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再出发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当2万多字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后,其中一些新的提法和新的措施,让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那么就纺织行业而言,《决定》释放了哪些信号?三中全会以后,纺织行业未来走向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
  不惧竞争 渴望公平
  《中国纺织》:您认为《决定》中有哪些对行业来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王天凯:《决定》形成了我国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就像《决定》中所说,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有一些关键词和关键点。《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这一轮改革来看,从单方面和单个领域的单兵突破是越来越难解决问题了,要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决定》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句话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要解决好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度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们这次改革的核心,不单单是市场问题,也不单单是政府问题,而是两者的关系问题。不管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纺织》:您认为纺织行业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王天凯:纺织行业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共性,也有着自身的特性。共性方面,纺织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尤其是21世纪前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名符其实的纺织大国。当然,行业自身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等,如资源环境约束、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原先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在发展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体制机制的弊端,同时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所以应该看到,深化改革同样是纺织行业转型的关键思路。
  当然纺织行业也具有自身特性。纺织行业是进入市场竞争最早的行业,竞争意识应当说是最强的,我认为这是纺织行业的优势。我们并不畏惧竞争,但当下作为非公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处于主体的纺织行业来讲,在融资、投资等方面处于并不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更加渴望公平、公正与透明。而《决定》强调公平公正,强调提高效率。从这一出发点来看,《决定》的发布对纺织企业而言绝对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四大问题 期待破解
  《中国纺织》:经过改革35年的发展,行业还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天凯:目前来讲,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行业发展面临重大风险;其次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节能环保形势严峻;四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应该看到,这一次《决定》的发布,我认为毫无疑问对纺织行业解决目前存在的这几个重大问题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中国纺织》:您认为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都有哪些?
  王天凯:首先是棉花问题。这两年国家对棉花采取了定价收储、定价放储的政策,保护农民的用意是好的,但是由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与棉花的市场价格严重背离,最终的结果是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农民并未完全得到好处,且棉纺企业竞争力严重被削弱。这就违背了经济规律。
  另一个就是PX问题。PX项目是化纤涤纶的原料。在前期,我们受到投资的限制,纺织行业不能投资PX项目。在后期,受到环保的限制,PX被视为洪水猛兽,群众闻之色变。现在,中央对这一问题将会带来的影响重视了起来,媒体也在进行宣传,PX的困局正在逐步扭转。
  创新价值 市场评价
  《中国纺织》:对于行业的自主创新形势,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天凯:这些年,纺织行业建立了一些创新联盟,但是在继续发挥作用的时候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身份不明确。联盟是什么?现在的制度没有其法律地位,要想去融资更加困难。《决定》中提到“推进应用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我认为对创新联盟要给与更加合法的地位,真正实行创新联盟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实现高效快速的增长,创新联盟要按照市场化企业化进行改革。如果创新体制不按市场化将其活力充分发挥,恐怕还是难以发挥作用。
  《决定》中还提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我认为关于完善创新机制体制的一切相关问题这里面都有所体现。如果整天照抄照搬、假冒伪劣,我们就没有创新可言。如果成果不让市场来评价,只靠专家评议评几个奖项,有什么意思?这都是当下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让市场来评价创新的价值。
  环保问题 需零容忍
  《中国纺织》:环保是目前舆论的重要关注点,《决定》中也特别提到要建设生态文明。
  王天凯:节能环保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尤其是印染行业属于四大重点排污行业。这一次《决定》专门讲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态度坚决,要求严格,提出了实现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用制度来保护生态坏境,环境保护不能有任何地方保护。可以看到国家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印染行业单个转型是不够的,健康发展的问题必须引向整个产业链。这个问题各方一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政府面临指标压力,企业面临资金技术压力,行业面临如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压力。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加大深入理解《决定》,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对环保问题应当秉持零容忍的态度。   《中国纺织》:行业在环保方面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王天凯:首先要进一步把握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明确任务。其次要加大成熟的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力量。如占印染行业份额三分之一的绍兴,当地政府对印染行业采取集中排放、集中治理,这个魄力是应该有的。我认为一些印染集中的地区,同样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
  我们还可以引导企业对一些高污染的落后装备有序的退出。同时我们也在探讨,能不能在环保项目中争取国家的专项支持,加快推进印染污水排放的技术改造。行业未来要更加不遗余力的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中国纺织》:这次《决定》提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纺织行业会如何深化引进来和走出去?
  王天凯:此次《决定》提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促进国内国外资源有序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等思想。优化区域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是纺织行业目前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决定》中强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我认为国家的决心很大,同时把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作为建立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这里还是强调要市场配置资源,应该说这次决定对推进纺织行业区域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中国纺织》:行业在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方面还需要哪些调整?
