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则需要第一流的师资队伍。有创新的建立校本师资培训机制,才能提高师资队伍,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高专;校本师资;培训机制
引言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而加强校本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校本师资培训要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在交接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量的同时了解校本师资培训的特点,确定培训的内容,
1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的基本特点
1.1 以学校为主体 “校本”有“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意思,而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它与校外的培训机构是不相同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特点,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校本师资培训业打上了其独特的烙印。首先校本师资培训是由教师所在学校主导的,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规划来进行的培训,其培训的目标与学校息息相关,培训的力量也来自学校。“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点,也是办好高职学院的关键。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目和其个人的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有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的,可以避免培训目标定位模糊,随意性太大等缺陷。
1.2 立足于工作岗位,学工相结合 现在国内很多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采取保留教师在校的职位,然后将其外派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在职培训途径。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教师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师进修班等等培训措施,同时还有吸取本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辅导员队伍,进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最终进入教师队伍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加快知识的更显换代,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就我国目前来看,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共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校本培训中,教师边培训边教学,在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样的优势使得校本培训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方式。
1.3 针对性强,按需培训 针对性强是校本师资培训的灵魂。师资校本培训,落脚于提高教师师德,弘扬敬业精神,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设优秀教师群体,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来说,师资培训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要求。由此可见,校本师资培训的几乎是按照需要来进行的,从老师的角度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教师个体而言,是实现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培训需求的调查制度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的方式,全面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结合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构想,协助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按规划确保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培训激励措施引导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发展方向,实现部分教师跨专业发展或转型发展,使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团体的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校本培训也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教职工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举措。
2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的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社会的接轨,但是专业文化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可丢弃的重要部分。在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兼顾两者。因此我们首先要培训的是教育理念,包括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的培训。因此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过程中,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培训。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培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校本师资的技术培训离不开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最后是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注重实践与应用,因此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的必备技能。而由于时代的变换,学生的心理学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培养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为能够更好的传授学生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3 校本师资培训机制的实践
3.1 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 利用校内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但由于校内资源有限,同时缺乏实践性,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基地。与国内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基地,一举两得。
3.2 灵活运用培养方式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教师分类培训。如对新进来的教师或者其他没有过经验的技术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工作,顺利度过适应期。根据不同科目,有的教师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训,有的教师字需要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不能一刀切,对于教师也要“因材培训”。通常培训方式分为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两大类。常规培训主要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培训计划进行。
3.3 建立高职校本师资培训的运行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奖励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培训考核评价制度等。到学期末把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将会对校本师资培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健全的领导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讓校本师资培训有章可循。最后,要建立学校与学生间的互动机制。
4 结语
由上述论述可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最终使高职高专获得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金长星等.从实际出发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55-57.
[2]王建初,陈祝林.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3(5).
[3]丁昌滔.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性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王月玲.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探析[J].科教文汇,2010,(6).
关键词: 高职高专;校本师资;培训机制
引言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而加强校本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校本师资培训要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在交接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量的同时了解校本师资培训的特点,确定培训的内容,
1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的基本特点
1.1 以学校为主体 “校本”有“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意思,而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它与校外的培训机构是不相同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特点,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校本师资培训业打上了其独特的烙印。首先校本师资培训是由教师所在学校主导的,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规划来进行的培训,其培训的目标与学校息息相关,培训的力量也来自学校。“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特点,也是办好高职学院的关键。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目和其个人的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有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的,可以避免培训目标定位模糊,随意性太大等缺陷。
1.2 立足于工作岗位,学工相结合 现在国内很多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采取保留教师在校的职位,然后将其外派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在职培训途径。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教师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师进修班等等培训措施,同时还有吸取本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辅导员队伍,进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最终进入教师队伍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加快知识的更显换代,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就我国目前来看,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共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校本培训中,教师边培训边教学,在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样的优势使得校本培训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方式。
1.3 针对性强,按需培训 针对性强是校本师资培训的灵魂。师资校本培训,落脚于提高教师师德,弘扬敬业精神,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设优秀教师群体,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来说,师资培训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学生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要求。由此可见,校本师资培训的几乎是按照需要来进行的,从老师的角度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教师个体而言,是实现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培训需求的调查制度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度的方式,全面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结合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构想,协助教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按规划确保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此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培训激励措施引导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发展方向,实现部分教师跨专业发展或转型发展,使教师个体的需要与团体的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校本培训也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教职工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重要举措。
2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的内容
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社会的接轨,但是专业文化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可丢弃的重要部分。在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兼顾两者。因此我们首先要培训的是教育理念,包括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的培训。因此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过程中,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培训。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培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校本师资的技术培训离不开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最后是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注重实践与应用,因此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的必备技能。而由于时代的变换,学生的心理学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培养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为能够更好的传授学生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3 校本师资培训机制的实践
3.1 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 利用校内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但由于校内资源有限,同时缺乏实践性,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基地。与国内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基地,一举两得。
3.2 灵活运用培养方式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教师分类培训。如对新进来的教师或者其他没有过经验的技术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工作,顺利度过适应期。根据不同科目,有的教师需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训,有的教师字需要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不能一刀切,对于教师也要“因材培训”。通常培训方式分为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两大类。常规培训主要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培训计划进行。
3.3 建立高职校本师资培训的运行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奖励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培训考核评价制度等。到学期末把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将会对校本师资培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健全的领导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讓校本师资培训有章可循。最后,要建立学校与学生间的互动机制。
4 结语
由上述论述可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最终使高职高专获得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金长星等.从实际出发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55-57.
[2]王建初,陈祝林.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3(5).
[3]丁昌滔.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性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4]王月玲.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探析[J].科教文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