开挖,每环进尺1.0m-1.5m;初期支护采用环形布置长500cm、Φ50超前注浆小导管,径向布置长300cm、Φ22砂浆锚杆,梅花布置长350cm、Φ25中空注浆螺纹锚杆及U25型钢拱架,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C25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采用1.2mm厚EVA复合防水板。
  3、监控量测布置方案
   针对金旗山小净距隧道围岩情况,主要开展了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地质描述、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收敛量测、二次衬砌接触压力量测,围岩松动圈超声波测试等项目。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如图1和如图2所示。
  4、测试结果及分析
  4.1周边位移收敛
  从量测结果分析(如图三和图四所示及表一),金旗山小净距隧道的整体稳定性较完整,及时初期支护的施工有效地抑制了围岩的收敛变形。金旗山小净距最大收敛量15.954,远小于允许相对收敛量。收敛稳定时间短,各监测断面基本在20d左右收敛变形趋于稳定。
  4.2拱顶下沉
  从量测结果分析(如图五和如图六所示及表二),金旗山隧道拱顶下沉的变化规律和周边位移收敛表现出较均匀,各监测断面拱顶下沉值变化不大,小于围岩允许值,说明初期支护施工及时,支护参数设定有效,围岩整体稳定;同时,更说明先行开挖、支护的左洞受到后行开挖、支护的右洞影响,围岩应力调整周期变长,导致围岩收敛变形较大。
  4.3 锚杆内力
  从检测数据分析(如图七所示及表三),锚杆内力最大为202.78MPa,小于其屈服强度值,但安全贮备减少;从锚杆内力变化曲线的波动情况分析,金旗山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调整过程明显,围岩受力状态较为复杂;小净距Ⅰ-Ⅰ断面中间岩柱一侧锚杆受力较大,为Ⅱ-Ⅱ测试断面的两倍左右,说明小净距Ⅰ-Ⅰ断面中间岩柱围岩差,造成岩体稳定性较差,为整个小净距隧道最薄弱的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4.4 钢拱架内力
  从U型钢拱架内力测试结果分析(如图八所示及表四),钢拱架最大内力183.89MPa,远小于其容许应力。由于岩层产状影响,做U型钢拱架受力大于右侧,而其顶部较小;U型钢拱架受力稳定的时间在19d左右,这与围岩应力调整、收敛变形趋于稳定的时间比较吻合,U型钢拱架在初期支护过程中控制围岩收敛变形的效果明显。
  4.5 松动圈测试
   从声波测孔的波速曲线分析(如图九所示),小净距围岩的松动圈范围为0-1.5m,初期支护锚杆为3m,说明施工采取的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台阶法开挖、侧导洞开挖、超前导洞开挖、中间岩柱加固、光面控制爆破及初期支护锚杆有效抑制了围岩松动圈得扩展,施工开挖方案和支护参数合理、有效。
  4.6 二次衬砌接触压力测试
  从测试结果分析(如图十及表五所示),金旗山小净距隧道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均偏小,不超过7.65MPa,说明二次衬砌施工时围岩的收敛变形趋于稳定,二次衬砌施工的时间确定合理;二次衬砌接触压力随时间不断波动直至趋于稳定,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形协调过程中二次衬砌强度储备的作用逐渐发挥;中间岩柱附近围岩由于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围岩应力和变形较大,因此该部位二次衬砌接触压力较大,作为重点监测部位。
  5结论
  通过金旗山小净距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小净距段整体稳定性较好,围岩的扰动范围为1-1.6m,最大收敛量15.954mm,拱顶最大下沉9.45mm;支护受力状态良好,U型钢拱架结构最大应力为183.89MPa,锚杆最大内力202.78MPa,均小于容许应力,且局部地质条件影响明显;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不超过7.65MPa,说明二次衬砌施工时围岩的收敛变形基本趋于稳定,二次衬砌支护时机合理。
  从监测结果可以分析,金旗山小净距隧道开始部位Ⅰ-Ⅰ断面岩柱围岩较差,经多次的开挖扰动,受力最为薄弱,作为小净距的重点监测和加固部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对荆州三义街的保护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荆州三义街进行循序渐近式保护的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商业和旅游开发。  关键词:历史街区 荆州三义街 居住性街区 居民参与 循序渐近式改造  一、历史旧街区的概念  历史旧街区是城市发展中幸存下来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质体现。“要有真实的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物质实体);
期刊
前言  直面流畅挺拔的Art Deco现代建筑,俯瞰东西向狭长、南北向短促的哑铃形地块,倾听着开发商的品质决心,琢磨着“高林仕家”的案名寓意,景观设计承载着开扬场地、妩媚环境、显露生机、营造品质的特征性需求,其空间感受、品质认同、环境体验、文化归属成为本案的重要课题,将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文化寓意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研究居住人群在场所内的生活习惯与行动规律,是本案景观规划满足功能需求的思想基础。
期刊
【摘要】房屋的建筑主体结构的抗耐性、建筑高度等需要由钢筋混凝土来决定,在有限的成本下,就需要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达到同等成本下质量的最优。本文对房屋钢筋施工技术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观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施工,质量,剪力墙    1 引言  砖混结构是指修建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
期刊
摘要:基于“混搭”风格的室内设计理念,该文结合实例分析室内子空间的设计特点,并综合分析“混搭”风格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功能、色彩融合、艺术造型、装饰品选择与搭配等问题,实现“混搭”设计优化室内空间,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目的,为从业室内设计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室内设计 混搭 特点 分析    1 引言  当前社会处于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要求除了满足日常使
期刊
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价廉物美的(较好的性价比)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并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区域范围。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参考文献,对SATWE软件前处理程序的部分参数从概念和实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力争使结构设计人员达到认识上的统一。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高层 SATWE软件 前处理程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软件是目前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设计软件,其中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应用SATWE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的。SATWE软件前处理程序中“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对于后面
期刊
论文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调研,探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从而为其它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
期刊
1.引言   日本经济在七十年代末迅速膨胀,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将西方强调理性管理的理论与自己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努力进行管理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实现了日本的经济腾飞。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进行研究,指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迅猛发展的首要原因。于是美国人对自身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架构,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借鉴后,形成了自己注重创新、重视个性
期刊
摘 要: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为此,不断地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同时,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室内建筑为例,分析室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节能技术;能源效率;规划设计;建筑材料    建筑节能即以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实现最大化的建筑物的功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通过建筑节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实
期刊
摘要:介绍注浆法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该法加固桩基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浆液材料以及加固后的效果检验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法的经济可行性。   关键词:注浆法 桩基加固   1 注浆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地质勘察时布孔的局限性,或施工方法的不当,或投入使用后外部环境改变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许多桩基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且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