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场戏给家人打十几个电话,主创分享《烈火英雄》幕后趣事

来源 :电影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一下黄晓明,拍这个电影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是不是化妆?感觉你脸上的特效妆要花很长的时间。


  黄晓明:其实不是特效妆,我觉得特效妆花几个小时去化,这都是作为一个职业演员所应该承受的,这没什么,包括里面真实放火、受苦,这都是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事情,其实真正难的是在这个戏里面,就像我们第一场映后见到那些观看影片的消防员的时候,他们说这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真实生活中的消防员跟家人,跟爱人、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在最后毅然决然选择了牺牲,我觉得最难的不是演英雄,最难的是演英雄背后平凡的生活,背后的感情,所以我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放下来演,无限接近真实的消防员,我有意在眼神上也是做了一些处理,以前我用低角度比较多,这部戏我用平视和仰角比较多,希望自己能够敦厚一些,脸形也不要那么尖,稍微的平庸一些。包括我们借用了很多真实消防员的话语,比如说“普通人是过节,消防员是过关”、“我在火场里想的就是能够活着回去见到我的老婆孩子”,这些都是我们从真实消防员嘴里听到的,之后放到这部电影里的台词,就是希望能够无限接近真实消防员的情感。

其实消防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电影中要呈现很多细节,比如怎样拉那个水管,把水喉顶起来去灭火,我們在开机之前有没有做过相关的培训,以及真实体验消防员的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黄晓明:有。当时一听说要拍这个戏的时候我就跟导演说,我说如果我不跟消防员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不去训练的话,我可能演不了。导演说有,我们已经在做了。我们在拍这部戏之前进到了北京的一个消防大队训练了一个月,我跟哲瀚一起,我们好多人在那里面跟真实的消防员一起生活、一起训练,消防员能做到的东西,我们都得要求怎样能够做到,包括一开始穿消防服,我们要一分半钟,练到最后我大概十五六秒钟能把整套装备穿上,包括那个索架、爬梯、接水袋、用水枪。其实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很多人被水枪砸到脸,就像张哲瀚在影片中那样,砸得满脸都是血,砸掉了牙齿的都有,但是我们最后都坚持下来了,后来我们在真实拍摄过程中,并不是把我们学到的这些东西都用了,但是却会让我们有一种信仰,你到火场里面拿起那些东西很熟悉,完全不需要别人再告诉你要怎么做,就觉得自己在现场就是消防员,而且你还有职责去保护现场的其他工作人员,万一有问题,拿起水枪就可以去喷。
  所以我觉得信念感特别强。当我穿上那身消防服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江立伟,而且我也跟导演和造型师说过,我说希望我训练的那身衣服就是未来我在拍摄中用的那套衣服,因为它会和我形成一体,会形成呼吸感,它也是我在生活里或者是电影里去救火的一部分。

水喉的冲击力有多大?


  陈国辉:有100公斤。
  张哲瀚:我也是拍戏之前去训练了一个月,我在北京是没有家的,当时我就住在消防大队的隔壁,每天上班就像上学一样,上午9点到11点,下午是两三点到五六点,就在那里跟消防官兵一起聊聊天,然后一起打打球,其实他们训练的要求比在火场的要求更高,要求快、准、狠,我们拿那个水袋奔跑,两个水袋很沉,大概一个就有20公斤,边接你得边装,一开始很难,我那个手全磨破皮,因为要抠到那个水袋里面去抓住,然后要把那个水袋收好,你要习惯于你自己的方式,边抓边抠好边装,还有速降,还有每天练习列队,每天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是消防员,他们救了火才是很可爱的人,他们生活中就是很可爱的人,他们很正能量、很阳光,每天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财产和家庭的安全,保护祖国的安全,带给我这种信念,也感染到我,让我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成为他们的一分子,然后去和他们一起战斗,每天很激昂的训练、练习,我们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然后到了拍摄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问导演,我在这里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很熟悉,拿上水袋装上,哪里开水袋,消防车有什么按钮,需要做什么工作,跟导演一商量,就很自然地对接上了。包括平时我们生活当中怎么样交流的,怎么像哥们一样,或者是跟自己的父母、战友都是怎么交流的,我们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自然而然都有这些沟通,所以我们电影里说的一些话都是很生活化的,就是他们平时说的话。
  黄晓明:包括当时训练100个俯卧撑,当时训练的时候我还真罚过他们100个俯卧撑,他们当时也是嘀嘀咕咕的,有人做得了,有人做不了,很生活。
  张哲瀚:很生活,他们不是天生就是这么伟大的,他们平时训练的时候也是很可爱的,跟所有人一样,可能也有抱怨的情绪,或者有不开心的情绪,或者队长骂了以后不开心,想跟队长顶嘴,我们应该尽量把消防员真实的生活和救援所有的场景进行真实的还原。

