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通过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对其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生物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是占据比重较大的,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其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鉴于此,本文对生物实验下的核心素养培养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生物课程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最主要的培养方向,学会独立主动的学习,形成学科素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要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得到锻炼。
  一、在生物学实验中形成核心素养的意义
  1.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生物学实验是通过实践操作来反映生命的规律和现象,这就需要学生熟悉具体的步骤和规范,利用亲身实践,锻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利用实践操作的机会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逐步的培养,充分地利用好实验教学。从生物实验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操作以及到结果的形成,学生在参与流程的整个过程中学会尝试自己分析问题,然后通过验证证明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学实验“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时,实验的问题已经提出,在开始实验时,教师将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出来,然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出自己的假设,一般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湿度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查找有关资料,尝试设计实验,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实验问题,学会了自主探究,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
  生物学课程中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所以课程的设计是理论结合实验,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操作的整个流程,因此对具体的实验操作原本就有深刻的印象,而利用实验展示,学生对部分有理解难度的知识更加具象化,这样有利于消化生物实驗中的重点和盲区。比如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时,由于CO2和O2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的脑海中不能够形成记忆,而利用对比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学生能够从观察中看出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更进一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所以,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关生物学现象。
  二、核心素养在生物学实验中形成的有效措施
  1.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会参与到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问题引导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与生活有密切的关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以提前展示一个课前互动活动,在一张白纸上用淀粉糊写几个字,纸干后没有字显示,用碘液沾湿纸张后,有蓝色的字体出现。利用这一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后,教师设置出几个问题:我们所说的营养物质都包括哪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食物都有哪些营养成分?怎样来确定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会做出假设,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进行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最终完成实验,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记录,最终得出实验结果。教师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进行总结,这一过程就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向这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生物学实验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例如在“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分组来完成。课本中的种子结构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携带一些实验对象,像花生、玉米、菜豆等,在课上进行解剖观察,菜豆种子剥掉种皮后用实验工具查看各部分结构,花生种子就用工具纵向切开进行查看。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通过合作讨论,并对照结构图,就能够对种子的结构有一个直观了解,学生也能够学会从实践中检验生物理论知识。在学习其他观察实验时,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实验结论,将生物实验延伸到课堂之外,学会自主实践探究。
  3.从实验细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注重从细节出发,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分析,形成生物学思维,逐渐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从实验的细节出发。在该实验中,黄豆种子被分成四份放入保温杯中,其中两份是煮熟并冷却后的,放入温度计记录起始温度和经过一段时间变化后的温度,然后在其中一份煮熟和没有煮过的种子保温杯中放入蜡烛燃烧,观察具体情况。另外两组需要加入清水,将杯内的气体排入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这一实验过程中用了四个保温杯以及种子作为实验研究,这时就可以考虑一个细节,对照实验一般用两组就可以,这个实验中用了四组,是不是必要的?有没有更为便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利用两组对照来完成实验的方法。这个实验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细节知识的记忆,在后续学习中就可以建立细节思维,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创新能力培养。
  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石菲.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20):206.
  【2】张登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8(08):105.
  【3】章筱婷.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46.
  
  责任编辑:丁 蔚
其他文献
<正> 四、公路景观设计 (一) 公路景观设计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要有美观的造型,并使它与周围环境协调,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所以,公路景观设计,是为了创造一
摘要:小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正处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 “基本思想” 是“四基”的精髓和灵魂,它决定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起点、方向及方式;新课程标准还把“数学思
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史料的选取既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矮嵩草草甸常见种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3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生长季早期刈割(重度刈割:留茬1 cm、中度刈割:留茬3 cm及对照:不刈割)、施肥(
李象群的雕塑艺术,多年来一直位于中国雕塑的前沿.与各种"风尚"保持一定的既不"从众"亦不"随众"的间离,又无随"思潮"起落不定的摇摆与失衡.对应当下中国雕塑界"多元"并置,原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幼儿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真切感受、亲身体验和鼓励表达三种途径,健康教育与幼儿游戏、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相融合等三种方法,以达到有效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实施途径实施方法  引言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学前教育(3-6岁)既是幼儿健康心理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儿童综合素养培养的奠基阶段。显然,幼儿教育阶段,健康教育未引起学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造成道路损坏增加,故对道路的维修也日益繁重,一种经济有效的维修方法—泡沫沥青维修道路被采用,文中着重介绍了材料性质、配料设计,施工顺序和混合物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lO月至2012年12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共179例(190椎),根据术中
管道顶进是英国牛津大学多年来的研究课题。文中简介了该课题前两个研究阶段,包括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管道准直、管子载荷、顶进阻力、润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