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探究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ddd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参加过这样一次赛课,课题是《摆的研究》。我研读了教材、教参,明确了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在摆长、摆重、摆角三个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了摆的快慢?我沿着预设好的教案试上了这节课,没想到看似有条不紊的教案到了课堂上却搞得“天下大乱”,结果此课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课后我静下心来,结合自己课堂上忙里偷闲的观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觉得导致探究无序、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缺乏结构性。其次,小组内成员分工、职责不明确。最后,在学生实验前,我对实验中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的细节因素关注不够,对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对于这节失败的科学探究课,我经过深入反思,针对失败原因,做出了很大改进,并用另一个班再次进行了试上。第二次试上,我感觉我找到了一根和学生紧密联系的线。这根线是由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年龄特征的充分预设与把握编织而成的。那么,怎样做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探究行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呢?我在想,可不可以实验前叫几个学生来做一做,不启发、不引导,教师在旁边观察,记录下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摸清学生的原发性探究行为,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预设教学方案呢?
  这节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探究课使我成长了许多,结合一个阶段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觉得,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特别是实验操作课,一定要加强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我注意。
  一、提出科学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洗衣服的学问》这节课中,我利用自己在课前准备材料时把衣服弄脏的经历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积极交流。那么,污渍又是怎么被洗干净的呢?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我又紧接着学生的话题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洗涤用品呢?一种不就完了吗?学生认识到对同一种污渍,有的洗涤用品效果比较好,有的却不好。师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什么样的污渍使用什么样的洗涤用品效果比较好?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必须从问题的提出就得以体现。
  二、提出科学的假设
  假设应是学生根据原有经验进行的一种科学性的猜测。在上述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污渍(墨水渍、油污、橙汁)和洗涤用品(洗衣粉、肥皂)。研究的问题明确了,材料也准备了,我请小组先根据生活经验预测一下谁的效果好。这里,我对学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作了一定的限制,调和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深入的自主探究之间的矛盾。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并填好记录。预测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预测不是盲目地随口而出的猜想,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科学的猜测。
  三、制定科学的探究方案
  在上述教学中,我们要比较这两种洗涤用品的洗涤效果。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就像比赛一样要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呢?这个实验该怎么设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好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做必要的指导。精心组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比如,在汇报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实验过程中需不需要搅拌?如何搅拌?有些小组建议用自来水实验,有些小组建议用温水实验;实验过程中先放什么,后放什么,等等。在交流过程中小组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比较修正,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扫清障碍。虽然这个过程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对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变量、怎么做实验有了一个逐步明确的认识,这对学生今后的探究活动意义重大,对科学本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进行科学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的评价要重过程、重学生的体验,不能只是对结果作简单的评述,要注重学生操作的态度评价,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评价,以便更全面客观、更切实际地反馈实验操作情况。如在“测气温”实验时,往往出现温度计操作正确却因放置不当或时间不够而导致误差很大的现象,评价时要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及时纠正其错误操作,指导其将误差降至最小,鼓励并允许学生重新测量和重新考核。
  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下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有许多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也存在着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的实验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科学问题的缩影和极少部分的模拟。课外才是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最佳时机,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活才是学生生活的完整天地,才是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因此,每次的实验教学活动,都不能以下课为终点,而是应该以课堂探究活动、实验活动为导引和起始点。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如“溶解”实验中,溶质放多了,出现了饱和现象,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各种溶解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
  五、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
  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实验,在小组互评中大胆质疑。比如,大多数小组通过实验发现洗衣粉洗去橙汁的效果比肥皂粉要好,而有个别小组认为两种洗涤用品对橙汁的洗涤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讨论比较,我们发现这个小组在洗涤用品的量上要比其他小组稍多一些,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这给我们师生一个很大的启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控制变量。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结果从来都不是以量的多少来说明的。科学研究只关心基于确凿的证据,并具有逻辑、有说服力的论点。小组间的互评也有助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把研究推动着向前发展,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当然,我们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仅仅是课堂中的实验结果。污渍的种类繁多,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到底什么样的洗涤用品效果最好,就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本领去发现吧。
  我个人觉得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一项很严谨的探究手段,而实验操作本身也是一项技能,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予以必要的重视。?
其他文献
二元二位继电器作为轨道电路监督的重要器材,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针对二元二位继电器运用过程中发生的断线故障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了问题原因,改进了继电器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体验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并被称为精神的幻想旅行。学生只有通过这种精神上的幻想旅行,才会有诸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之
建立网络品牌社区有助于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企业品牌影响力,其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提升营销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网络品牌
轻负担高质量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成功的,而是在长期的探索中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培育起来的。下面谈谈自己的成功做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高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向40分钟要质量。如何高效地利用这40分钟并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了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第一把尺子。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