这部电影大家都说拍得很真实,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怎么做到能这么真实,让消防员自身也很感动的?


  陈国辉:我们搭的这个景是1比1的,那个地方有700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们是根据当年的油罐的场景去搭的,我们也有专门的油罐工程师,我们放火烧了两三个月,不能让它塌下来,如果塌下来,全部工作人员都很危险。我们拍到中后段的时候,很大火的时候,我们每拍一个环节,要用一分钟的时间去点火,点火的范围有大概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全部都穿着防火服,我们每拍一场,我就想大家OK吗,有没有受伤,因为现场很危险。我也很感谢黄晓明、张哲瀚,因为这部电影没有替身,晓明跳下去好像很容易,但是下面都是火,他是真的跳下去。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个镜头很远,不一定很清楚,可不可以换一个人,他们从来没有这个要求。张哲瀚拍那场戏的时候,他的腿也着火了,他都忍住了,有一次摄影师拍他们的时候,腿也着火了,后来我喊停了之后他才去拍身上的火,他不想中断演员的表演。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们真的是拼了命,帮我去完成这部电影,所以很感谢他们。

  黄晓明:感谢导演,导演在拍戏的过程中太太怀孕,从一开始筹备的时候太太就已经怀孕了,正好这部电影完成的时候,太太也完成了这个怀孕的过程,7月5号诞下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儿,所以导演双喜临门,一个是我们的电影要上映了,另外一个是太太生了女儿,但是导演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陪过太太,所以太太也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当然这个付出也是有收获的。
  张哲瀚:当时导演给我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接到这个角色,从剧本上来说,导演跟我讲这个角色前后的反差,因为导演跟我讲,他是一个富二代的形象,并不是很喜欢当兵,是家里面要让他来当兵的,然后我又结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像剧里面有做俯卧撑,队长罚做俯卧撑的时候,我说本来不想来当兵,想当特种兵,我妈非得让我来当兵。我的家庭是这样的,我的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就会给你无形当中很多的压力,其实可能你自己并不想做这件事情,妈妈说你必须得去做,你当了消防兵你就必须去当消防兵,就像读书一样,你必须当兵当完,我借鉴了自己的很多的感受,包括最后扔帽子的时候,我也是借鉴自己的情感,因为很多的消防兵,像晓明哥是有家庭、有孩子,很多年轻的消防兵,他们可能只是面对着家长,他跟家里人的感情,我在牺牲的时候就在想,被火烧的时候,每个消防兵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帽子,他会把家人的照片或者是遗言放在帽子里,我在最后的那一刻想到我妈让我来当消防兵,我不后悔,最后我也没有当一个怂包,当一个逃兵,最后还是站出来了,跟前面的感觉还是有反差的。
  可能不是每个消防战士都是伟大的英雄,生来就是伟大的,他是这份职业和到了这个场景,我的战友在里面,班长在里面,我必须去救他,我不能逃,我逃了他们就全死在里面。当时我就是这样一个信念告诉自己,要去完成他们的这个使命,让更多的人知道消防员的伟大,这是他们心里的一个成长和转变的过程,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表演让大家感受到,所以他们才会成为英雄,不是说大家每个人生下来就是英雄。大家都很喜欢看漫威的电影,崇拜那些电影里面的英雄,其实像陈国辉导演拍出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大家更应该去多多支持这种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最棒的英雄,他就是生活在你身边的。大家可以从这部电影里了解到消防员的危险性,也给大家一个警示。

