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的产生与演变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礼,当代文化人类学者定义为:"婚姻开端的社会方法"。这是就男女确立婚姻关系需举行被社会认定的仪式而言的。从社会史角度看,婚礼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婚姻形态的嬗替,它也在不断地演变,婚礼概念的内涵也因之而异。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式;古代意义的婚礼,则是指包括结婚仪式在内的,从议婚到
其他文献
一、引论资格法或资格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以论资排辈、平流进迁为基本原则的任官限制制度。它源于两汉,正式形成于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任官制度中普遍运用的重要法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高度发达和完善的重要标志。自唐宋以降,资格法与科举制并驾齐驱,密切配合,广泛地运用于官员的选举和任用中,成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支柱,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顷读《唐代户部使司与原户部司异同辨》(以下简称《异同辨》,载《历史研究》1990年第2期)一文,识其要旨有二。一为分析唐后期户部司与前期的在职掌和设官上有不同之处,所论大体正确。二是论说"唐后期户部使司与原户部司是并存的","户部使司既不是原户部司,也非由原户部司演变而来,二者同时存在,但界限严格,区别显著,视二者为一,不符史实。"此说则缺乏史实依据,需要纠正。首先,从唐代后期的官方用语来看。史籍虽然时或可见"盐铁、户部、度支三使"的提法,说
宋代家产继承中经常使用的遗嘱方式,是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已故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博士早在本世纪30年代即已对此作过研究,但主要侧重于家族共财,并未详细述及遗嘱内容;近年来国内学者郭东旭、魏天安诸先生也在论述其它问题时提及这一问题。在对遗嘱继产问题的分析认识上,谈及者只是认定为与财产私有权的强化相关,忽略了宋人遗嘱继产的目的首先是继绝,即继立户绝之家的门户这一基本特征。为补缺纠偏,本文将就宋代遗嘱继产的具体情况作些考述和分析。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战后,英人要求履行条约,派驻领事入城。当时,广州和福州都发生反对英人入城的斗争。道光三十年,两名英国人(一传教士、一医生)要求入住福州神光寺,引起一场外交纠纷,史称神光寺事件,并被认为是福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的斗争,只是由于清朝官吏的破坏而遭失败。在处理神光寺事件中,时任巡抚的徐继畬与回乡家居的林则徐存在意见分歧,史家一般都肯定林则徐而否定徐继畬,
长期以来,人们对成立于清末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性议事机构——资政院的性质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资政院实际是由"钦命来决定"、"皇帝直接控制的供谘询的御用机构";有的说它"类似资产阶级议会",都不免偏颇。本文拟就资政院议员的各种表现,对资政院的性质作一分析和论述。
第六届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4日至11日在湖北宜昌举行。会议以"洋务运动时期的区域社会环境"为主题,对洋务运动与区域社会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有价值的探讨。一、对洋务运动时期区域社会环境的研究: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1941年1月29-3月29日的英美参谋会谈(又称ABC参谋会谈),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建立军事同盟的重要一步。这次会谈达成的"ABC-1"协定,协调了两国的全球战略,正式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成为以后指导同盟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基础。本文试图对这一重要的军事外交事件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对近代中国多元经济结构的研究。探讨多元经济结构的内涵及其变化,研究它的生存环境及其转换机制,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基础,也是研究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综观近年的研究结论,多数学者对之持否定态度。笔者无意证明近代中国经济的多元结构有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只是感到不宜对之一概否定,而需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在看到它的缺陷和弊端的同时,也应
中国的粮食安全与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业改革(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几乎每个村庄的土地的使用权都平均分配到户。这一改革大大增强了农村粮食安全。虽然农村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分配得到了很大改进,目前却没有建立起农村社会安全体系。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食品需求增长、环境限制的增多以及气候变化等压力。如果中国转向更为传统的饮食结构,那么粮食安全问题将不会成为其发展的长期制约。中国应当将其巨大的外汇储备积累转移到农村投资、公共保险和环境管理中去。
抗日战争期间,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来,抗战爆发后,中苏关系一直较好。1937年8月,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不仅从道义上,而且从物资、技术和人力方面都给中国抗战以很大支援。中国对此也深表感谢。但是,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后,两国关系迅速逆转,日渐冷淡,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在新疆地区)。对于这种关系恶化的原因,史学界一直未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不揣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