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之后,门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闭合之后,它与前院的红漆大铁门一起将院子锁成了一个整体。
  它比前门小得多。过大年时前门要刷洗得干干净净,两侧贴上红纸黑字的对联,甚至还要挂上两盏红彤彤的灯笼以使其更加的体面;它没有这样的待遇,也没人想到身处后院的它也要在前门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过一个大年。它在岁月的更迭中愈来愈陈旧,不过,开合依然灵活,伴随着咣当声证明着它生命的活力。
  多少年之前,这黑漆的木门朝西竖立在村东的那个独院,院子没装后门,后院的墙外是一片庄稼地,只有窄窄的田垄,没有开门的必要。黑漆木门是那所院落唯一的要塞,辅助它的是拴于正对着木门的那棵皂荚树下的土狗。记忆中,木门应该是高大的、宽敞的,或许是因为没有另外一扇门与之相比较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它被装在了前院,它是那个院子的门面。
  父亲与他的师傅在院中的地窑内打制出这个家庭的第一辆架子车之后,原有的独轮手推车被竖在了角落,从此淡出了劳作,也渐渐淡出了家人们的视线。当我回想起那斜倚着土墙,将木制的轮子尽力地袒露于人们面前的独轮车时,我已经不记得它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或许在某一日被祖父劈了做柴火。
  架子車成了这个家庭农作时主要的运输工具,在各个忙碌的季节,在需要将收获及时地拉回那个院子时,这辆车子必得穿过那两扇木门,掌辕的不管是家中哪个男丁,他走入门洞时都得停下来,然后转过身面对车厢,一边用力地拽着,一边极小心地留意着两侧,以免车轴碰到门框而伤了门的体面。
  穿过并不宽敞的木门走入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非得仰头才可一览其貌的皂荚树,若是黑子或大黄(狗的名字)在,必然早已经吼起;树与门之间靠墙打着口水井,左拐顺着西墙依次是柴房、羊圈、狗窝,北墙根有间猪舍,羊圈狗窝背后一棵直径尺许的核桃树探出了头来;从皂荚树往北是一棵小石榴树和一棵粗壮的杏树,杏树的北侧又是一棵大石榴树,之后又栽了棵苹果树;皂荚树与小石榴之间垒着一堆小瓦,不知道拆于何处,最底下的一层已生了墨绿的青苔,那棵离墙太近宛若墙缝里钻出的石榴苗,祖父没舍得清除,竟然愈长愈大,树冠已覆上了瓦垛。
  院子的南北两侧面对面四间厢房建得中规中矩,木板的对开门,木质的小方格窗户,均刷了黑色的油漆;借着南北厢房的西墙又各自起了一间却要简陋得多,一间灶房,一间放置杂物。
  院子斜角撑起的一根细细的木椽,它是从早到晚欢快鸣唱奔跑着的鸡的家。那好动的鸡们一定在没人注意时从那木门中溜出去过,在门侧地窑崖背的草丛中啄食过虫子,而后带着十二分满足的心情哼着单调的歌儿回了院子;那久关圈中的猪是不是一直都在羡慕那可以自由行走的鸡呢?它整日嘟嘟囔囔或许就是在诉说心中的不平;可是我却记得曾经徘徊在炕边总是吓得我脚不敢落地的大黄没拴链子,祖父放纵着它,有一日它从那敞开的木门中出去没能活着回来。
  那不宽敞的大门揩净尘土,贴上了村中某位读书人手写的对联,还要在门前燃起震天的炮仗,在前来贺喜的人们的祝福声中迎来一个个新人,我的父辈们先后成家立业,开始了他们崭新的生活。其后他们的儿女也相继来到了这个世界,在木门的守护中咿呀学语,在农家院落中欢笑奔跑。
  不记得姑姑穿着红衣走的那天是什么样子,但我想那院中一定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通过擦拭可以焕然一新的东西必定被祖母以及她的儿媳们仔细地刷洗过;院中前一天款待了宾客,还要让那份欢欣延续到第二天的迎娶之时,使其愈加喜庆;我的姑姑在走的时候也一定会回过头来,她的眼前就是那黑漆的木门,木门中生活着她敬爱的父母、挚爱的兄弟、淘气的侄儿,木门中院子的每个角落她都那么熟悉,她曾将对家的热爱倾注在那儿,这一走下次回来推开黑漆木门时她将不再是主人,她被动地成了“客”。我想,我的姑姑肯定伤感了,落泪了。
  我的父亲穿着祖母新缝制的衣衫要去省城上班时必定特别的激动,他将从此离开这片土地,从此不再为吃发愁,他成了工人中的一员。我的祖父母送他出了院子,他们站在门前看着即将远行的儿子有许多叮咛的话要说,却又不知从哪儿说起,双眼中尽是关怀;我的父亲心中虽然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可是面对将离的父母,面对曾经成长生活于其中的院落,他一定纠结过,也一定将一丝留恋遗落在了门旁,而后悄然生根发芽,沿着那木质的纹理开出了一朵朵思念的花。
其他文献
这是第一次到来安。来安来安,近者悦,远者来,来者是客,来者皆安。就冲这名字,就值得走一趟!  向往来安,是因为来安与我们寿县都带一个“阳”字。寿县是我的家乡,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接到来安采风通知后,我第一时间上网查了下词条:来安,始建于秦,称建阳县,后几易其名,南唐时定名来安。中国带“阳”字的地方大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如衡阳、汉阳、洛阳、寿阳等,值得品,耐得看。我对来安之行充满期待。  汽车驶
期刊
