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背后的真实向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雪》是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诗篇章之一,选于诗集《野草》,属于抒情性作品。作为抒情性作品,它有其独特的一面。在抒情性作品中作者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应,《雪》中作者的特殊感受在于着力表现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来体现作者自身的观点。鲁迅在描写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体现的不同之处,隐蔽传达了他这样的情感:对南方的雪所象征的美好事物的理想和向往,对北方的雪所象征的孤独的反抗精神的歌颂与赞美。《雪》写于1925年1月,那时候整个中华大地处于不安的环境中,就在北伐革命的前夜,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建立了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在北平生活的鲁迅当时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动势力极其嚣张,斗争颇为激烈。这篇散文诗采用了对比、象征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雪”这一意象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了它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野草》;抒情性作品;《雪》;对比;象征手法;雪;意蕴
  作者简介:王虹力(1990.7-),女,四川省营山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2
  一、《野草》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编订于1927年。1927年,鲁迅有厦门抵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这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进行,但分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右派势力暗中活动猖獗,号称‘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呈现出‘红中夹白’的色彩。《野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编纂出来了”[1]。在历史特定的环境下,《野草》的便使命由此产生,“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2]。
  《野草》是鲁迅最深邃、最复杂的作品,他以极富独创性的艺术形式表现了鲁迅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蕴。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就说过:“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挑战”[3]。《野草》既然是抒情性作品集,在《野草》的每篇作品中,我们都能在抒情作中更多的感受到作者的声音。所以在这个程度上说,“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社会的共鸣,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4]。如《野草》中的《我的失恋》这篇是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歌而作,还有惊异于青年人的消沉就作了《希望》。鲁迅先生总是对社会、对人民的发展有深切的关怀,对社会上这些人和事表现出来的现象总有深入的体察和感悟,总是把自己与进步的社会意识统一起来,用自己的笔来战斗,希望带动国民一起走向胜利。鲁迅先生《野草》这部散文诗集就有这样的意义。这些抒情作品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就是象征、比喻、对比等了,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来体现作者的这种“言志”。
  二、《雪》的世界——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
  文章开篇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他是单调的。但是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5]这段优美的文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和谐的江南雪景。作者先用“滋润美艳”四字真切描绘了雪的总体特征,接下来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隐约着青春的气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表达了作者满怀的情感。江南的雪景,色彩斑斓的花开在雪地里,山茶花、梅花都不畏寒冷绽放了,这是青春的气息。最后的两句,虽然是作者隐约的记忆,但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南方的勃勃生机,“冬花开在雪野中,蜜蜂们忙碌地飞着”,这就是那“隐约着青春的气息”。在这一片生机的雪景中,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的欢笑,一群孩子在玩着堆雪罗汉,则展现出了另一种风格和意境。
  再看朔方的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的了,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的是雨的精魂……”[6]朔方的雪,他桀骜不驯,他又孤军奋战他是倔强的英雄。在北方的雪中,有因“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而消化的,有的在随风飞舞,有的在太阳的照耀之下金光灿灿,极其英勇,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太空中旋转,甚至使太空也跟着他们旋转,他们以自身的力量和“凛冽的天宇”示威!北方的雪是苍凉悲壮的。
  三、象征和对比背后作者追寻的生命状态
  “作为象征的形象而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由艺术创造出来的作品,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出个别事物的更深广的普遍意义而不只是展示这些个别事物本身。因此,象征形象仿佛是一种课题,要求我们去探索它背后的内在意义,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7]《雪》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绪。“雪”这个意象就有了它独特的意义。
  “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至一九二六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语丝》上的。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是难以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8]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写作背景,所以作者采用的对比、象征的修辞手法对读者了解这篇文章的深层意蕴有了特殊的解读。   鲁迅的《雪》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画面:南方的雪,有着青春的气息,她是那样的温润迷人;朔方的雪,有着苍劲的味道,他是那样的悲壮英勇,有着难以磨灭的精魂。作者以温婉抒情的笔调描写了南方的雪,对朔方的雪则用强有力的笔法写出了磅礴的激情。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对比手法的使用,更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雪》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就是有这样的作用和效果。首先,南方的雪,是作者记忆中的雪,它温婉迷人,它画面秀丽,它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对它的描述充满了热情,饱含着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南方的雪景如诗画美景一般展现在作者和读者的面前,这是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才会描绘出如此美景?显然这是作者情感深层一种理想境界的象征。然而这如画江南雪景即使再令人心驰神往,再迷人依然抵挡不了现实残酷对作者的冲击。作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痛苦,由记忆回到现实中来,笔锋陡转,着力描写朔方的雪。“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9]寥寥数笔,写出了朔方之雪撼天动地之力,其势逼人,苍凉悲壮。它预示着读者,作者向往那在北方黑暗的天幕下的战斗。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歌。北方的雪他就是一名战士,它“蓬勃奋飞”,就是一名挑战者,孤独的飞。
  对南方雪的描写,鲁迅带有完全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他笔下的雪的世界是生机勃勃的。这里面有生命的希望,有雪地中各色鲜花的开放,有带他回童年的蜜蜂的嗡嗡闹声。这雪景有多漂亮,作者所要象征的生命就有多活力和多可愛。在南方,没有严冬的残酷,没有苍劲寂寥,也没有生命的孤独和死亡,鲁迅向往这种宁静生命存在的境界。鲁迅描写南方孩子们堆罗汉时的欢笑就是因为南方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幅孩子塑罗汉的图象,进一步强化了他对这一南方美好环境中生命存在形式的肯定和认同”[10]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孩子们塑的罗汉“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11]这段文字包含了鲁迅的惋惜之情,他以这样的象征形象传达了他对人生的现存状态定的不满,这样的生命状态,他不具有永恒的价值。
  然而,在描写消释的罗汉后,作者着力描写北方的雪,因为那是作者追求的生命状态。北方的雪,才是鲁迅所真正坚守和赞美的人生。《雪》的最后作者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惊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2]。朔方的雪的孤独,也正是这时期作者彷徨的身影,这种独自战斗的情景映衬了他内心的孤单与寂寞,鲁迅用笔在战斗,他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这样的孤单与寂寞反映出“这类战士”坚定不移的品格,这样的战斗精神更加可贵,更加让人心生崇拜,也更具撼人的力量。至此,朔雪则又被赋予新的意义即为革命的献身精神,其战士的形象更加威武高大,其战斗精神更加悲怆激昂。
  《雪》中通过象征性自然景物:南方的雪、朔方的雪这两种的意象和氛围的描写,构成作者极力追求的理想世界,也暗示出了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最终表达出了作者的真实所想,对南方的雪象征的美好事物的理想和向往,对北方的雪所象征的孤独的反抗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注释:
  [1]鲁迅著《关于鲁迅·血染羊城》第344页选于《鲁迅经典全集》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
  [2]鲁迅 《野草》题辞.
