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新红利 把握新机遇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6日,北京已是严寒一片,而在位于东长安街附近的首都大酒店,一场探讨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新红利的年度盛会丝毫没有受寒冬的影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为主题的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全面分析了2013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重点探讨了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以及新时期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路径。
  创新年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山东天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浙江天圣集团、河北宁纺集团协办的“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以及纺织产业集群地、国内外纺织企业和知名媒体的近400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
  新浪潮 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改革将为我国纺织行业解决当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以及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带来新的契机,对增强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也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谈到“创新”对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王天凯表示,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在全球化高度关联时代要求纺织行业自身进行一系列变革,而这种变革就来自于包括技术、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在内的多维度创新,创新的手段和途径则应涵盖全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纺织行业的创新,帮助广大纺织企业更多分享产业、改革、创新、发展带来的新红利。
  现阶段,传统红利正在衰退稀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则为为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和与会者分享了“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引起了会场的一个小高潮。孙瑞哲表示,与各主要国家相比,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究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得力于三大传统要素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市场红利。而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以“增长、责任、电商、延伸、融合”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浪潮,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新红利。面对新浪潮带来的发展红利,孙瑞哲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等3个角度,指出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新方向 新机遇
  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而高新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得到较快发展,为纺织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在以“新方向与新机遇”为核心议题的创新论坛中,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内饰事业部技术总监龚杜弟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党委书记高曙红分别从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层面探讨了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机遇。
  李陵申表示,产业转型是实现链条转型升级的方式之一,而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产业链条升级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在技术创新中,通过点式创新、链式创新、面式创新、立体创新的路径,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产品开发体系、构建产品研发平台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集成创新,实现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整体升级。作为新型纤维材料行业的代表企业,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以新材料开发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引方向,积极进行持续深入的科技创新,以核心技术和产品应用引领产业化;用工艺融合和系统集成实现工程化,用价值营销和品牌运作实现市场化,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新模式 新价值
  现阶段,从大环境来说,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创新”,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已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先锋。
  在核心议题为“新模式与新价值”的创新论坛上,天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在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营销部门高级经理林蓓,同与会者分享了在产品开发、资源整合、清洁生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点评中指出,行业企业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进程中,除了应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还可借助电商等现代商业模式来推动品牌建设,进而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市场中的话语权。
  论坛期间,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60家企业被授予“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荣誉称号。此外,共青城市纺织服装协会由于在推动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做好产品开发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被授予“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推动奖”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眉目清秀的汉帛集团董事长高敏,用这样一段颇负豪情的话总结了她的2013年。对此,她自己是这样解读的:“感觉我们这代服装人正满怀慷慨,充满了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就像即将去参加革命的一群人。”  “这是很棒的一年”  在高敏眼中,经历过2012年的困难形势以后,进入2013年,很多人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会去关注以往他们不关注的事情。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在趋于理性化,逐渐冷静下来去审视自己的内部和运营,
期刊
微风和煦,春意盎然,希望孕于开局之初。2014年,一场开拓大势、引领未来、同步世界的中国家居软装盛会将再次成为行业内外热切关注与期盼的焦点。3月7日~10日,深圳国际家纺布艺暨家居装饰展览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启动。展会再次定鼎于12万平方米宏大规模之上,10余万专业买家共赴盛会,1000多个国内外参展企业整装待发,承袭18年口碑相传、声誉在外的办展传统与平台影响力,展会将再次发挥培育软装品牌,引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至今,虽然不过月余,但舆论确有气象一新之感。新政重点在改革,改革重点在精神。改革议程林林总总,其旨归则在解放思想,收拾人心,振作精神,开创新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过去搞革命,很强调要有革命的精神。今天搞改革,也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这就是改革的精神。改革者就是要有一点精神。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期刊
就像有人说在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那样,电子商务已经作为结构性的观念和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服装行业作为最能感知市场和消费者的行业,利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必然。服装电商领域的发展给传统服装店形成冲击性压力,然而服装电商的库存压力也逐渐增大,鉴于服装行业严峻的形势,电商与传统品牌厂商的结合加快行程,O2O模式或将成为突破寒冰的契机,是服装电商应该逐渐发展探索的新模式。  
期刊
去年,日照裕华机械公司实现紧密纺销售近80万锭,市场占有率约30%;气动加压摇架160万锭,约占市场年销售总量的75%左右;钢领450万只,约占市场总量的10%,各产品的销售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售订单已满。在行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得此成绩实属不易。记者专题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彦涛。  记者:您认为造成目前行业不景气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裕华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  张彦涛:纺织机械行
期刊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当2万多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后,其中一些新的提法和新的措施,让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那么就纺织行业而言,《决定》释放了哪些信号?三中全会以后,纺织行业未来走向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  不惧竞争 渴望公平  《中国纺织》:您认为《决定》中有哪些对行业来说是需要重点
期刊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推进降本增效,狠抓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创新,同春纺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崔兆星透露,今年同春销量将比去年增长20%,企业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和抗压力。  打造节能高效创新企业  同春自从1993年成立至今,从事纺机生产20年,非常注重产品的研发、改进和创新。目前已拥有16项自主知识产权, 20多项专利技术,被认定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荣获省、市级“先进私营企业”、“青岛
期刊
去年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走过的并非是一条坦途。而于岱银集团而言,2013则是以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一年。“站在风头浪尖,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将岱银打造成一个百年企业。尽管我们的目标依稀可见,但真的要实现,任重道远。”聊起这一年,董事长赵焕臣直言不易。  “从纺纱、织布到服装,甚至包括贸易公司,岱银的产业链可谓是最为完善,在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岱银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在这一年中,岱银集团取得的成绩
期刊
目前,在国内的纺织业,江苏盛虹集团已经成为化纤行业的翘楚。这个在超细纤维领域拥有多项美誉的化纤企业,公司产品差别化率达80%,PET-DTY长丝产能位列国内第一,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的“涤纶超细纤维产品开发基地”,在行业内被誉为“全球超细纤维专家”。  “全球超细纤维专家”的不断突破  盛虹集团生产的超细涤纶单丝,最细的已经达到0.15dpf,即1万米长的丝重量仅为0.15克,绕地球一圈4万公
期刊
“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而目前的行情则可能更恶劣,而且可能五年内都不会出现转机。”一上来,震纶棉纺董事长沈培荣就直白地这样说。他认为,目前化纤的基数太大,从今年开始,将真正停止产能的扩张。因为基数越来越大,但市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增速的降低是很正常的。  但即使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2013年1—10月,震纶棉纺产量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5%,销量增加39.8%,销售收入增长26%,利润比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