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住院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

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

结果

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

结论

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1例丙氨酰-转运RNA合成酶2(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因突变位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种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0年10月确诊的1例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男性,25岁,临床表现为慢性起病的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伴银屑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白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其中位引流时间为46.2 d(范围为28~180 d)。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引流口感染、逆行皮下隧道感染、头皮或腹壁切口感染。其中18例患者行二期脑室
期刊
期刊
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基于心肌纤维化、心脏电学重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等恶性心律失常机制,可以预测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置入了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针对该例患者的心脏核磁心肌纤维化信息进行了计算机心脏建模仿真,并诱发出与心肌纤维化相关的室性心动过速,验证了计算机心脏建模仿真技术应用于指导心肌病患者置入ICD的可行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是由编码转甲状腺素蛋白的TTR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诊断ATTR-PN的经典流程需要临床、病理和遗传学证据,三者是提高ATTR-PN诊断效率的关键。不仅需要医生具有专门的知识,也需要标准化的病理实验室以及向这些医院转诊患者的渠道,以获得TTR基因检测的高效率。尽管欧洲2016年及2020年分别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因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
房间隔囊袋被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房间隔解剖变异结构。自2010年首次提出此概念以来,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大量聚焦于其形态及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房间隔囊袋可能与心房内血栓形成、隐源性卒中及栓塞风险增加有关。该文结合文献报道,针对房间隔囊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脑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血液由微小血管渗出或漏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脑组织内形成的微小病灶。脑微出血的发病机制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其中位于单纯脑叶的微出血被认为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而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病变则是引起深部及幕下微出血的重要原因。脑微出血在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5年)接受治疗或许与脑微出血及脑出血事件相关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
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导丝无法通过IS-CTO病变或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支架金属梁后内膜下空间是导致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笔者提出Anchor-Knuckle技术,即将OTW球囊同轴锚定技术和弯曲导丝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高效开通长段IS-CTO病变。该文报道的两例患者分别采用Anchor-Knuckle技术成功开通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IS-CTO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