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的生命抗争——评李佩甫《生命册》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选择人的生活某一镜像,进行聚焦放大,彰显人在苦难中挣扎的力量和决心,而且,作家对城乡生活画面交叠对比,寓示城市中的人们为了实现荣华富贵进行的人生抗争和在乡村的人们在生死边缘进行的人生挣扎,具有不同内涵,同时也寓示了城乡生存环境的差异。在情感态度倾向上,从希望到失望,作品透露出浓浓的悲凉意绪。寓示知识分子在与现实的关系中,应该采取拒绝还是依附的议题,引人深思。作家以密集的城乡个体生命镜像作为参与时代命题讨论的一种方式,做出了富有深意的探索。
其他文献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自2002年以来,高考试题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考查进行了新的尝试、探索,坚持进行主观性命题的方向。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就不难发现,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设题方式不外以下三个角度:(1)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设问;(3)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但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最终都要归结到诗歌的主旨上
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独特性的鲜活的生命。每个学生都以其完整的生命存在置身于语文教学场域之中,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应以促进学生完整生命的和谐发展为己任。任何切割、分裂学生生命的教学,其后果从表层上来看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残缺不全,从深层来看则是学生生命的扭曲和异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和谐发展,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本人认为,语文教学关怀学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