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置情景,以情动人
  我们要结合课堂教育来设立合适的教学场景,同时可以依照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特点以及变化,在各种地方,如,在走廊的墙上可以贴名人和伟人的头像、在校园的操场上立塑像、建立先进人物宣传板,可以经常宣传些对于优秀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伟人的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入学教育、升国旗唱国歌、班会、校会、在校园内种植绿植来对学生的道德信念产生策略地影响。教师对于课文的讲授过程中应该要将情景中的情感感情带入,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得更深,由此学生可以感受得更真实。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手段使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得尽量逼真,将其重现在眼前,这样可以很好的达到课堂需要的教学效果。具体方式可以是录音、幻灯片播放、环境设置等来为学生创作一定的环境,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就是为了我们预期的目的。我们在教授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还要间接地通过阅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感觉。众所周知,课堂教育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渠道,我们就要着重充分发挥主要道路的重要作用,充分掌握利用好语文课教学的特殊优势,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点,找到并找对德语渗透的最佳契合处,通过淋漓尽致的讲述来改善教学氛围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同一个声音,使之爱学习、学好习,提高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
  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就是德育的具体表现个体,我们都不会认为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老师会教出社会的栋梁之才、精英等。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想塑造好个人的形象就要坚守道德教育。孔子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品德教育,在课下也要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以优良的谈吐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才是学生的镜子,才能起到优秀的榜样带头作用。教师不仅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下去的主力军,还是此项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幽默言语抑或是形象的肢体表达都会给学习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行为方式受到极大影响,直至他们的生活习惯中。要做到上述需要教师自身秉着热爱职业的宗旨,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和技术,把教育人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去实践。
  另外,还有不断扩展自身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对知识有追求的热忱、不放弃对自身内涵的补充与提高,在时间的沉淀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它会给学生指明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教材中不乏出色的典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特点选择不同的渗透方式。名家中展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多带有当时时代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树立教学目标,对文章的中心、情感方向、价值取向有一个明显的主线引导,以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向著名人物学习,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教学课堂是我们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该要从教材出发,教材里面有着相当丰富的学科德育内容,例如,中华民族崇尚百年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艰苦奋斗等等精神。一些同学不善于表达,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怯场、紧张等问题接踵而来,所以在课前进行德育渗透的演讲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工作的重点应该被放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上。语文课文中有文学性和思想性都较强的元素在里面,教师要立足根本,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词句的分析、仔细推敲琢磨,来逐步领略文章的内涵和中心主旨,这样做德育就可以被落到实处,以免沦为空谈。教师单单只带领学生品读文章的表面情感是不足够的,要想做到使得思想教育达到同等位的标准,我们就义不容辞地要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才会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佳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博爱、平等、品德”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重要代名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重要推力。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仅仅是死板的教条主义语文教学对德育加以渗透是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渗透德育就要渗透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也要充分地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渗透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需要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加以细化和精炼,进而实现德育教育和教授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教学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现如今有些学生还较为不立视,依赖他人的现象还较为严重,所以或多或少会有一定从众心理,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大量丰富课余活动的同时,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深度激发学生的道德修养,形式可以是诗歌诵读大赛、手机海报、开研讨会、趣闻我来讲等形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了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事迹故事会等。
  【作者单位:鄱阳县三庙前乡中心学校 江西】
其他文献
就涡喷涡扇发动机试车台推力测量校准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平面加载校准、中心加载校准以及试车间气动附加阻力修正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The st
我以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从开始上初中却被约缚起来了,上课只能呆呆地坐在位子上听课,有了自己的见解却不能向老师提问,好像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无需质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可见,学与思要结合,学习一定要思考。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古诗教学中进行积极思考,让
进入六年级,我们的课堂上遭遇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忙着演独角戏,但学生则无动于衷,只会一个劲地记着笔记。偶尔举起的一只手就像大海上的孤帆;不知何时,班级中出现了早恋现象;过早出现的毕业留言册上,一些低俗的污言秽语也出现了;嫌父母、老师的唠叨,抱怨父母老师不关注他们心里想的……毕业班的孩子怎么了?  经调查分析,我认为导致毕业班学生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在此着重从内、外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
为打造集约用地、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日发布《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该项目是指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配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到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盲生在学校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数学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特点,盲生在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文章需要材料,而材料的获取需要积累,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者首先让学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例如,每天看一篇好作文,一份好报纸;一周或几周看完一本课外书籍等。其次,还注意做好“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每周二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