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贵知疑,为师贵善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是构建合理、科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从有效提问的研究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有效的提问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关键词: 五年制高师 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近年来,随着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要构建优质课堂、高效课堂,有效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有效地倾听,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的对话、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从而使教学活动高效运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前人的研究著述很多,但面向五年制高等师范语文课堂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鉴于此,笔者从高师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小学教师为总体要求,在师范生具体的培养目标中对职业技能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此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非常必要,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提问。由此可见,提问是语文教学言语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感悟知识、揭示矛盾、发散思维和发展个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交流对话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修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五年制高师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现代语文课堂强调人文性和互动性。在教学中既要有知识信息的传递,又要保持人文情感的交流。联系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构建和谐、有序、高效的人文课堂。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课堂发问方式,新奇的提问角度,独特的提问技巧,能使问题发人深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质疑、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思维指向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把自己的学习推向新的阶段。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解疑的兴趣,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来释疑答惑的过程。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启迪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对问题解答除了需要思维活动之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其完整地表述出来。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语言表达情境。而课堂提问的作用之一就在于为学生创造这种条件,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条分缕析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六)有利于为教学评价提供反馈信息。课堂提问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获得教师的评价以检查自己的学习现状,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七)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涵盖了所教知识的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脉络。同时,在讲授新知识时适时地对“温故”能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现学的知识教材串联起来,建构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随机走访、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来看,目前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提问过于简单。有些语文老师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常常以降低问题难度为手段来达到人人都能回答提问的“热闹场面”,表面学生似乎全会,实则只是读了两句课文注解,没有启发思维,更谈不上领悟体会,长此以往,往往会导致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
  (二)提问过于复杂。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就回答课后问题,由于缺乏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往往难以回答,不知所措,大大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问模糊含混。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学生才能因势利导顺利回答提问,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或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是提问时表达含混不清的原因,往往提出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
  (四)提问缺乏预设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设性提问”,就是老师在备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提问。缺乏预设性的提问往往导致课堂提问目的性不强,缺乏主次之分、前后次序颠倒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五)提问互动性不强。现在许多课堂提问的形式单一,主要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缺少学生问教师答(质疑)、学生问学生答(讨论)、自己问自己答(反思)的形式,而质疑、讨论、反思恰恰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三种重要形式。
  (六)提问次数把握不当。提问频率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这也是当下课堂提问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问次数过多会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且过多的提问也使整个课堂缺乏重点难点;提问次数过少又容易使学生思维放松,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四、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
  (一)预设性原则。预设性原则是指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提问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预先设计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创造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预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既要在问题的设置上突出启发性,还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上加以启发引导,做到循循善诱。
  (三)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所提问题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尤其针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提问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多层设问,层层递进。
  (四)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要针对教材内容,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问的落脚点放在教材的重难点,也就抓住了整堂课的支点。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注意学习基础、性格差异、性别差异等。
  (五)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提问次数、评价方式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来调整把握。既要做到难易适中,次数恰当,又要在学生回答后做到评价适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欢愉与乐趣。
  五、关于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以劈木材为例,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攻其他关节,随手就劈开了。同样,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语文课堂是人文课堂,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丰富多彩,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问题设计类型应多样化。一堂课有45分钟,教师如果总是以提问一种类型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多种提问类型交替使用,如既有对文本解读的常规性提问,又有思维发散式的创造性提问;既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逻辑性提问,又有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假设性提问等,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答疑解惑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有效的提问是犹如一把打开学生智慧宝库的钥匙,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在答疑解惑中展现文学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语文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2]颜崇国.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0.
  [3]田红霞.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道德的科学养成非常重要,孔子是道德养成的先驱,提倡道德养成实验和道德养成实践是实施道德培养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核心组成部分。  关键词: 道德养成 孔子 科学养成实验 道德实践    当代商业发达,名利盛行,实用至上,诱惑遍布;经济高速,道德缺失。教育功利化、企业化、商业化,偏离正途,异化严重。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何处?答案是教育之根在育人——立人与做事。而做人的根
摘 要: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特别是学分制实施以来,课程不及格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影响到学生毕业。本文对不及格人数增加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学业警示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高校如何在过程管理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 学分制 学业警示制度 宽进严出 过程管理  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
摘 要: 本文立足于李叔同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音乐教育中教材、教师、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围绕李叔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传的做法、先器识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展开分析,在肯定李叔同教育思想及行为的同时,还指出当前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关键词: 李叔同 音乐教育 《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翻阅中学的音乐教材,感觉自己像是落入了一个文化激荡
摘 要: 残雪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派”小说家,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呵护者,纯文学的守夜人,被誉为东方的卡夫卡。她作品里的自我,是哲学与心理学自我的文学呈现,并且在对自我的孤独、失落、失望与虚无的呈现中,表现了对自我的绝望内涵。本文就残雪小说中隐含的生死观作了阐述。  关键词: 残雪小说 艺术赏析 “生在死中独行”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南华经》中说:“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
摘 要: 当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在学科立场和工具使用两个方面存在“单向度”的固执。运用多学科聚焦的方法,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备三个向度:时间向度、空间向度和逻辑向度。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向度 空间向度 逻辑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一系列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与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或吻合的程度,是行为的客观结果与教育者主观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而语言应用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此,现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大量个性化的语言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在职业环境中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优化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  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许多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任
摘要: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分别从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结构的空间割裂与虚幻平衡、叙事符号的所指与意蕴三个层面对张悦然短篇小说《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小说《毁》的情爱主题。  关键词:《毁》 叙事学理论 情爱主题    青春作家张悦然是“八十后”的代表作家,2002年《萌芽》评选她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2003年6月她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葵花走失在1890》,2008年4月出版了作品集《红鞋》……情
摘 要: 为探讨研究生自我领导策略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自我领导与创新能力问卷对187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统计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发现研究生自我领导策略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自我领导策略各维度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个人、导师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提高研究生自我领导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自我领导 创新能力  一、引言  美国组
摘 要: 蜀中九年生活,陆游的词风发生巨大转变。乾道八年(1172),陆游的处境更是发生巨大转折。这年中长达9个月的南郑边塞生活,开阔了陆游的视野境界,也开拓了词风,更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怀念的纵情岁月。本文试图从乾道八年陆游的经历及词的创作入手,结合陆游深入边境最终黯然离去的史实,分析这一年间陆游词风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 陆游词 蜀中词 词风转变  陆游专力写诗,词仅为其“诗余
摘 要: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探讨了远郊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并从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认知、加强专业教师指导、拓宽经费渠道及健全社会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远郊高校 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困境 改进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