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在主义教育家的生命教育思想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其他文献
摘要 康德认为,“道德禀赋”是每一个受教育者所固有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他们的内在禀赋,以把其培养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个体。“善的准则”和“义务感”的培养都紧密结合在道德教育促进人(类)道德完善的至高目的之中。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在于:人的主体性是道德教育的方法论依据;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是达成道德教育目的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 康德;道德教育;道
中小学学生干部制度近年来备受争议。反思中小学学生干部制度,必须对准导致这一制度发生变异的根源,否则改进无从谈起。  目前的中小学学生干部制度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服务意识,而是强调学生的“官”身份,比如,有不少班主任赋予学生干部管理其他学生的特权,令学生干部自视高其他学生一等。同时,由于学校在评优、综合素质评价中,把担任学生干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这就让学生干部的身份利益化了。以前,有些家长
摘 要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重复这个行为,倾向于用正确行为替代问题行为。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实施教育惩戒前应通过共同制定惩戒规则,利用预先校正策略预防学生問题行为的发生;通过功能行为评估找到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以行为矫正为目的合理惩戒学生的违纪行为;通过完善惩戒程序杜绝惩戒中的不合理惩罚。  关键词教育惩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二届中俄教育研究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会议聚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主题,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前景、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对学校形态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实践的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优质公平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法律政策和伦理工具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学习模式等问题展开研讨。  
摘要 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梳理人民教育出版社78年版、88年版、03年版和17年版统编德育教材目录的语言风格,发现教材语言的风格越来越倾向于儿童化、生活化,对话性也越来越强。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教材编写新理念的影响、儿童观的影响、教材内容对教材语言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教育者们应关注儿童的需要与认知水平,并坚持教材语言的儿童化立场。  关键词 德育教材;教材语言;语言风格  作者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推进,手机“这块屏幕”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养成。通过手机媒体,微博、微信、QQ以及各种App的功能被最大化,也把對德育的正向引导与负向冲击扩展到极致,如何优化手机“这块屏幕”的德育正向功能、避免消极影响,是时代交予我们的德育“大考”。
《裴氏家训》十二条主要是正面引导,形成道德高线;《裴氏家戒》十条列出负面清单,是纪律底线。正可谓《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知礼义、重家风是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指引着家族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稳步前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发
今天,教育部在京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抓好以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和思政课建设巡察为主要内容的“三巡”活动,在教育战线推广形成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模式,实实在在解决思政
金生鈜,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首任主席,《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编委、《Open Education Journal》编委,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价值教育”外聘审查专家。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庄重、严肃的话题:儿童的灵魂及其哲学教育的问题。也许只有“灵魂”这样一个听起来遥远而抽象的概念,才能触及儿童哲
要说我的家风,提笔之间,好像连几个字都总结不出,但它犹如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纽带,把上一辈与下一辈连接起来。家风不但影响家庭,也会感染身边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温暖和爱就像一滴墨汁滴入清水中,会慢慢晕染开来。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