  [3]张梦阳著《中国鲁迅学通史》下卷第十二章《野草丛中探哲学》之《野草》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4]童庆炳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26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5][6]鲁迅 《鲁迅经典全集》之《雪》第266页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
  [7]黑格尔:《美学》(第2卷)10页,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鲁迅 《野草》英文译本序 第292页 选于《鲁迅经典全集》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
  [9]鲁迅 《鲁迅经典全集》之《雪》第266页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
  [10]孙玉石著 《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之《关于<雪>》第99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年版.
  [11]同5.
  [12]同5.
其他文献
摘 要:舒婷作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诗人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揭示出新时代的自由、平等、爱的新观念。常常通过假设、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舒婷;朦胧诗歌  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刘邦从渣男到开国之君,是中国政治史中最没天理的事情,但如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他的买卖有着所有成功的元素。  要说开国皇帝,有史以来恐怕没有比刘邦者更渣的了,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贵族之后,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也是上马将兵、下马管民的真才实干;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也皆是雄才大略之辈。  那么刘邦呢,日常生活习惯还是乡下流氓做派,酷爱在客人面前洗脚,
摘 要:傣族剪纸是傣族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门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具一格。而广灵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剪纸艺苑的一道绚丽风景线。随着艺术理念的更新繁衍,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傣族剪纸与广灵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崭新视角与有力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傣族剪纸;广灵剪纸;装饰元素  作者简介:闫佳,女,汉族,云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
摘 要: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符号,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本文试从李贺的一句诗——“云中骑碧驴”入手,概述中古时期驴的形象在文本中的演变,以及形象异化与宗教、神话的联系。  关键词:驴;诗歌;异化;神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昌谷诗素以想象奇异著称,至于用典,则取义一端,勾连窅渺,并不
作者简介:丁绪铖,男,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如果要对《现实一种》的审美形态进行分类,悲剧和荒诞皆可,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荒诞的悲剧”,但我这里将认定它为荒诞,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从创作者上看,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主将,《现实一种》是他早期具有“先锋性”的作品,“先锋文学”
摘 要:影片《重返二十岁》讲述了一个时光倒流的梦幻故事,用一种平和快乐的方式引起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以一种轻快自然的手法表达了对青春和梦想的渴求,用内敛含蓄的阐述展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以温婉诗意的形式表现无私的爱和人文关怀。这部与韩国影片《奇怪的她》用同一剧本先后上映的“一卵双生”的“姐妹电影”,通过简单的“返老还童”故事情节,清新明快的喜剧笑点以及温馨感人的主题表达,加之以华丽的视觉效果和
红色的原野上  落日像充满古老情意的  爱人迷醉的眼睛  它悬在一块凹地的上部  照耀被雨水冲刷而出的装满骨灰的  一个黑色瓦罐  它将等待。  它在等待一個年迈的老者,拄着拐杖  徐徐地挪入盛大的暮色  而远处,昏沉的村庄又飘起小雨  潮湿的空气中传来一声声狗叫——
摘 要: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为世界文学创作出的经典骑士形象。在小说《堂吉诃德》中,作者塞万提斯通过幻想的创作和创作中的“幻想”,以“骑士小说”的叙述方式顺应读者的“期待视野”,创作出矛盾于“期待视野”的非骑士小说,从而对社会现实作出批判和构想,借助作品中的多重人物,叙述着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幻想;期待视野;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陈镜如(1992.9-),女,山东淄博人
干哪一行的总抱怨哪一行不好。在这个年月能在银行里,大小有个事儿,总该满意了,可是我的在银行作事的朋友们,当和我闲谈起来,没有一个不觉得怪委屈的。真的,我几乎没有见过一个满意、夸赞他的职业的,我想,世界上也许有几位满意于他们的职业的人,而这几位人必定是英雄好汉。拿破仑、牛顿、爱因司坦、罗斯福,大概都不抱怨他们的行业“没意思”,虽然不自居拿破仑与牛顿,我自己可是一向满意我的职业。我的职业多么自由啊!我
作者简介:郭志煊(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1  一、寓喜剧于戏谑手法之中  在作者俯瞰人生,调侃世情的审美态度下,矛盾的鲜明,语言的戏谑滑稽,细节的生动风趣,构筑了《西游记》的幽默氛围,喜剧画面。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