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小学诚信教育优化研究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也是文明社会的道德根基.小学阶段是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诚信教育从小抓起,是立德树人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外部环境、内生动力以及实现方式三个方面对小学阶段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小学诚信教育面临环境复杂、动力不足以及方法僵化等多重困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与现实性等特征的论述为优化小学诚信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打破当前困境提供了科学思路,具体的实现路径及措施可从拓宽途径、创新方法和完善机制三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城乡教育质量不均等的“重灾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就H省的情况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校均规模在进一步缩小,学生人数整体性减少,无人教学点开始大量涌现,优秀教师仍然“下不去”等.这与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加快、教师补给的渠道不畅、对城镇优质教育的趋之若鹜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就国家层面而言,需要有专门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精准施策和精准发力;就学校自身而言,需要从外援输血式转向内生造血式发展;从教师层面来看,需定向培养适应小规模学校特殊需
作为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倡导全方位的生态关怀,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换而言之,如何探寻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推进理路,应该主要采用文献综合法和SWOT分析法,全面解读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在意蕴,综合研判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总结得出一些富有价值和意义的结论,从而明确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指导原则,完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拓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构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真正做到
教师权力的合理运用是影响师生冲突走向的重要因素.基于约翰·弗伦奇对权力的分类,师生冲突中的教师易受到偏误认知的导引和消极情绪的裹挟,从而使得教师在运用权力控制师生冲突走向时遭遇五大陷阱,即参照权力运用失信,专家权力运用失效,合法权力运用失实,奖赏权力运用失准和强制权力运用失度.这不仅不能掌控师生冲突的走向,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制行为,使得师生冲突进一步螺旋升级.为此,脱离权力运用陷阱,消解师生冲突,重建和美型师生关系,教师需以修德为根本,参照权力运用才得以适时;以提智为关键,专家权力运用才得以有效;以法治
后疫情时代,给“互联网+”体育教育线上线下虚实融合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体育教育治理”业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通过运用多元话语分析法、计算机辅助(NVivo12.0 Plus,Cite Space V)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治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5G、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凸显出现代体育教育的大数据思维、体验思维、O2O思维、极致思维等互联网思维烙印.在“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教学空间应从封闭走向开放,体育教育公共服务从供给方走向需求侧
口译反应时的快慢凸显了中央执行功能的控制强度,是口译员素质的重要体现.前人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双语平衡度与反应时的相关性并不确切.本研究以学生译员为对象,研究在英汉句子交传任务下,双语平衡度与口译反应时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以协变量方式控制年龄、性别、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发现口译反应时和双语平衡度不存在统计意义的相关性.结果可以从被试为主导型双语不平衡者、执行功能组成成分的分离性和交替传译认知过程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得以解释.研究表明,学生译员需提高双语水平,超过各自的高阈限,引发积极的认知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颁布后备受瞩目,也给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首批11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是否开课、开课时间、授课方式、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日语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考察结果表明,传统课程较新增课程的开课率高;核心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外语类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要求大致一致;传统授课方法占优势;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对教学效果的
在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长小说中,“反抗”始终是一鲜明主题,深刻体现了莱辛对青少年成长及人类发展的深邃思考.本文以莱辛的成长小说《玛莎·奎斯特》为例,首先分析了“反抗”在文中的不同体现,继而从伦理身份危机和重构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反抗”的动因和内涵,最后指出,莱辛成长小说中的“反抗”具有青少年伦理身份建构的重要意义,通过“反抗”过程中理性的伦理选择,青少年最终可以实现自我身份的重构和道德成长.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转型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与良性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转型主体,应深化理论认知、找准转型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转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须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与转型评估制度等,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创建完备的转型环境与条件.
当前基础教育变革的关注点正从宏观调控层面走向微观的实践层面,中小学作业作为一个体现教育教学变革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可以作为中小学作业设计变革的目标取向.基于发展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作业需要以适切的作业内容做载体,营造自主的学习环境,保证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和注重发挥反馈及反思的功能.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提升并行、任务的丰富性与背景的单一性相统一、学生的自主性与资源的支持性相联系以及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等
全专业是乡村教师职业生命成长的现实要求,是保障乡村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H县乡村教师生活世界的田野调查发现:他们发展原生专业的自然需求在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境况下,遭受到学生需求异类专业知识的挑战,以及课程设齐开全的标准化教学要求规范下,出现了发展何种专业的困境.其中,以专业知识转化为首的角色壁垒引发的专业情感迁移阻碍和专业能力拓展限制,从教师自我专业生命成长的内外部建起了其全专业生命生长的藩篱.因此,厘清乡村教师适应性专业角色转化之困,是清除乡村教师全专业生长藩篱,激发其全专业身份理性,获得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