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前行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参加工作的我,正好赶上了山东高中新课程改革,我迎着课改的春风,在前辈的带领下,一点点前进着。回顾课程改革,感触良多。
  一、我看新课标、新教材
  拿到教材,编排体系与自己高中所学截然不同,上面知识又与大学所学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只能摸索前行。所幸有老教师的帮助,我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地前进。薄薄的课标,薄薄的教材,不知从何处下手,幸好有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关于如何利用手中资料,有了新的认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它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理应为“我”所用。作为教师,就是要利用教材,创设一个有利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深味读书之乐,经历体验过程,受到强烈感染。
  1.新课标、新教材给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应付高考,这样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教学僵化的重要原因。而新课标“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既然专家和学者们都在创造性地演绎着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那么我们还要墨守陈规地引导学生划那些被反复演绎过的教材吗?正如课程改革专家所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因此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启发性的,这也正是它的优点。”所以,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中,各大版本都有不同取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对材料有所取舍,否则阅遍四大版本,将无所适从,造成飞花乱眼的局面。
  2.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新教材面前从容应对。面临新课程改革挑战最大的是一线教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理念和习惯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显得潺弱无力。过去,老教师对新教师说的第一番话里,最常有的就是:“通过一轮教学把教材滚熟,以后就轻松了。”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面对新课标与多版新教材,只有打下深厚的史学学术功底和历史教育功底才能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历史教师,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会使教师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底气。只有这样才能吃透课标、领悟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才能面对各种教材的不同说法而不慌张忙乱,才能真正地从飞花乱眼做到从容应对,感受到新课改所带来的异彩纷呈。
  二、我看新理念、新教法
  课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新理念的体现在新教法的应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新教学方法理解不深,把多媒体的简单应用做为了新教法的主体,每节课的课件教学,学生新奇喜欢,但课件是教参书上的,时间久了,我意识到,是课件在教学生,不是我在教学生。学生对那些花哨的课件也失去了兴趣。渐渐的我不再用那些课件,而是自己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如果教学需要,我会自己设计课件,那样课堂才是自己的课堂。在平时学案教学也能满足上课需要。新教法不是热热闹闹,而应是实实在在。
  我在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时时给课堂送去点“新构思”、“新想法”,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强化学生们综合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充分调动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可让学生登台当教师讲课,举办历史辩论会、课堂分组讨论、历史小品表演、情感体验活动、观看研讨历史影视作品、上网收集材料、撰写历史小论文等,要将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引导学生设想西安事变的结局有哪几种可能?如果杀蒋或扣而不放,又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又如在讲《戊戌变法》时,可引导学生设想:假如你是光绪皇帝或慈禧太后,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假如光绪皇帝握有实权,假如袁世凯不去告密,戊戌变法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巧用诗词、歌谣、对联、谜语、音乐、歌曲,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讲“人民解放战争关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危机的加深”时,我引用当时流传的歌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学生听了既感到有趣,又从中体会到国民党已失信于民,为后来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作了铺垫。
  三、我看历史教学目标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在十年后仍对学生产生作用。”在《北美大陆的新体制》这一课,对学生的终生产生长远影响的教育资源是什么,是我在备课过程中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最后,我做出了这样的定位:通过学习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体会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分享这一过程积累的宝贵财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从最后学生的讨论发言看,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再过十年以后,学生或许已经模糊了本节课的某些知识点,但如果他们仍能记得自己曾经得出的结论:“进行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认清民主、法制的历史潮流,必须立足国情,注重在借鉴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就得到了根本的实现。
其他文献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更多的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正是体现这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因
期刊
摘 要:我校实施“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已初见成效,并在我县广泛推广。本人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将该模式加以完善,形成“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觉得效果很好,现予总结,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自主管理  我校于2012年10月开始推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尤其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通过亲身经历或体验探究活动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 情境 模式  问题情境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联系生活 合作交流 完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期刊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看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潜质和人文环境。总的说来,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构建和谐课堂,这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摆在首位的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就来谈一谈体会。  一、要体
期刊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通过本人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前的那种课后补、课后训练、题海战术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为此必须着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灵魂。教师的教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领路人,引导学生发现问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来改造现实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学生所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
期刊
摘 要: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毕业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关键阶段。只有研究数学总复习策略,钻研《课标》,明确考试范围的要求,把握命题特点,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突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做到科学筹划,精心安排,使数学复习放在扎实、高效的基础上,数学复习才会有序、高效,学生成绩才会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课标》要求 命题特点 复习 训练  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