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回归生活 使学习充满快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这样的孩子:思维懈怠,精力不集中,没有情感的波动、思考的生成,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学习似乎只是课本文字的视觉再现和教师语言的机械输入。因此,打造生活化课堂,把每一节课都看作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景点,尽可能用各课不同的新异风景吸引他们驻足、流连,给予每个孩子看、听、说、思、做的机会显得很有必要。
  一、营造课堂生活化氛围,吸引孩子参与
  教育家陶先生曾说过:“知识变成空气,人人而得呼吸;知识变成甘霖,人人得其润泽;知识变成阳光,照得广大群众,向前行进。”可见,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孩子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利,我们应创造机会,吸引所有孩子走进课堂,参与读书识字、发明创造,报效祖国的活动。
  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老师尤其要关爱那些弱势孩子,不因他们思维慢,不善表达而少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相反要多给他们提供机会,耐心细致地引导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生活,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如课文初读、生字认读时,就点名让他们读,交流读书感悟时也让他们先发言,因为先讲的人可讲的内容多,鼓励他们不要害怕说错,想到什么就大胆说出来,错的大家再一起分析改正,对的给予表扬。让他们尽可能能读能说,隔三差五进行这些活动,帮助这部分孩子改掉思考懈怠、精力不集中的毛病,树立自信,主动举手,培植孩子智慧和兴趣的生长点,为迈进知识世界,享受学习的幸福奠定基础。
  学习如旅行,旅伴多了,队伍就壮大了,可以欣赏到的风景会更多,其中的发现也会更丰富。教师、孩子,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群体差异的隔阂,大家在这样的旅途中快乐地前行,估计想掉队的没有。构建这种生活化氛围的课堂,吸引孩子人人参与,这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
  二、搭建课堂生活化平台,释放孩子潜能
  通过多次的课程改革,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我们有必要积极挖掘教材优势,给孩子搭建充分的发挥认知和思维器官职能的平台,尽可能地在我们的课堂演绎《拆表的故事》《活的生物课》……
  《生命的林子》一文中,书后设置了一项续写练习: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按常规教学,就是让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写下去。但我转念又想:“那只是孩子们自己的预设,生活可是有着无限的变数的,未必如他个人所想的顺理成章,随机交谈,岂不更有挑战性?”想到就行动起来,于是我设计来场课堂现场表演,先同桌互动,一个扮演“玄奘”,另一个扮演那个“劝其离开者”。孩子们本来就活泼好动,一看来了表演机会,顿时心花怒放,思维活跃,酝酿着各自人物的神态、语气、行为动作,有的“玄奘”是冷静沉思的,有的“玄奘”是面带微笑喜欢交谈的……那个“劝其离开者”的表现也各具特色,有边走边谈的,有在林子的石凳上促膝交流的……孩子们表演着,体验着,交流着,玩得不亦乐乎,极大地释放了他们的思维和表演潜能。此时再挑选几对上台表演,互相切磋交流,为接下来的续写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潜能,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跃然纸上。我想,如果仅让孩子们“各自为政,一手操作”的话,定然收不到如此效果。
  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但以丰富的活动为平台,孩子们有亲近文本、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但不为其累,而且思考有法,求知有道,创造有路,我们的教学不但“两岸风景无限”,前方也定是柳暗花明新境界。
  三、拓展课堂生活化外延,促进孩子发展
  孩子们的空间不仅仅是学校,不仅仅是课堂,接触的不单单是同学老师,还有家长和亲朋好友,以后走上社会还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拓展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势在必行。借助一些特殊的节日,组织一些特殊的活动,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受《鱼头的故事》的启发,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前,提醒同学们给自己的母亲送节日礼物,观察平时母亲的一举一动,把感人的事情记录下来,到时写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准备,通过这次活动,衣来伸手的孩子们观察到母亲皱纹加深了,新添白发了……看着自己的新衣服,突然发现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不变的着装,鼻子酸酸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艰辛……作为女性的我,节日这天,我的手机也频频传来悦耳的信息提示音乐,这是孩子们送给我的节日祝福!由此及彼,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给母亲,奶奶甚至姨妈、姑妈的节日祝愿,小小的礼物、温馨的祝福可以看出孩子们成熟了,懂得感恩了。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也是终身的课堂。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拓展生活化课堂的外延,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调查、访问、观察、发现、实践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应用知识、享受生活乐趣、改变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能做“真人”之人,是能“创造之人”。故,为师者应先做“真人”,用真诚的师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科学的引领成就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们充满快乐地学习生活。
其他文献
本文从民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以数据为基础,分析总结出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因素,并对影响这些
该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探讨了中医药企业外宣英译的改写策略。文章指出,译者需要改写源语的语篇思维模式、权威理念、行文风格和文化心理,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促进中医药
在我幼小的纯真记忆里,我家门前的八爪沟,只不过是个烂泥塘。杂草丛生,荒芜一片,牛羊在里面滚爬乱窜。干旱之时,河底裸露出羞涩的苦脸,仰面龟裂,硬硬的直烫脚。即使雨季水打沟,也是一
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在执政理念上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尤其以分数应用题为最。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分数,之后会增加对分数的计算以及应用。学好分数应用题能帮助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研究目的:分析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对中国集体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影响,厘清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征地批准行为
为促进我省现代水利的发展,提高水利系统广大干部的业务水平,8月8日省水利厅举办了专题报告会。应厅党组邀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工程院院士王浩就东北地
11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组织全省各地收听收看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召开了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程幼东副省长到会讲话,会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水平的高低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反复修改,这样才容易写出好文章。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源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成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了解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
还记得上小学老师教逗号时说:“逗号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老师当时还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句子中如果没有了逗号,我们说话时就不能喘气了。”虽然是句玩笑话,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感受颇多,正因为多了这个等待,才有了完美的一句。生活中也正因为多了这个等待,才那么美好。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又很虚弱,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