片中队长家庭的戏份挺多的,也很感人,在最后他想到自己要执行很危险的任务,给家里打一个电话,说给儿子说句话的时候,我当时感觉那个队长可能会为了自己的任务,可能牺牲家庭,不能陪伴儿子了。你也是一位父亲,如果说同样的情况下,你也会跟他做出一样的选择吗?


  黄晓明:其实在我穿上那身衣服,在拍摄这个戏的过程,我完全把自己当做是江立伟这个人物,我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是黄晓明。因为我们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训练,我在拍的过程中,我记得我给老婆、孩子打电话,我拍了十几条,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笑着说、不笑着说,希望尽量找到真实消防员的那种真实状态,去给家人打电话。但是最后他职责所在,不得不去牺牲自己,去关上这个阀门。可是我特别想说一句话,如果我在这部电影里面说那句话,“我很想活着回去见我的老婆孩子”,如果一个消防员能够安全完成任务回家的话,谁还愿意去当英雄呢?如果能够让消防员安全的话,大家都不会想去做一个英雄,因为家人毕竟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火场的时候,只是想能够完成我的职责,完成这个任务,然后保护更多的人,保护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也能安全地回家。但如果非要有人牺牲的话,那就我上。我相信这就是江立伟,也是我们真实的消防员的心声。

几位都讲了,英雄平时跟我们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关键的时刻他做出那个抉择,可能跟普通人不一样,就是逆向而行的。


  黄晓明:这部戏里讲的敢死队,挑出来的江立伟是有家、有孩子、有后代的人,所以如果一定要有人牺牲的话,还是我来上,这就是江立伟,这就是真正的消防员。

刚刚晓明说到敢死队,我想问一下导演,在敢死队进场前,晓明跟杜江是一起有一个抽烟的设计,火场抽烟似乎是不太合理,但是细节还是蛮生动的,我想请问一下您最初的设计想法是怎么样的?晓明哥当時在演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去表演这段的?


  陈国辉:这部电影里面,我可以说差不多超过90%的对白、场面都是根据访问消防员的资料来还原的。其实当年有一个消防员在油罐区,他想抽最后一根烟,他拿了一包烟出来,然后他点不着,然后他就骂“这么大场火,连一支演都点不着”,我觉得很Man,也有很多的感受,他在火场可能出不去了,他就想抽最后一支演。后来我写这部戏的时候,很想写江立伟和马伟国之间的关系,前面他们的关系不太好,到后面他们点不着这根烟的时候,两个人虽然之前有很多隔阂,大家有竞争,但是最后还是兄弟,大家都是消防员,就是这场戏想表达的。

也是根据真实情节来的。


  陈国辉:这也是根据消防员给我讲的故事,编剧是编不出来这一点的。
  黄晓明:我知道这里面很多细节都是真实的,所以我特别想保留真实的方面。往往主旋律的电影表达的都是高大上的东西,其实英雄并不难演,因为英雄做的事情很伟大,谁演都是英雄,真正难演的是他真实生活和平凡的一面,你怎么让观众更加相信你演的人物就是他,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这部戏里面,我跟导演说,我们说难听一点,一些骂人的话,我要求导演一定要拍,哪怕拍两个版本你也得拍,谁说我们战士就不能骂人?逼急了谁都会骂人。比如说我在点烟的时候说,我说“我操,这么大场火点不着一根烟”,这是一个下意识的话,没有人注意这个话是对还是不对。再比如说我们在对讲机里面知道,“对不起,要关8000转”的时候,我们真实的原型说的也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是我在拍摄的时候省略了一点,这都是真实的,当然我们也是做了一些收敛的,但是我们还是尽量靠近真实,包括我在表演的时候,我跟导演说,不要把我弄好看,越真实越好,我在演戏的时候为了防止我以前容易让大家误会的低角度的眼神,我尽量都是用平角度或者是稍微抬一点头,这样看起来眼神比较憨厚,尽量用这种角度去表演、说台词,可能你们看的时候不太注意,但是当你回头再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多的细节。另外就是很多的真情实感放进去,所以很多東西都是下意识的,我自己都完全没有感觉出来。