煅牡蛎是一味中药,且是一剂中药的药引子。  这不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中药知识,而是现实教给我的一种认知。此时,它就放在煤气灶陶质药罐里,和一些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中药混在一起,被蓝幽幽的火苗不紧不慢地煨着,冒出氤氲而奇怪的气息。我知道,等到一个时辰之后,它将被溶解,变成黑乎乎的汤汁,在我无奈的抵触情绪中,连同内心唤起的期望一同喝下。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中药,第一次用自己的味蕾去体验它的苦涩。我尽量
期刊
每次给父亲上坟,我和女儿小雯都会在父亲的坟堆上用硬土垡压满纸钱,仿佛在坟头贴上了一枚枚邮票,寄去对父亲的思念,像捎去这荒地半空跌宕的伤情。每次给父亲上坟,我和女儿小雯都会在父亲的坟堆上用硬土垡压满纸钱,仿佛在坟头贴上了一枚枚邮票,寄去对父亲的思念,像捎去这荒地半空跌宕的伤情。  依稀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给祖辈们上坟的情形。祖坟离家不远,在一个铺满青草的土坡下面,依坡而立的,是一座座破土而出的坟茔,每
期刊
那年,在经历又一个黑色的七月之后,我在广东迂回辗转大半年。几经找厂、进厂、出厂、再找厂,在大地丰收之后的初冬时节,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回到出发的原点。  一日傍晚,我一如既往地准备出门挑水,突然看到两个挖井的师傅在本家四奶奶屋前的窗口下挥汗如雨,井已经差不多挖了一米深。看到我惊讶的样子,一向待我如亲孙子的四奶奶才告诉我缘由。原来四奶奶计划挖井由来已久,并且也多次和我母亲说过,想要两家联手出资挖一口井
期刊
晚秋,红霞映照在湖面上。  水库边上呈“一”字摆着摊点,山农不停地吆喝着,为自己的农产品做着广告。我紧紧衣领,冷风直钻后背。  紧衣领,冷风直钻后背。“阿姨,买盆兰花吗?”耳畔传来一声怯生生的问话。我不由得循着声音望向堤岸上的小摊儿,在人群中有一个瘦弱的小姑娘,正怯意地望着我。我望望她,风儿吹动她单薄的衬衣,显得更为瘦小,再望望她的脚边,确实有几盆兰花。我喜欢兰花,这是老家的山脉把我宠成的习惯,老
期刊
1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清脆嘹亮的歌声翻过山头,穿过田野,越过河流,在月亮湾的头顶萦绕,周旋,像月亮湾的河水清澈、明亮;像月亮湾的田野宽广、阔荡。山林中的鸟儿乘着歌声比翼双飞,啾啾呢喃;河里的鱼儿成群结队,欢快游荡。歌声含情脉脉,深情款款,却又带着几分伤感,凄凉,循那歌声望去,一中年男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立在山后引吭高歌,唱得如此陶醉,如此痴迷,他是傻子阿强。  月亮湾
期刊
在滇东高原的北部,巍巍乌蒙山的主峰地段,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会泽,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爛的文化,雄峻壮美的山川,神奇秀丽的江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繁荣兴旺的社会经济,跻身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成为滇东北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会泽,顾名思义,就是众水交汇之地。会泽因水而得名,更因水的奇秀而独具风采,令人陶醉,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咏叹,会泽历史上的“十大景”中,就有饮虹云
期刊
在我租住房的庭院里,除了有棵三层楼高的枣树,一棵树围两三米的柿树外,还有一株栽在门前西侧花坛里的,已长成成人高的茶花树。  栽茶花树的主人,好像生怕这茶花树长大了会逃跑似的,在这小花坛的周围,砌了垛厚厚的方形水泥矮墙。  矮墙内的茶花树根下,许是没施过肥,许是很少给它浇水的缘故,遇上干燥天气时,那一坛的土质,显得浅黄板结。加上顶上的阳光,尤是在冬天,被二楼的阳台遮住。所以,我怎么也闹不明白,这株茶
期刊
几个世纪以来,有关我们家族的传说是这样传过来的:我们大部落的祖宗架得克成家立业后,他的老婆生个不停,可生出来的婴儿死个不断。  有一年,她老人家终于生了个活婴儿,就是我的祖先“吃狗奶的”那个。按哈萨克人的习俗,遭遇这种情况时,要么给婴儿起个不顺耳的名字,譬如:裹脚布巴依、屁股巴依、柴火巴依等等;要么起个祈祷含义的名字,认为这样才能保住婴儿性命。我的祖先生下来以后,在给他起名的问题上,人们商量来商量
期刊
光绪八年(1882),《中俄伊犁条约》签订者之一、浙江余姚籍外交官邵友濂带着一大家子迁往上海定居。  二十四年后,邵洵美出生于上海斜桥邵府,与末代皇帝宣统同岁。余姚于他只是长大后每年一次扫墓祭祖的远乡。  邵家始祖,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康节本名邵雍,生前多次授官不赴,所以死后谥号“康节”。北宋以降至近现代的幼学启蒙读本上,多半印有他的一首诗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