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适当 收得适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其教学的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活动,使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地感知和体验,经历猜想、探索、验证的过程,进而发现“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一规律。课堂教学流程虽然大抵如此,但具体操作及如何正确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中的角色作用,合理施用“收”与“放”的教学策略并非易事。下面,笔者结合此课的两次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懂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石头、剪子、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生能说出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有个好的开头,总会带来成功的结果。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总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中。也有人说上课像“舞龙”,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龙头;还有人说上课像“种树”,树长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春天是否播下了优良的种子。为此,很多教师为教学能开一个好头,深思熟虑。下面就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体会导入的魅力,分享教者的智慧。  一、教师要善于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并能通过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2.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质疑精神。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决问题  师:从08年春季开始,我们浙江省中小学生可以免交课本费和相应的学习资料费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上学是——(免费
郑圣发 设计  叶启宗(特级教师)评析    片断一:复习旧知,猜想性质  1.口答下面各题。  (1)12÷3=(12×10)÷(3×□)  15÷60=5÷□  18÷6=(18÷□)÷(6÷□)  (学生口答后,让他们说说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根据什么知识填写的)  2.教师引导:既然除法中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如此紧密,那么分数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如果有,你想给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理解概念的前提,那怎样更好地判断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为理解新概念服务呢?现以教学“三角形的高”一课为例,这一以发生式定义的概念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犯不从顶点出发或从顶点出发却没有和对边垂直等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的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建构并深入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呢?笔者试图以学生的已学概念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已有知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即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由维持现状向创造探索转变、由再现传统向研究未来转变、由单科一门向全能发展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不论充当怎样的角色,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目的。  一、为“无声”谱写“乐章”  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先明白这节课要
简约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为 “简约”不等于“简单”,它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而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满呢?  一、情境创设,力求简洁实效  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然而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忽视了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上应力求简洁实效。  1.避“花”  如在“圆的
[境界]在教学沙龙活动中,特级教师徐斌谈到了自己追寻理想数学课堂的三个阶段,也就是他经历的数学教育生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精雕细琢,完美无缺。1987~1993年,他教1~6年级数学。为了使课堂完美无缺,每一堂课他都认真审视,不断修改,使每一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上课时间都精确到秒。徐老师当时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但最终没有真正实现这样的境界。
概念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核心部分,小学生如果理解了“概念核心”就能够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概念核心”引导小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从而让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更高效。  一、以“平均分”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小学生学习“分数”的经验就是“平均分”,之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