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毕业前数学总复习策略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毕业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关键阶段。只有研究数学总复习策略,钻研《课标》,明确考试范围的要求,把握命题特点,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突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做到科学筹划,精心安排,使数学复习放在扎实、高效的基础上,数学复习才会有序、高效,学生成绩才会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课标》要求 命题特点 复习 训练
  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环节,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重要阶段,所以广大师生非常重视考前总复习,复习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升学,同时也会影响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客观评价。因此,如何抓好初中数学总复习,追求数学总复习实效,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感悟,以及对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的思考,浅谈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范围及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初中阶段的知识范围和学生的能力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指导中考数学总复习工作的纲领,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全面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标准》涵盖了七-九年级的所有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标准》强调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三大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以及自主探究合作的经验,解决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而其中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是重点学习内容,压轴题也多在这两大领域。
  依据《标准》,中考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反映“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知识技能目标和“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目标。突出对归纳、类比、分析实验、猜想以及数形结合、 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考查。
  因此,只有研读《标准》,才能明确考试范围、内容及能力要求,才能精选资料,有的放矢地做出科学的决策,进而提高复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中考试题的特点,把握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考数学命题也与时俱进,彰显出时代的特点。因此,研究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的特点,对把握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指导中考数学复习工作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卷面结构,难易程度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坚持中考数学命题指导思想不动摇
  即: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注重创新。
  2.突出基础知识的主体地位
  试题中基础题和中档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以上,考查内容多、范围广。《标准》规定的试题范围内每一章、每一节内容几乎都涉及到,考查的全是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试题难度降低,从以往的论证转向发现、猜想和探究,进一步适应课改要求。几何方面分值减少,难度降低,重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猜想、探究能力。如不直接考查学生求证或论证某一结论的成立,而转为考查学生发现了什么,猜想什么进而进行推理。代数方面,降低了运算能力,运算量减小,重点考查学生只用一次概念,只需一次运算或只需一次推理。一些繁、难、偏题量减少,题目的文字叙述简洁。多数试题源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要么加强条件或弱化条件,要么拓展延伸加工改造。
  3.关注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大多被“生活化”,以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标准》要求和“公平性”命题原则。这类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并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二OO八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升空、二OO九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商品销售、房地产开发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等,渗透着一定的德育教育。
  4.突出创新意识,彰显数学规律
  创新思维和意识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而数学规律更是观察、归纳、类比、探究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体现。因此,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开放性、探究性问题逐渐增多,不求结论的唯一性,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主要特点无疑反映出一种考试命题的新趋势,折射出中考数学复习工作的基本思路,在体现《标准》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三、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和建议
  1.成立中考备考小组,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作用
  研究中考,备战中考,指导中考,进一步加强中考数学复习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科研指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复习进展情况,总结复习经验,反馈复习质量,完善复习措施,研究中考动向,传达中考信息,解决各种问题,确保中考数学复习工作高质量有序进行。
  2.制订中考复习计划,落实复习目标要求
  备课组要根据教情和学情制定好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从复习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复习计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过教材,夯实基础。以《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分章节,分体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注重各章节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理清脉络,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严格按《标准》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分单元整体把握,并借助一定的复习题,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练结合使学生数学思想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提高,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整合教材,提升能力。本阶段以分类复习为主,以抓重点突破难点为重点。教师根据《标准》所规定的中考范围及内容将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所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划分成若干类问题,如开放探究类问题、方案设计类问题、动态几何类问题等。进行专题复习,抓考点、难点、重点和热点,深挖每一类问题的考试价值,力求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本的数学思想,又要有适量的“难、新、活、宽”等特点。在专题复习讲解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每种题型的特点和常用的解决该类题型的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提升应用能力。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检测效果。本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主。以典型性训练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通过模拟训练来检测复习效果,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答卷的规范程度。模拟训练试卷的结构,难易程度等方面要符合《标准》要求,接近中考试卷。每一次模拟检测后都要进行质量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得与失,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知识漏洞,要帮助引导学生查找原因,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试卷的讲评先要帮助学生分析考查意图,围绕考查意图转化考查方式和角度,进行知识归类后讲解其思路、方法及过程。模拟测试次数适量、题型互补,难度渐高,追求实效性。第四阶段,查缺补漏,自我完善。中考数学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难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知识、能力、经验和方法等方面的欠缺,需要时间去补充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排查。对部分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考前心里疏导,使他们能够调整好心态,增强中考自信心,确保考试期间能够正常发挥。
  3.回归教材,讲求科学的复习方法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也就是说中考中好多题型都是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变式,或是对课本题型的延伸,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其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均源于教材。因此在数学复习阶段,抓好教材,用好教材,学活教材乃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科学地安排各阶段的复习时间和内容,不打疲劳战、题海战。各复习阶段由于内容及目标要求不同,所需时间及训练的标准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时间上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补充,能力要求上螺旋上升。特别是训练题的选择上,应精而简,资料占有上教师要多,学生要少,切忌大题量的机械照搬、照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精讲巧练,讲练结合,突出重点,提升精讲的到位率和巧练的有效率。尽管复习中各阶段的复习内容及目标要求各有侧重,但最基本的讲练结合复习模式必不可少。讲,讲重点、讲难点、讲考点;练,练基础、练能力、练应用。确保精讲准确到位,巧练触类旁通。
  第三,注重细节,培养能力。中考复习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关注“软件建设”。相当多的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但这绝非简单的“粗心”,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等。错误现象屡禁不止,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运算能力底下,眼高手低,思想不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质差,恐惧压抑了智慧,胆怯堵塞了思路。对此细节问题,师生应高度重视,加强这方面的校正力度和训练,努力提高解题的一次成功率。
  总之,中考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牵动着千家万户,我们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做了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诠释,效果会更好。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
期刊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更多的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正是体现这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因
期刊
摘 要:我校实施“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已初见成效,并在我县广泛推广。本人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将该模式加以完善,形成“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觉得效果很好,现予总结,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自主管理  我校于2012年10月开始推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尤其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通过亲身经历或体验探究活动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 情境 模式  问题情境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联系生活 合作交流 完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期刊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看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潜质和人文环境。总的说来,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构建和谐课堂,这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摆在首位的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就来谈一谈体会。  一、要体
期刊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通过本人半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以前的那种课后补、课后训练、题海战术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为此必须着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引导、组织、合作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灵魂。教师的教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领路人,引导学生发现问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来改造现实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小学生所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