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茶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租住房的庭院里,除了有棵三层楼高的枣树,一棵树围两三米的柿树外,还有一株栽在门前西侧花坛里的,已长成成人高的茶花树。
  栽茶花树的主人,好像生怕这茶花树长大了会逃跑似的,在这小花坛的周围,砌了垛厚厚的方形水泥矮墙。
  矮墙内的茶花树根下,许是没施过肥,许是很少给它浇水的缘故,遇上干燥天气时,那一坛的土质,显得浅黄板结。加上顶上的阳光,尤是在冬天,被二楼的阳台遮住。所以,我怎么也闹不明白,这株茶花树是靠什么成长起来的呢?
  我有意无意地去几个居民小区和栽着花卉的街道上转转,想寻找到我们这株庭院茶花的同类。结果我发现,它的同类的生存条件,均和它大同小异,都属贫寒“家庭”出生。只是在相比之下,我们的这株庭院茶花,虽有高墙挡风遮雨,但毕竟如笼中金丝鸟,被困于小小的花坛中,它要伸展它的根须,吸取泥土中的养料,得比它的同类付出更多的代价……
  然,这庭院茶花,所报出的花朵,无论是从盛花期,还是它的鲜艳度,比起它的同类来,不仅毫不逊色,还略胜一筹!
  据说,世上的茶花有两千多种,花色也各异,但紫红的种类绝对是主流。我们这庭院茶花是属于主流之中的茶花。有资料说,我国有十大名花,茶花排在第七位,我不知这依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所谓排名,在各人的心目中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这位绝色女子的心目中,茶花是第一名花,不然怎么称她为茶花女呢!
  现在,科学证明了,无论是山上的野生茶花,还是成片栽培出的茶花,其品种上,无论是哪种花色,名称上也无论是无名的或有名的“十八学士”“十三太保”“八仙过海”“七仙女”“风尘三侠”“二乔”,等等,其花均如“三七”那样有止、活血等功效。而它的果榨出的优质食用茶油,则对心血管等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茶花不仅仅有它的观赏价值,更有它的药用价值。那么,对它的排名,也该商榷了!排在它前面的那些名花们也该自觉地往后挪一挪才是……
  是呀,就我们的这株庭院茶花,让这周围邻居院里的花花草草逊色不少,它不是有意地去争艳,而是很自然地随着季节梳妆而已。
  当梅花昂然时,这庭院茶花,与同类们一样,祈盼着春雷的到来。它先在灰褐色的主、次干上,张开个小眼,试探似的开了些小孔;从这些小孔中,蠢蠢欲动地探出小针头般的鹅黄绿的尖尖头儿,如派出了些侦察兵似的,侦察到了外面的气温和湿度后,这茶花树如有灵性般,将孕育着的先是米粒般大,接着绿豆般大,再黄豆般大的苞蕾粒,散落在满枝有些嫩绿的叶片之间。此时,你即便在它跟前经过,也未能发现它们的踪影。待你发觉它们时,那一树的红绿相间的苞蕾已绚丽夺目了。
  此时,那不远处的接天枣树,还在沉沉地昏睡,仍一树枯柴;柿树也只在枝上冒出些嫩芽,无精打采,似乎还在伸着懒腰,一副刚睡醒的模样;而我庭院茶花的花蕾,则已一群群地,前呼后拥地热闹非凡了!
  又如同与田野里的桃、李、樱花有过默契,相约了似的,只几天,全都红装起来,让那满枝满枝的四季叶片都来不及躲藏而挤挨在一起。接着,后拥来的花蕾们也先先后后地翩翩起舞了,将一直陪衬着它们的叶片们挤到角角拐拐了……
  此时,这庭院茶花,在春风下的午时阳光里,熠熠地发着生动的红光,如同奥运会上的那束燃烧着的火炬,诱你神往。
  不久,不知从哪儿飞进十来只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径直地钻到这庭院茶花的花朵丛中,在那细细长长的米白色花蕊秆顶上的一个个淡黄色小不点儿之間,钻进钻出……那周围的红绸般的花瓣,或十八瓣到二十四瓣,或二十四瓣到三十二瓣,似早在等候着小蜜蜂的到来,均作出了欢迎的姿态……
  当我从午睡中醒来,习惯地在客厅的书桌上翻阅起报刊时,听我们的大别山小朋友,领了她的小外孙来看望我们的道云,大声叮嘱:“迈迈,你当心点儿啊!不要跌跤了啊!”我闻声出去一看,原来是三岁的迈迈,正搬了只小木凳,站在凳上在吻一朵朵盛开了茶花,外婆奶奶怎么叫他,他似没听见,踮起了一双小脚,要去吻高枝上的那朵小碗口大的茶花……我打趣道:“道云啊,那小仲马当时绝没有看到如迈迈这么爱花的情景,他若是看到,一定会写《茶花女》的续篇《茶花儿》了!”道云笑道:“叔叔,你们的这庭院茶花也太诱惑人了,把我小外孙迈迈也变成小蜜蜂了!”
  总之,可以这么说,我们这株庭院茶花,绝对是同类中的佼佼者!
  早有人发现,在花卉大家族中,茶花的花期是最长的了。且到了十月,茶花又会如期地开出第二汛的花朵……其实,茶花的成蕾从成朵到凋谢,也就半个月上下的时间,与其他花的寿命期没多大的区别。随着它从盛期到中后期,尤其后期,茶花的单朵没先前朵花鲜艳,花瓣也从二十多瓣减到十几瓣,朵花也很自然地比先前小得多,花蕊也没先前的精神。
  可为何它的盛花期那么长呢?长到两三个月,甚至长到四五个月的“耄耋期”,关键是它的花蕾“后继有人”。前面的孕花凋谢了,后面欲开的孕花不断地涌上来,如长江里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我们这庭院茶花,有时遇上了阵风,那茶花底下则一片红,可树上的花朵仍燃烧得一树火红,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这与花期仅一现的昙花相比,则是天壤之别了!