所以大家看到你真人觉得你好瘦,电影里觉得你胖一些。


  陈国辉:因为当年那个消防员是有一点点胖的,所以他也不想太瘦。

问一下导演,欧豪那个角色最后也是牺牲了,是不是也想让观众有一些感触?


  陈国辉:当年那个消防员真的是牺牲在海里了,而且他刚拍完婚纱照,所以最后的片断你看到有一个消防员陷入到海里漏的油里面。当时我跟编剧说,我们两个人不要遍这部剧出来,我们就把访问的东西拍出来,有一场戏是杜江拿手机拍了那些消防员跟战友录的遗言,当时我们在想会不会太过煽动观众的情绪,后来我给他看了访问,当年他们就是这样的,干吗不拍出来?当时大家跟家里人讲最后一句话,最起码知道我们在最后干了什么,当时这些消防员都是十几二十岁,全部都是哭着跟家人讲这些话,当年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为什么不能拍出来一模一样的内容。所以这部电影为什么情感那么丰富,当你做这些访问,去看了之后,消防员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听了之后觉得非常了不起,当年他们在救援的时候,中间停了4次水,他们还是在那里用石头挡住流淌火,我说你们为什么不走?他们说我们是消防员,我们死也要守住这个生死线,我们不能走。所以我其实是把当年的东西做了一个很真实的还原,让观众明白真正的消防员的辛苦和勇气。

刚刚您提到他们做俯卧撑那场戏,其实那场戏是没有你的戏份的,正常来讲演员都是有通告的时候才会出现在片场,为什么当时他们做俯卧撑的时候你会在?


  黄晓明:那场戏我也不在现场,我是说我提前训练的时候,我们做了同样的事情,当时大家也有这样的表现。导演其实是借我在训练的时候的情况,因为训练的时候我是以队长的身份练的他们,但是我跟他们做的是一样的事情,虽然消防队长是练他们的,但是也要做得跟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当时我们比穿衣服,我就说谁做不到就要罚俯卧撑,如果说达不到一个标准,所有人都做俯卧撑,结果那天我就罚了大家两次,做100个俯卧撑,我跟他们一起做,做不到的就在那里唧唧歪歪。

然后就被导演放到电影里了?


