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主题式命题特点分析与备考策略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深入,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和检测质量不断提升,反映检测质量的命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有效提升命题质量的途径中,肇始于高考的主题式命題无疑扮演重要角色。从语义上讲,“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而从历史学科命题角度讲,主题式命题即通过确定试题主题——中心思想,打破时代、地区、学科界限,围绕主题收集史料、设问,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命题的教育、引领功能。
  从2010年起,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历史试题题型保持稳定,25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即材料分析题);考查范围上,第26题主观题考查中国史,第27题主观题考查世界史。笔者试结合近三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卷主观题为例,谈谈初中阶段主题式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一、主题式命题呈现特点
  (一)价值导向鲜明,进取向上是主流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知识传播的层面上,应有价值引领和价值导向的高度,以涵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主题式命题确定某种价值取向为主导的追求方向,通过知识的重组与建构,实现试题的价值导向功能。一般主题式试题蕴含并传递的价值取向有爱国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念等。
  主题式主观试题的结构设计,第一部分是一段提示语,可称之为题头,它简洁明了但一语道破该题的价值取向。以2016至2018年第26题为例:
  爱国、独立、富强即分别是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6题的价值追求。从试题构成角度看,试题所使用的材料及设问都明确指向试题的中心——主题。分析题头,定位所考查的历史主题,也就找到解题的关键。
  (二)充满现实意,广度深度有引领
  主题是指能够拓展专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1]主题式命题的立意往往蕴含在现实对历史的需要中,以2016年广东中考第26题为例,该题以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为主线,对应的热点正是近年来我国的留学生问题。《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但留学热的背后,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留学生低龄化问题,留学生与国际人才争夺等。 [2]命题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非常明显,“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冷战虽结束20多年,但影响仍存。2017年是“冷战”开始70周年,当年第27题有关“冷战”的主题立意,不仅呼应社会热点问题,也对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具有指导意义。如题(节选):
  27.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当前,西方一些势力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中国外交、战略应如何应对?命题者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巧妙设问,以史为鉴,对我们如何面对“冷战思维”这一现实问题展开追问,题头所言“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既是命题立意,亦是对现实问题最好的回答。没有现实使命价值的历史教育缺乏生命力,不能让学生将历史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的历史教育教学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主题式命题关注现实,不同程度地将历史内容隐性介入社会现实问题之中,大大拓展了历史教学与试题检测的广度与深度。
  (三)主题宏大有力,小切口浸入得体
  观察近三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卷主观题,不难发现,中国史主观题基本保持宏大叙事的风格,所选择的“主题”均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兴衰的重要主题。但在考查切入点上,往往又从学生易于理解的历史细节入手,把彼此关联的各个时期阶段的知识,整合成若干个“小切口,深挖掘”的系列问题。比如2018年第26题以洋务运动唯一的历史遗产——招商局为突破口切入主题,通过四则史料,分别陈述清末、抗日战争、新中国三个时期招商局对民族、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小见大,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充满正能量。
  宏大主题与小切口高度融合,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集中力量深挖掘、宽延展。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学科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得以浸润。
  二、主题式命题备考策略
  无论是从历史学科的价值层面考虑,还是从中考备考主题式命题角度出发,历史学科中考复习备考需加强主题教学。
  (一)勤于挖掘历史知识的主题立意
  主题式命题的灵魂是主题,只有上升到主题的层面,历史教学的价值才能突显出来。[3]初中阶段进行单元、专题复习时,应勤于挖掘文本内容的主题,用主题来统领复习,彰显学科价值。复习课堂主题的确立方向如下:一是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二是深耕教材,开展史学阅读,寻找知识立意;三是从现实出发,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确立主题。比如开展“新航路的开辟”复习,主题确立思路如下:
  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竞争性经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开放成为欧洲的时代精神与追求。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成因自有其超越常人的个人意志和能力,本质上却是当时欧洲开放进取精神的外在表现。新航路开辟前,人们在天主教的压迫与束缚下,消极退缩,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哥伦布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追求到更多的财富、享受更好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这不正是人文主义进取精神的体现吗?以“开放进取”作为“新航路的开辟”的主题立意,就是培养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个人才有前途,国家才有希望。   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以预防船员因航程过长、离开陆地过远而惊慌。……2个月零6天之后,几乎崩溃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举行叛乱。
  ——《大国崛起》解说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这则材料设计以下问题:依据材料,哥伦布在航行途中呈现哪些人格力量?他的远洋冒险行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和体现价值体系中的一些元素,确立主题,如同南北各地烹饪美食,风味不追求唯一。追求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教师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个人精神境界、史学修为等。
  (二)主题式复习课需强化史料教学
  2014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主观题选用9则史料,其有3则来源自中学教材。而2016至2018年三年间,广东省历史中考主观题共选取21则史料,无一取自中学教材,命题史料逐渐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并渐趋多源。“历史学科的特点注定了教学中对主题的实现和突破,最终还是要依靠历史材料的呈现和解读”[4]主题思想是隐性的,是认识上的升华,需要在史料研读的实践中步步拔高。
  复习课强化史料教学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拓展史料来源渠道。主题式命题的价值之一体现于试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都不是纯粹的历史问题,常与时政、经济、社会热点等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主题式命题与教学时史料的选取应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突破学科、渠道的限制;二是围绕一个复习主题所选择的史料必须尽可能真实、不偏颇,并驾驭史料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叙述历史;三是问题设计、解答必须在史料解读基础上进行。史料、问题、结论间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广泛史学阅读基础上选取的史料可以架起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价值观达成的桥梁,让主题得以拓展、实现。
  (三)关注命题的素养导向开展主题式命题实践
