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不是“送出”与“拿来”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误解、曲解“教育国际化”的大有人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种种行为与科学宗旨、方法与正确目标大相径庭、南辕北辙的现象,“非中国化”“非民族化”甚至全盘西化的意味渐趋浓烈。通常表现为:
  一是招生动机异化,经济因素干扰,求学费用昂贵,使得学生入学要求低,生源甄选标准简单,不闻不顾学生特点,便宣扬所谓的贵族、精英教育,实则是金钱的“送去主义”。
  二是课程设置“媚外”,淡化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以西方教材为载体,西化渗透,忽视课程体系构建与师资力量配备,包括课程融合与教学内容衔接不合理。
  三是管理体制“套用”,照搬西方一套,脱离国情,忽视学生成长规律,德育目标不清晰,教学质量堪忧,“双差生”“学渣”现象屡见不鲜。
  四是人才培养“亲外”,办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学生能考入耶鲁、剑桥等名校学习,育人的终极目标却是为西方国家培养服务人才,本末倒置实则是人才的“送去主义”。诸如此类,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与反思。
  笔者认为,教育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涉及中外思想理念、文化资源、历史积淀、育人模式、教育手段之间的彼此借鉴与交流合作,在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彰显自身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为我所用,实现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全球化特征的教育现代化。正因为教育具有民族性,才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所以,笔者认为,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的“送出”与“拿来”。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教育国际化应当培养心系祖国家乡、具备国际视野、融通多元文化、富有创新能力、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这对于“如何培养人”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在生源筛选、育人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学习借鉴,因地制宜。
  第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交流合作中,既要充分利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等教育资源,又要提防西方消极文化的渗透和意识形态的侵蚀,防止本民族核心道德和基本文化消解。应做到立足传统文化土壤,以本国课程为主,始终体现国家意志,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
  第三,管理体制的借鉴与优化。教育国际化不是追求模仿,而是传承国内优秀教育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洋为中用,使本国教育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融通世界,共享资源,洋为中用,相信符合国情,符合规律,符合人本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才能推动中国向教育的最美好愿景迈进。
  (作者系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设计;路径探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就需要历史教师科学地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升华,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笔者结合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环境,是个体生存的背景和成长的熔炉,是群体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而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将“就有道”作为好学的重要方式,可谓充分道出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重视环境育人,要“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并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
【关键词】创新意识;学生发展;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7-0071-03  【作者简介】何欢兰,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教师,一级教师,扬州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和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一、教育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一、班会背景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图書漂流活动,我校也不例外,学生们只需放漂家中闲置的一本图书,就可以阅读到来自其他小伙伴放漂的N本图书。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诚信危机”不断凸显:不少漂流书销声匿迹,不知沉睡何方;不少学生再也寻觅不到自己的漂流书,不愿继续放漂图书;回漂的图书伤痕累累,再也无力负重前行……图书漂流仿佛一张“诚信试纸”,折射出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和
【关键词】关爱学生;班级活动;家校共育;生命状态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6-0030-03  编辑部:无法与学生形成亲密的关系是很多教师都头疼的问题,而您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却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您觉得要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王晓波:我认为,能否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与班主任的学科背景并无多大关系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学情分析,教学要有效,必须从学情起步,包括课前的准备、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难点的突破、学习的评价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情进行“摸清”“依据”“体悟”“尊重”“发现”,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情分析;有效教学;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53-0
【摘 要】本文从概念教学、思想教学和解题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几个教学方面的要点,并分别举例加以分析。从概念教学和思想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解题策略,从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来进行解决。  【关键词】排列;组合;概念;思想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42-02  【作者简介】葛海燕,江苏
【摘 要】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和当地的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关键词】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关键词】共生;学科融合;时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1-0063-02  【作者简介】1.张巍然,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江苏苏州,215200)教师发展处副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徐艳,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江苏苏州,215200)教师,高级教师。  一、以“时空观念”为融合基础  “时空观念”
【摘 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每一位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梳理了内容,还为大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供了新时代注释,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自明、深入人心。  【关键词】初中德育;文化架构;目标逻辑;内容呈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