  呵!我真的要感谢房主人龙妹了,当初栽下了这株庭院茶花,使我这奔八的老翁也情不自禁地想效仿可爱的三岁小男孩儿迈迈,当然不用去搬小木凳,去吻吻它那枝上绽开着的紫红色茶花……
其他文献
她,姓王,我们一个生产小队的,我俩同岁,她长得不算漂亮,但很耐看,越看越入眼。“文革”中停课闹革命,一年365 天,我俩天天见面。那年18 岁,二人不知咋的,突然见面少了嘻嘻哈哈,总是相视报以微笑,心里的感觉却不是原来的味道,总有一种暖暖的、甜甜的、痒痒的滋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男女之爱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仅能看清一个人的外表,而且还能透过衣服、穿过皮肉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于是,生产
期刊
江南多莲,老家又在秋浦河之畔的普丰圩区,尤其离家一里开外的大泊湖,在我童年时代大片生长着野荷,一到夏天碧波荡漾,很多人把整个季节都安放在那里享受,可我们家的孩子想获得一片荷叶并非易事。  比我长三岁的哥哥有一次放学归来在湖边捞了一片小伞大的荷叶,他正得意着要带我玩耍时,母亲捶衣的棒槌便夯到了他的腿上,他哭叫着丢下了那片荷叶。我也不敢再去碰,任凭母亲将它扔给正在奶小猪的老母猪,它嚼得满嘴冒绿水。“大
期刊
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  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从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萦绕在村庄的上空。悦耳的声响,似一支集结号,由近及远,又从远及近,慢慢地,小屋门外那块空地就聚集了不少黄发垂髫。一阵熟稔地拾掇,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带头
期刊
这是第一次到来安。来安来安,近者悦,远者来,来者是客,来者皆安。就冲这名字,就值得走一趟!  向往来安,是因为来安与我们寿县都带一个“阳”字。寿县是我的家乡,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接到来安采风通知后,我第一时间上网查了下词条:来安,始建于秦,称建阳县,后几易其名,南唐时定名来安。中国带“阳”字的地方大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如衡阳、汉阳、洛阳、寿阳等,值得品,耐得看。我对来安之行充满期待。  汽车驶
期刊
煅牡蛎是一味中药,且是一剂中药的药引子。  这不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中药知识,而是现实教给我的一种认知。此时,它就放在煤气灶陶质药罐里,和一些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中药混在一起,被蓝幽幽的火苗不紧不慢地煨着,冒出氤氲而奇怪的气息。我知道,等到一个时辰之后,它将被溶解,变成黑乎乎的汤汁,在我无奈的抵触情绪中,连同内心唤起的期望一同喝下。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中药,第一次用自己的味蕾去体验它的苦涩。我尽量
期刊
每次给父亲上坟,我和女儿小雯都会在父亲的坟堆上用硬土垡压满纸钱,仿佛在坟头贴上了一枚枚邮票,寄去对父亲的思念,像捎去这荒地半空跌宕的伤情。每次给父亲上坟,我和女儿小雯都会在父亲的坟堆上用硬土垡压满纸钱,仿佛在坟头贴上了一枚枚邮票,寄去对父亲的思念,像捎去这荒地半空跌宕的伤情。  依稀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给祖辈们上坟的情形。祖坟离家不远,在一个铺满青草的土坡下面,依坡而立的,是一座座破土而出的坟茔,每
期刊
那年,在经历又一个黑色的七月之后,我在广东迂回辗转大半年。几经找厂、进厂、出厂、再找厂,在大地丰收之后的初冬时节,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回到出发的原点。  一日傍晚,我一如既往地准备出门挑水,突然看到两个挖井的师傅在本家四奶奶屋前的窗口下挥汗如雨,井已经差不多挖了一米深。看到我惊讶的样子,一向待我如亲孙子的四奶奶才告诉我缘由。原来四奶奶计划挖井由来已久,并且也多次和我母亲说过,想要两家联手出资挖一口井
期刊
晚秋,红霞映照在湖面上。  水库边上呈“一”字摆着摊点,山农不停地吆喝着,为自己的农产品做着广告。我紧紧衣领,冷风直钻后背。  紧衣领,冷风直钻后背。“阿姨,买盆兰花吗?”耳畔传来一声怯生生的问话。我不由得循着声音望向堤岸上的小摊儿,在人群中有一个瘦弱的小姑娘,正怯意地望着我。我望望她,风儿吹动她单薄的衬衣,显得更为瘦小,再望望她的脚边,确实有几盆兰花。我喜欢兰花,这是老家的山脉把我宠成的习惯,老
期刊
1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清脆嘹亮的歌声翻过山头,穿过田野,越过河流,在月亮湾的头顶萦绕,周旋,像月亮湾的河水清澈、明亮;像月亮湾的田野宽广、阔荡。山林中的鸟儿乘着歌声比翼双飞,啾啾呢喃;河里的鱼儿成群结队,欢快游荡。歌声含情脉脉,深情款款,却又带着几分伤感,凄凉,循那歌声望去,一中年男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立在山后引吭高歌,唱得如此陶醉,如此痴迷,他是傻子阿强。  月亮湾
期刊
在滇东高原的北部,巍巍乌蒙山的主峰地段,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会泽,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爛的文化,雄峻壮美的山川,神奇秀丽的江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繁荣兴旺的社会经济,跻身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成为滇东北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会泽,顾名思义,就是众水交汇之地。会泽因水而得名,更因水的奇秀而独具风采,令人陶醉,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咏叹,会泽历史上的“十大景”中,就有饮虹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