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的意义及做法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事业单位通常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一些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就属于事业单位。随着我国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地勘行业也逐渐告别了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吃“皇粮”的时代。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了大量改革,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生产力,并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财务管理
  一、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后,地勘事业单位被分类为公益二类。所谓公益二类,即首先仍需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然后在此前提下,单位的收益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提供与业主相关的服务,以实现经营收入。通过分类改革,地勘事业单位计划经济下财务报账式的管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将要转变为经营、管理型。
  所谓财务管理,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于投资、筹资以及营运资金进行的管理。这三个部分具体说来分别指:投资即资产的购置,筹资即资本的融通,营运资金即指单位经营中的现金流量。除此,还要进行利润分配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对财务关系进行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具体说来,财务管理即单位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根据财经法规制度,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并对财务关系进行处理。
  地勘事业单位在改革后,其财务核算融合了事业和企业两部分。在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参照财政预算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获得财政拨款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又遵循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对其经营收入部分进行核算。在财务管理中,完全按照企业核算及其管理模式进行运转,如此方式经营收入已经占据了其总收入的大部分。可以说,地勘事业单位经营模式实现了多样化,这也给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容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需要发挥财务管理的三项基本职能。这三大基本职能分别是: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监督管理。
  1.资金管理
  地勘单位要想生存并且有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在单位的生存及发展中,资金于单位如血液于人体。因此,在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是最为基本的职能,也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合理的资金管理要实现对地勘单位的资金的合理有效管理和支配,要能做到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给单位带来最大的产出,从而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成本控制
  对于地勘单位而言,无论其实施何种经营活动,追求利润都是其最终目的。对利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无可讳言,成本因素在其中是影响利润的最主要的因素。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就需要在保障地勘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学会运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严格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通过成本的良好管理,实现经营效益的提高,也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在地勘事业单位管理中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需要发挥好成本控制职能。
  3.监督管理
  只有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以及内控监督体系,才能保证资金的高效有序运转。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施企业化财务管理除了要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办法,更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有助于发挥财务监 督管理职能,有利于对地勘单位经营流程管理的不断优化,有助于保证地勘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对管理上漏洞的有效堵塞,进而增加单位效益。
  在财务管理监督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督。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指保障单位办公、科研及其他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在财务管理中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地勘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予以分类,分别记录整理。然后将整理结果报送财政部门进行核实。
  地勘单位的固定资产往往数量多,种类也繁杂,很容易造成管理不规范。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当明确不同类别固定资产所具有的折旧年限,然后分门别类,对其进行登记造册。
  三、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的的几点建议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
  在一切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目标都是其最终的归宿。对于地勘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实现地勘事业绩效的最大化。因为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得依赖于其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适应新的改革环境,做出更好的地勘服务。
  2.夯实财务基础,完善内控制度
  如果说财务目标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归宿,那么要想到达这个归宿,必须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基础工作要规范严谨的执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的基础信息。
  一般来说,地勘单位财务基础工作总是有一些薄弱环节,而夯实地勘单位的财务基础工作就是要强化这些薄弱环节。
  第一,规范会计核算。首先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其次,还要结合单位内部 绩效考核管理对明细核算科目进行细化。再次,为了保证开展财务管理及分析工作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要以之为依据建立规范合理的电算化报表以及相应的相关数据统计体系。
  第二,各部门要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员。核算管 理员的工作就是以每个项目为单位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完备的管理台账有利于为财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项目成本归集基础数据。工程项目负责人要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原始开支记录进行规范。   第三,要加强工程物资材料的验收管理。对于工程材料采购过程要强化管理,确保工程材料物资质优价廉。
  3.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为了做到对资金的良好管理,需要将地勘单位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资 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可以成立内部资金管理中心,做好单位内部的资金调剂工作。内部资金管理中心能够避免资金的无效沉淀。借助资金管理中心,可以当另一个单位急需资金时,调剂使用某个单位的闲置资金。当然,资金虽然有偿使用,但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另外,集中资金对银行融资理财,可以解决实力较弱的基层经营实体的窘境,他们常常应贷不来款而无法开展项目。
  资金管理中心可以保障在单位的正常运转,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单位的资金情况,也需对各级单位的资金实施全面的监控,以提高整体财务控制水平。
  4.制定与内部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地勘项目施工是地勘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行企业财务管理,就要按照企业财务的管理要求,将追求项目利润作为目标导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起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机制。
  建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体制可按如下步骤开展:
  第一,在每一工程项目上,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经济及项目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方便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方案中要有对项目的可操作成本的预算,进而制定出项目利润率。
  第二,要由地勘单位成本管理部门组织对预算的论证调研。要对成本进行细化,并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施工成本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班、组乃至个人。待工程开展时要进行成本考核,采用双轨制记录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尽量做到能在系统及财务软件系统中同时记录每一笔的财务支出。
  第三,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在该机制中,项目工作人员的绩效薪酬考核要和项目实施质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相结合。
  5.要加快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地勘单位的工程项目通常业务量大,数量多,而建立财务电算网络有利于高效率地实施财务管理。全面会计电算化管理平台有利于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通过全面会计电算化管理平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地勘单位的各种费用,如成本费用、资金筹措、资产管理、管理成本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等,有利于科学决策, 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中,也有了详实的财务基础数据。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财务管理平台的延伸,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在地勘事业单位内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未必不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在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转变为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发挥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三大职能。
  参考文献:
  [1]邓少元.关于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转轨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问题初探.中国煤炭地质,2008.11
  [2]嵇秀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J].企业研究,2012..04
  [3]俞红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商贸,2012.09
  [4]胡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的记账基础及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期
其他文献
“十九大”之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展开部署,做好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新思路,以“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为原则,创新规划理念.改革规划方式,完善规划体系,落
【摘要】现代企业发展日渐加快,经营管理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管理始终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因内部控制失效而发生的恶性管理舞弊,都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发展。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定义、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必要性;问题;措施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质疑的意识,这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2018年,山西省要新开工棚户区住房改造12.52万套,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建设人才用房;新改造城市道路1000公里、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管网3700公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
着重介绍了用于寒冷地区中小型水工建筑物抗冻砼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开展化学改进与设计的研究,就是探索全封闭的实验改进与设计实验,即保证实验效果,又提高化学实验水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真正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师应按照科学方法程序化的一般过程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提出问题 ,然后采用实验与观察等感性认识的科学方法 ,为学生
1 铝箔的准备将香烟盒中的铝箔纸取出,取出撕去铝箔上的衬纸,晾干后剪成2×5cm条状备用.
随着,化学课程标准》逐步落实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中考命题也加大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侧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加注重实验
1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善于激疑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