  陈国辉:对。
  黄晓明:我一直想说,这是我看的国产电影里面泪点最多的一部电影。

包括最后结尾走字幕的时候也都有泪点。


  陈国辉:其实最后那个片断不是演员,而是真实的消防员。
其他文献
清明节  清明的早晨  远山在太阳之前起身  兄弟俩  脚前脚后走向北山  他走几步,他也走,他停  他也停停  他怕他停下,怕他拐弯  他以为他再也走不动了  或忽然回头  他们不知道背后跟着我  看他们给祖坟烧纸添土  说先人各有各的好  生命并未結束  仿佛他们自己  也已经重新领有命运  多年前我为他们写诗  想象有个时间——  怨他们的人把门闩紧  门外撒一把白灰  想他们的人留着门缝儿
话说,《碟中谍5》虽以阿汤哥的真人搏命特技为卖点,但电脑特效也构成了最终成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中这样的辅助电脑特效镜头加起来也多达1200个。影片的大获成功,可谓真人实拍与电脑特效有机融合的结果。下面,就来看一下《碟中谍5》里那些逆天特技的幕后,看看阿汤哥是如何用生命在拍戏的。 1500米高空扒飞机外壁,而且是八上八下  扒汽车?扒火车??这些惊险动作,已被N代动作明星们玩腻了。在好莱坞号称“胆
2011年的台湾影坛是火爆的一年,不但各大影展都有台湾电影的身影,同时台湾本土电影纷纷呈现出佳作,票房口碑双丰收,其中有一个人的电影更是独占鳌头,他就是——九把刀。  九把刀之所以火,因为有两部作品都与他有关,一部是根据他的原著改编,由他自编自导的小清新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在台湾和香港都创下了神一般的票房奇迹,1月6号,该电影也正式在内地上映,可谓是一呼百应,一票难求。
(安哥的话:拿到这封据说是著名国际巨星张柏芝写给经纪人的亲笔信的时候,安哥跟所有人一样认为是假的。但这封信读起来真的很像真的,所以安哥抄录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下为张柏芝书信原文:  Dear Stella(Stella原名周芙蓉,安徽蚌埠人,是张柏芝在上海的经纪人):  你好,我正在铁岭市跟赵本山老师和小沈阳老师拍戏。我最近吃饭睡觉都很好,Angela(原名周美丽,是周芙蓉的堂妹,是张柏芝在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一大批中共高级领导人和“左翼”文化人士去过新疆。他们有的是路过,有的是到那里工作。另外,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尽管只剩下三万余人,但还是组织两万多人向西挺进。因此人们自然要问:在那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为什么要作出如此选择呢?这一切,都与被称为“新疆王”的盛世才有关。   1933年的“四一二政变”  1928年11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当时
北京这社长一来,就摆出一副官架子,用责问的口气问“皇甫平”文章是谁授意写的。  据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凌志军在《1 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一书中记载:邓小平前脚刚一退休,身后就响起了一片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声。他在北京说了又说,期望能够制止,却都没有用,跑到上海去说,竟又招来北京舆论的批评。看来仅仅私下说说是不行了。他决定南巡,而且要“巡出个名堂”。  文中所讲“跑到上海去说,竟又招来北京舆论
在高明的记忆中,被打的学员有口鼻流血的,也有当场晕倒的,还有被打得送到医务室输液的。“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没人敢还手。”  2011年12月12日,中午训练结束,高明接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电话:上官鹏飞死了。已进入专业散打队的高明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在此之前,散打运动员从来没有因比赛受伤死亡。  如同大多数武校毕业的学生一样,他对母校的情感很复杂,有时候甚至有点“恨”。那些棍棒打在身上的“啪啪”响声
像谈论爱一样  我们谈论死亡吧  像谈论爱一样  这是十月的一天  我们吃甜瓜吃刺莓果  蝴蝶身上有暗淡的金色  珍珠鸟的羽毛闪烁着光芒  我们彼此温存  想象尖叫声中的死亡  无穷的黑夜接替白昼  落日走进了最温暖的一块石头  世界长满了浅黄色的苔藓  荒凉之城  整个晚上我都在惧怕星星  它在一棵小山毛榉头顶 静静伫立  万物在它的召唤下驶入  荒凉的城  花朵之间  野紫罗兰睡在结了籽的草丛
短片《礼物》作为 “ONE DAY”儿童公益短片系列之一,由华谊兄弟电影公司监制出品。该系列短片由10位明星联合10位导演共同关注10个特殊儿童群体,通过影像的力量让儿童得到更多关注和帮助,短片最终将在影院放映。  《礼物》由佳能EOS-1D C拍摄,就影片的拍摄过程,我们采访了本片摄影指导刘勇宏先生。  本刊:《礼物》大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刘勇宏(下简称刘):六岁的道尔吉和母亲以及年老的
你可能并不知道,2010 年 10 月,一款名为 Kik 的美国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引爆 App Store ,但你极有可能听说过甚至用过“微信”,这款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仅耗少量流量的手机软件, 堪称中国 2011 年度最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从 2011 年 1 月至今,用户已经超过 5000 万,其中 2000 万是活跃用户。商场里、校园里、马路上,拿着手机当“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