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怀仁办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198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唤醒良知,培育“爱”.要培养真正的爱,教育者必须“博爱怀仁”.“博爱怀仁”应是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的目标:让校长具备博爱怀仁的情怀去关爱师生,让教师具备博爱怀仁的素养去培育人,让学生收获博爱怀仁的品德去成长为人,让家长感受博爱怀仁的思想并影响子女.
其他文献
新时代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成人教育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要明确目标、形成校本特色,强化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注重多学科融合和建立联盟
编者按:物型课程指的是以物为载体、以型为着力点、以学习者能力素质提升为核心意义的综合化课程体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在“构建生命化校园”的愿景下,进行蕊春物型课程建构,以“明德、求真、尚美”为三维目标,形成“参与—关联—创生—合一”“亲物—话物—融物—明物”“审美—怡情—明德—生智”的三维模型,铺展出具有“创美”风格的“实景课程群”,建设成具有“丰美”体征的“复合资源带”,打造为具有“灵美”
很高兴参加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两个活动.首先,我对谈松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工作室的成立、对太仓承担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推进中小学学生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所好学校是什么样的呢?我想,一定是儿童喜爱的。喜爱比喜欢的程度深,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不怕任何困难都愿意跟从的情感表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学校被儿童喜爱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就在教书育人的细微中得到了落实。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以下简称“游小”)是儿童喜爱的学校。这所学校把“人的成长”这一教育的终极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游小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学校变革经历了由教学方式的革新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再到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态势.学校要想进行课程建设,须先澄清课程建设之于教育和学校变革的价值
【关键词】学习场景;场景式学习;书院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69-0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武实小”)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院精神引领下儿童场景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已形成若干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一组文章就是阶段性成果的表达。  一、以“书院精神”为引领转变育人方式  武实小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