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内涵、结构与作用机理r——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来源 :研究生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潜能的研究生群体,兼具“学习者”和“创造性研究者”的双重属性.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12名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度访谈,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工具,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科研知识、技能与方法,科学认知能力,自我调节与发展能力以及科研态度与品质4个维度、11个要素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学术素养体系.各维度要素交互作用分别为创造性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力、关键突破力、持续保障力和内生驱动力,协同构成创造性研究的自组织动力系统.应通过多举措增强学生、高校与科研需求间的契合性,维护导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张力,促进“学术责任”的动力功能转化,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
其他文献
3月16日上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线召开.会议主题为“学习\'两会\'精神,落实重点工作,推动创新发展”.会长杨卫院士、秘书长周杰教授、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代表)、分支机构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出席会议.国务院学位办唐继卫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丁雪梅教授主持.
期刊
煤矿企业纪检监察品牌创建工作是煤矿企业纪检监察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环境背景下,作为煤矿企业加大企业纪检监察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煤矿企业纪检监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矿企业适应新时代市场竞争和挑战的重要基础性保障之一.近年来,煤矿企业在企业纪检监察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思考.本文围绕着加强纪检监察品牌建设,全力服务煤矿企业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对煤矿企业纪检监察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
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为英语的学习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课前资源搜集、课中任务驱动、课后成果共享等一系列活动,使英语课堂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案例教学可以缩短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对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精简的文字、直观的图表、动态的视听等多种方式呈现案例,运用时更对其进行多项配合、案例组合、驱动性问题设计等针对性设计,能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法律思维植根于心.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0,基于北京、上海、重庆等18个省份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从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分析职业教育“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发现这些省份在发展地区、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层次、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体制机制、重视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资源供给、拓展国际办学等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长期以来引入竞争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但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行为表现一直存在各种非议,近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中也遭到诸多困难和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国有企业不完全竞争性缺乏理性认识和理解.国有企业不完全竞争性有着深刻的内涵,而其在现实中则具体表现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内部组织的不完全竞争性两大方面;而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理论和公共政策工具理论是国有企业不完全竞争性的理论根源.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创新性教学模式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的影响,讨论并分析了高校教育品牌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和协同知识构建分别对实践和教学环节学生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移动探究学习对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学生满意度均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作用,而教育品牌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与教学满意度关系中的作用机理与预期差异较大.
我国学位授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伴随着我国学位制度发展起来.40多年来,它遵循科学性、规范性等原则,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特点:主要主体,由政府趋向学术人员;主要客体,由外适质量趋向内适质量;主要价值,由社会价值趋向学术价值;主要模式,由认证性质量保障模式趋向发展性质量保障模式.
学习主体与知识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两种形式,两者背后却是不同甚至冲突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主体视域中,学生主要关注如何全面、准确地接受与占有既定的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本身不能发生变化;在明确知识面前,学生只能服从而不能主宰,因而只是形式主体,学生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在知识主体视域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既定的明确知识,更要关注不确定性的默会知识与人工智能掌握的暗知识;在这些知识面前,学生是它们的主宰者与使用者,因而是实质主体,学生发展机会大幅增加.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者,研究生需要完成从学习主体到知识主体的转变.
交叉学科已经成为我国新的学科门类,走上了专业化、制度化、合法化的道路.但遵循社会需求逻辑的交叉学科教育的载体及路径仍是固有的学科知识逻辑,受到传统学科结构、学科间固有的张力以及不同学科组织管理模式的制约,交叉学科教育面临教育理念的模糊与教育模式的拼凑,教育主体和教育方法的单一以及质量标准的缺失等问题.只有转变交叉学科教育理念,构建开放的组织范式、灵活多元的交叉学科教育模式和多元的质量标准,才能达成交叉学科教育目标,真正实现知识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