  王天凯:这几年由于中西部土地、劳动力以及政策方面一些原因,梯度转移的一些相对优势在减弱,速度也在减缓。在跨国资源配置上,由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并没有具备比较大规模优化配置的条件。
  在区域结构调整的未来工作当中,要更加突出市场的作用,要结合中西部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要关注中西部消费市场变化,着力发展有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完全强调市场的作用,有时候不全面,政府的因素同样重要,营造有利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对于走出去,还要充分主动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条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走出去。可以通过新建、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建立研究中心、营销网络、原料或生产加工基地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深化服务 加强沟通
  《中国纺织》:您怎么看这次《决定》中提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王天凯:我们行业协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应该讲既是改革者,也是参与者。我们承担了行业治理的责任,面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改革的主体,肩负着强化支持改革的紧迫任务。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促进协会长远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社会组织的活力与作用,也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全面深化改革对行业协会发展也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政府职能转变将使行业协会承担更多职能。其次,社会组织管理改革的推进也使行业协会长期缺乏法律规制的状况加快得到解决。同时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使协会同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
  《中国纺织》:中纺联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王天凯:下一步我们要承担政府更多的职能转移,发挥公共管理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从体制机制上加强保障。二是更加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围绕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市场配置资源当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企业和政府做好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行业公共服务职能。中纺联成立十多年,在杜部长领导下在为行业服务方面形成了一套思路和做法,在产业集群、展会服务、社会责任、节能减排、产品开发、品牌推进、标准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中纺联要进一步开展有效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大力发展面向企业和产业集群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行业协会深度融入市场经济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表现。企业、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对于量大面广的小型企业,如何开展服务,是我们下一步要更加关注的问题。
  《中国纺织》:中纺联自身建设将如何开展?
  王天凯:中纺联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内部管理,进行一些必要的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好各部门各专业协会的作用;三是推进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既了解行业,又熟悉社会组织运行的人才队伍;四是完善中纺联内部文化建设,以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来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统一思想、凝聚队伍、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我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会给纺织强国建设带来巨大动力,只要行业把握好机遇,把握好相关精神,强国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是怎样的。这样的高尊重度才会让员工愿意奋斗和付出。
其他文献
“十二五”转眼已经过半,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针织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多方关注。日前,记者就“十二五”中期针织产业的发展情况采访到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  首先从一组数据的表现上来看针织行业的全景。据统计,针织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2010年产值47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561亿元,从业人数139.49万人;2012年产值549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381亿元,从业人数124.61万人
期刊
童装产业被誉为服装行业的“最后一座金矿”,在未来12年内,其消费规模有望实现超过百万亿元的膨胀。然而随着国内外一线品牌纷纷加入掘金战局,童装市场将硝烟遍地。  站在十字路口,中国童装时尚产业将何去何从?如何在市场洗牌中成就品牌?如何以时尚引领市场?如何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中国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主办,2013年11月6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十大童装品牌企业家沙龙”活动,作为童装企业
期刊
享有“品牌第一阵营” “亚洲家居交易中心”、“中国家具业的晴雨表”等美誉的中国(广州)国际家居(家具)博览会将于2014年3月和9月举行,展品涵盖家居、家具、装饰品及生产设备和原辅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全系列题材。  应全球广大有商业价值的专业观众和参展商的强烈要求,为中外客商的洽谈交流提供更多机会,从2014年开始,3月、9月广州家居(家具)展的展览时间均从四天延长到五天,即第一期展览时间为3月1
期刊
世界上古今中外的众多发明家,他们在人生中通过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其源头可以说无一不是从最初的梦想开始的。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杨定海,少年时代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他也曾有过长大以后想当一个发明家的美梦,但当时总认为这是高不可攀和遥远不可及的事。  早在上世纪十年“文革”期间,杨定海曾经是上海一家机床厂的电工,由于他
期刊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面对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作为中国服装行业内青年一代的优秀企业家,在这样的新的发展时期,也在力图从新的视角、尝试通过创新手段,不断的发掘企业内生动力,寻找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内生动力 有待深挖  2013年12月5~7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中国服装青年企业家沙龙2013年会,受“沙龙”首届轮值主席旭荣集团黄冠华执行董
期刊
眉目清秀的汉帛集团董事长高敏,用这样一段颇负豪情的话总结了她的2013年。对此,她自己是这样解读的:“感觉我们这代服装人正满怀慷慨,充满了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就像即将去参加革命的一群人。”  “这是很棒的一年”  在高敏眼中,经历过2012年的困难形势以后,进入2013年,很多人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会去关注以往他们不关注的事情。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在趋于理性化,逐渐冷静下来去审视自己的内部和运营,
期刊
微风和煦,春意盎然,希望孕于开局之初。2014年,一场开拓大势、引领未来、同步世界的中国家居软装盛会将再次成为行业内外热切关注与期盼的焦点。3月7日~10日,深圳国际家纺布艺暨家居装饰展览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启动。展会再次定鼎于12万平方米宏大规模之上,10余万专业买家共赴盛会,1000多个国内外参展企业整装待发,承袭18年口碑相传、声誉在外的办展传统与平台影响力,展会将再次发挥培育软装品牌,引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至今,虽然不过月余,但舆论确有气象一新之感。新政重点在改革,改革重点在精神。改革议程林林总总,其旨归则在解放思想,收拾人心,振作精神,开创新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过去搞革命,很强调要有革命的精神。今天搞改革,也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这就是改革的精神。改革者就是要有一点精神。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期刊
就像有人说在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那样,电子商务已经作为结构性的观念和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服装行业作为最能感知市场和消费者的行业,利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必然。服装电商领域的发展给传统服装店形成冲击性压力,然而服装电商的库存压力也逐渐增大,鉴于服装行业严峻的形势,电商与传统品牌厂商的结合加快行程,O2O模式或将成为突破寒冰的契机,是服装电商应该逐渐发展探索的新模式。  
期刊
去年,日照裕华机械公司实现紧密纺销售近80万锭,市场占有率约30%;气动加压摇架160万锭,约占市场年销售总量的75%左右;钢领450万只,约占市场总量的10%,各产品的销售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售订单已满。在行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得此成绩实属不易。记者专题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彦涛。  记者:您认为造成目前行业不景气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裕华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  张彦涛:纺织机械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