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类教材的两种编撰策略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选文处理成“样本”,是我国语文教材的一贯追求,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语文教学。但是,何谓“样本”,“样本”如何发挥功能,有哪些编撰策略,对教学有什么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缺乏理论的研究。文章首先界说“样本”的含义及功能发挥方式;其次,在中外“样本”类教材的比较中,着重讨论“样本”类选文的“提示式”及“搀扶式”编撰策略,以鉴他山之石。
其他文献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低年段写话提出的要求。全国统编教材承接了一年级的“快乐读书吧”,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3次写话,表明全套教材书面表达训练的正式开始。但孩子在这个年段识字量少,生活阅历有限,直接影响了他们写话的能力和兴趣。绘本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特有的艺术形式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和想像力,被形象地称之为低年段写话的“源头活水”,能很好地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喻”这个词几乎无处不在。人们的求知欲从来都不满足于所见的一切表象,而是深究着这表象之下深藏着的意蕴是什么,于是电影人物的形象、宗教仪式,甚至是美术作品中,都被视为是具有“隐喻”意义的存在。由此可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牵涉认知、哲学甚至是人类学的一个多维机制。本文着重探讨隐喻是怎么样的一种修辞手法,以及结合文学作品分析隐喻的作用。  一、隐喻的含义及争议  隐喻最初的出现
近年来,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思想品德科的平均分都在六十多分附近徘徊,以致有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成绩怀疑“人生”, 为什么部分开卷考反而比其它闭卷考的科目要低分?笔者
现行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了较大的比例,应该值得重视。可惜,大部分一线教师还是把童话当记叙文一样教,童话被用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忽略了童话本身
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21世纪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从全面质量观角度,分析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
一、案例呈现  2014年6月,九年级学生李某(男)与朱某(男)在宿舍二楼转角处相遇,李某不小心碰撞到朱某,朱某就辱骂李某是瞎子,甚至还辱骂李某的父母,李某加以还击,反辱骂朱某及其父母。随后,朱某对李某动手,李某回击,两人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双方都有轻微的受伤。  二、案例分析  每位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因而也造就了不同的个性。特别是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针对传统讲授教学存在的缺陷,提出应当强调通过情景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与自我反思中主动获取显性及隐性知识,提升能力,从而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