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源泉,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大量积聚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校培养人才之根本。自2005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当今学术界乃至社会的令人尴尬却又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党的“十八大”大召开又一次把“人才”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所亟需解决的任务推上风口浪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创新教育途径。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它有何特点?古今中外人才培养思想方面有何可借鉴之处?与普通人才相比,他们的成长过程又有什么特殊规律?对其进行开发和培养又有怎样划时代的意义?一切问题笔者都尝试做出解答。而当今我国教育体制本身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理念陈旧、培养目标错位、培养重点阶段定位不准确等等。若要令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还需客观认识当前的问题,正视问题并革新培养理念、改革教学制度、扶正培养目标、创新培养途径。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包括隐藏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列宁斯大林全集和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思想中的只言片语中,从我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思想精华中,梳理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渊源;其次,在学术界众多研究中,深挖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外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阐述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要素和规律;再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党和国家发展之必需之时,探究我国当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不足,从各个角度分析当前培养之不足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的视角,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