  试题命制是学习的逆过程,其宗旨是评价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自2016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布以来,核心素养渐成为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成为教学改革和命题测试的总纲和方向。开展主题式命题实践,需明确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须回应时代的呼唤。开展步骤如下:1、确定试题主题立意;2、关注学术,从学者的研究中汲取智慧和依据;3、制定相关知识双向细目表;4、史料整理与问题设计,收集史料、设计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主题论证的过程。
  以命制“经济全球性化”原创题为例,目前,个别西方国家掀起反全球化浪潮,全球化问题无疑是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命制有关全球化的试题现实意义明显。关于经济全球化,我们希望学生达成的认识即命题主题有许多,比如“积极拥抱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认识”等,但在“逆全球化”面前,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改变”,坚定全球化的信心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什么不可改变?通过史学阅读,收集、整理史料如下:
  “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而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的内生需求,是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周文重的这一观点,得到参加今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众多代表的认同。
  ——严瑜:《全球化不能开倒车》
  当前,经济全球化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提倡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全球经济,承载着以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新使命,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理念,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迟福林:《“一带一路”: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
  在分析史料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问: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近几年我国的哪一规划(或战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达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改变”主题立意,亦认识到,中国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力量。
  在统编新教材背景下,历史学科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必然要求日常教育教学、试题命题中既有方向,更重导向、突出主题。因此,研究主題式命题、加强主题教学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
  【注释】
  [1] [3]黄牧航:《论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三个层次》,《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4、5期。
  [2]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3页。
  [4]袁廷虎:《主题教学设计下历史材料的选用》,《历史教学》2015年第8期。
  [5]杨春生:《初中历史主观题命制基本维度剖析——以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7题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9期。
其他文献
《礼记·中庸》中有云“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即走远路须从最近的一步开始,比喻做事要扎实稳重,逐步前行。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行远自迩”即发扬求实务实的科学精神,既要密切关注教育领域最前沿理论,时刻关注社会、国家甚至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问题,又要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开始,打好基本功。简言之,要把远大的目标和务实的行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  “成就大我”,是指人性的演化
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传承和发展华南师大附中“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全面推进学校“善美”校本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2017年全国历史考纲修订,其中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2017年全国卷唯物史观是历史学描述和阐释的路标,也是2017年全国I卷高考真题的一大特点。下面以2017年全国I卷选择题为例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教学启示。  一、2017年高考试题深度融合唯物史观  什么是史观?历史史观也叫做史学范式,是人们
2017年高考已然落下帷幕。笔者对比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的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题,发现今年的比去年的稍易,但其中有个别题目考生容易“错填误改”。究其原因,除了试题本身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外,主要是考生“先入为主”的解题陋习惹的祸。请看:  1.(2017年全国Ⅰ卷语法填空)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trend in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tow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 医疗”模式为全国20余个省、市、区近63万人次患者提供了互联网辅助服务。但是,仅仅问诊仍然无法省去到线下医院拿药的环节。为此,北京医院探索开展了电子处方送药到家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诊疗服务。  “送药到家,不是依靠医院一家的力量,而是需要有一个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奚桓说,电子处方送药到家的实现是多方面共同推进、协同发展的结果,医疗机
不少教师在指导考生英语作文时,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讲解高级词汇与高级句型的运用上。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考生对于全国卷英语书信写作最大的困扰不是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上,而是苦于面對题目打不开思路、觉得“无话可说”,导致了许多语言功底扎实的考生无法将自己积累的语言知识施展和运用出来。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去谈“怎么写”是无济于事的。  要回答“写什么”的问题,必须回归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部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所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等。  文章的结构,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形态,一般说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而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世以后,依旧如常,街谈巷议,有褒有贬,按我一说,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出得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真心好!作文题设有五个关口,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语文作文的各种特征,还具有较强的高考选拔功能。以下,我就拿此为例,跟大家谈谈在面对高考作文的时候,是如何过哪五关,是如何获得高分的?一、主题关  对命题者而言,主题是顶层设计,而对答题者而言,主题则是写作方向,是写作深刻处
怀孕生育和服刑坐牢,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子事。然而,在湖南大龄未婚女尹兰兰身上,这两件事偏偏奇葩地扯到了一起!为了逃避去监狱服刑,她不惜自残式连续怀孕,以此享受法律对孕妇的优待,从而引申出一系列司法难题——  2012年9月6日,浙江常山县人民法院通过开庭审理,认定时年31岁的犯罪嫌疑人尹兰兰犯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6个月。当时,尹兰兰正在哺乳期,法院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准予监外执行。  
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系家族三代都因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去世。为降低罹癌风险,她先后切除了双侧乳腺、卵巢及输卵管。人们惊叹于她的勇敢,却忍不住发出感慨:如果有一种技术,能让人一出生就没有致癌基因,那该有多好。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梦想成为现实:近日,我国首例“无癌宝宝”成功诞生,他从胚胎时期开始,就通过基因诊断技术排除了家族中传递的癌症致病基因突变,杜绝了未来罹患癌症的几率……  今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