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1188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

来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重组Hp1188蛋白免疫反应性及口服免疫后对小鼠的保护效果,以探讨其在制备预防性疫苗中的价值.方法 纯化H.pylori重组Hp1188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将纯化的重组Hp1188蛋白作为H.pylori抗原,ELISA法检测100例临床病例血清样本的相应抗体,并与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将纯化的重组Hp1188蛋白免疫小鼠后,用H.pylori悉尼株1(Sydney strain 1,SS1)攻击感染,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黏液中抗Hp1188抗体(IgG、IgA和sIgA)产生情况;胃黏膜H pylori培养、RUT、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H.pylori定植量及炎症情况.结果 重组Hp1188蛋白纯化后纯度达90%,浓度为1.0 mg/mL.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蛋白能被H.pylori患者血清识别.血清学结果显示,Hp1188抗体试剂检测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4.3%.经重组Hp1188蛋白免疫后,小鼠体内IgG、IgA、sIgA含量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H pylori活菌定植量、RUT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5),对小鼠的保护率为70%.结论 Hp1188蛋白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研制H.pylori相关疫苗提供了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金沙江缝合带及其西侧发育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大洋俯冲-碰撞过程,是反演大洋演化的关键.江达-维西陆缘弧维西地区的中三叠世火山岩(崔依比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基性火山岩与大量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4±1.3 Ma,表明崔依比组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玄武岩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Zr含量、Zr/Y值和(Th/Nb)N值低,兼具板内及弧火山岩的双重特性;流纹岩相对富硅,贫TiO2和MgO,具有较低的Al2
地下水海水入侵研究是国际环境地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性课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严重挑战.深入研究人类活动胁迫下海水入侵形成机理与治理技术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以山东半岛典型的海水入侵区为依托,通过原位监测、系列模拟试验、精细的数值模拟、深入的理论分析,定量解析地下咸水的来源及其贡献,揭示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作用的机理,阐明海水入侵防治(淡水帷幕、截渗工程)机制与效应,开发适合滨海地下水非确定性模拟-优化模型,提出切实可行的海水入侵防治技术方案,为我国沿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近年,昌宁-孟连结合带已获得了大量早古生代残余洋壳年龄及与之对应的弧岩浆记录,但晚古生代大洋演化相关的记录较少,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了对昌宁-孟连洋演化的认识.通过对双江县清平地区2件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42±3 Ma、410±6 Ma、365±6 Ma,其中410±6 Ma为继承年龄,其余代表岩浆结晶年龄.斜长角闪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2含量为47.28%~48.18%,平均为47.90%,K2 O/Na2
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的界线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及三江造山带构造格局、特提斯演化等方面的深刻认识.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界线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与昌宁-孟连结合带不同时期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发育时限及其构造环境,二者洋盆经历了相似的洋盆扩张、俯冲消减及弧-弧(陆)碰撞造山过程,发生深俯冲及折返的时间也基本相当,一致表明二者在构造属性上具有亲缘性,认为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特提斯洋共同构成了原-古特提斯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但受威胁物种多.近15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格局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整体趋好,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均得以提升,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对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受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以及冻土面积萎缩、沼泽湿地减少、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外来物种入侵、局部生态系统退化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rn成果简介rn针对西北内陆区高寒和干旱的极端环境条件下退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难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和院重点部署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西北内陆区生态水文理论研究,研发了高寒水源涵养林功能提升、高寒草地退化和矿区植被修复、山前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治理、荒漠绿洲过渡带风沙防护等技术,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发到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成果,解决了世界上极端环境生态恢复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于西北干旱地区及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保护,推动了
期刊
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大面积出露石炭纪火山-沉积地层,对其时代的精确厘定及古构造环境的识别,有助于认识和恢复昌宁-孟连结合带乃至东古特提斯洋演化.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剖面测制,查明玄武岩与碳酸盐岩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对碳酸盐岩开展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识别出4种微相类型,分别为颗粒生屑灰岩(MF1)、似球粒泥粒生屑灰岩(MF2)、鲕粒灰岩(MF3)和含珊瑚碎屑礁灰岩(MF4),主体形成于热带-亚热带较温暖的古气候背景,代表了浅水高能环境.对碳酸盐岩与玄武岩之间的凝灰岩夹层开展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206
以前对藏东吉塘地区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鲜有报道,在吉塘地区的浪拉山新发现了中—晚奥陶世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花岗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5±2.0 Ma(WSWD=1.15,n=26),属于中—晚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78.72%~79.48%)、富钾(K2O/Na2O=5.55~10.20),低MgO(0.10%~0.25%)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6,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
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巨大山脉,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收集以往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日喀则段)地貌图和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对日喀则地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密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共5个集中区;②主要地质灾害发育于侵蚀剥蚀大起伏高山和冰缘作用的大起伏极高山地貌,河谷平原及冰碛丘陵次之,其他地貌特征发育灾害较少;③滑坡、崩塌灾害易发于海拔3500 m以下阳坡(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造山带是连接青藏高原与东南亚的桥梁,是特提斯研究的关键场所.通过回顾近十年来西南三江特提斯研究在原特提斯、高压榴辉岩带、弧后盆地结合带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了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及义敦岛弧存在与否、潞西-瑞丽带超基性岩构造环境、昌宁-孟连带石炭纪—二叠纪玄武岩和碳酸盐组合的地质意义、原特提斯时空配置4个关键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特提斯研究的3个重点方向:①进一步完善三江地区构造格架;②探索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转换过程;③开展古生物学、古地磁学、地质学、地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