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有成效 新农村建设树典范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开展了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昌平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投入到争创全国示范区活动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昌平区档案局,对其工作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一、组织有力,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昌平区委、区政府对此次创建活动非常重视,在创建伊始,就成立了“昌平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简称区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孙启任组长,副区长方炎、苏卫东任副组长,涉农部门和镇街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为成员。为保障创建活动的及时有力推进,区政府还将创建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定期进行督查。组长亲自动员讲话,副组长深入镇村调研检查,听取工作汇报,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各镇街、村(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本级创建工作的开展。区领导小组还在区档案局设立了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牵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为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工作任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了《关于做好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创建全国农村档案示范区工作,尤其是对村容村貌的拍摄工作、档案信息化试点工作、档案编研材料的组织编写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推动创建工作的规范和有序开展,还先后制定下发了《北京市昌平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计划》和《创建任务分解表》,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形成了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地凝聚了各级力量,有力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教育出新招,创建氛围浓厚
  昌平区在创建过程中,不仅通过动员会、协调会等方式对相关人员布置、宣传创建活动,还将宣传教育搬上了街头的电子显示屏,对全区群众展开宣传教育。走在昌平区的大街小巷,驻足街角花园,您会看到电子显示屏在滚动播出着 “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规范农村档案管理 服务三农惠及民生”的标语。这是区档案局在创建示范区活动中推出的新的宣传方式。
  此外,区档案局还围绕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发行创建示工作简报、制作宣传橱窗51期,悬挂横幅300余条,在报刊、网站、电子屏登载播放创建示范区信息52条。各镇、街道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广播、网络、新闻媒体等大造声势,大力宣传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了社会影响,推动了示范区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请进来,走出去,教育培训强队伍
  据区档案局负责人介绍,为使创建工作少走弯路,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培养提高业务指导人员的标准意识、指导能力,他们先后多次请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的同志到区档案局、镇、村检查指导,通过取经求教的方式使得创建工作的具体标准和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同时也提升了业务指导人员的指导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全区各镇街和304个村的档案员进行了创建全国示范区相关工作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主体镇(街)、村两级创建工作的任务、时限、标准和要求,并对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村志、档案工作制度和归档范围等编研材料的撰写和修订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档案局业务指导小组根据镇街、村工作需要,共组织各种培训5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达1500人次。
  昌平区档案工作者不仅把专家请进来加强学习,还在国家档案局的推荐下,积极走出去,到湖北省宜都市进行了考察学习。5月下旬,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区部分镇街及涉农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考察湖北省宜都市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学习了工作经验,大大提升了创建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深入调研解难题,网络指导有创新
  全区创建新农村档案示范区活动开展以来,区档案局领导加强了调研走访工作。通过走基层,真正了解档案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区档案局局长、副局长分别深入到17个镇街及下属村进行检查指导。每到一处,都到档案室实地查看档案管理情况,并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档案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难题,讲解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有效地推动了各镇村创建工作的开展。
  同时,区档案局业务指导科分为4个检查指导小组不仅深入到全区17个镇街和每个村(社区)指导创建工作的开展,还创新指导方式,利用网络视频、QQ群开展在线指导。他们通过QQ聊天平台,突破传统上门指导在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做到了在线提问,当时解答;一人提问,多人解答;网上留言,及时回复;集思广益,便捷交流,实现了高效指导。在QQ群共享里,区档案局工作人员还上传了文书、科技、会计等各门类档案的整理方法,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各类编研材料的撰写规范、基建档案图纸折叠方法的视频以及创建示范区的方案、验收细则等相关文件材料,在交流档案工作经验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在个别指导的同时,实现网络集中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新的指导方式,创新了档案服务工作,优化了基层服务水平;也激发了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基层档案员的一致好评。
  五、硬件有保障,软件有规范
  为提升新农村档案管理水平,区、镇、村三级加大了投入力度,改善了档案管理硬件条件。据介绍,为改善农村档案安全、档案工作信息化、档案资源共享的硬件条件,昌平区累计投入创建经费800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400万元为304个村统一配发了电脑、空调、照相机、档案柜、防盗门窗、灭火器、U盘。在此基础上,区档案局还要求达到6项制度上墙、有温湿度计,村级档案室达到了“十有”标准: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制度,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计算机,有空调,有数码相机,有防盗门窗,有灭火器。
  硬件条件改善了,档案工作有了更好的设施环境,但想更好地推进档案工作,离不开制度保障和规范化管理。为使档案工作达到创建全国示范区的标准,各镇街、村修改、完善了档案工作制度,狠抓涉民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建立了产林权改革、换届选举、农村合同、计划生育、财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档案。镇级采取把创建工作纳入百分赛、成立工作队、加大投入等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提升村级档案工作水平。镇村各类档案均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
  六、开发利用出实招,服务农村有实效
  档案利用是建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昌平区、镇及其档案部门一直致力于开发档案信息,为“三农”提供了优质报务。区档案局在局馆网站上开设“三农”专栏,印发《政务信息汇编》;各涉农部门在网上公开涉农信息,区经管站利用大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了《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和《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档案信息化进程;镇村利用“北京市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系统”推广档案信息共享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档案资源整合,方便群众查询,实现了农民不出村即可查阅档案的目标。近两年,镇村为2.3万人次提供了档案利用,档案在行使政府职能、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北京農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和《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是2008年市农委重点折子工程。昌平区作为市农委重点项目《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的试点单位,以大量的档案资料为支撑,将村级会计凭证及村级重大事项和大额支出民主决策过程的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并上传到《北京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对辖区内村级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审计。此系统的开发应用,扩大了农村审计的覆盖面,提高了农村审计工作效率,保障了农村重大经济事项履行民主决策程序,解决了村级财务公开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村民主监督质量,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昌平区农经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为支撑,自主研发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样是依托大量档案资源,包括村庄基本信息、农村经济统计表、农村集体合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档案信息。通过将这些档案信息录入系统,在影像图上标注图斑,利用图层管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汇总、归类,将各类农经信息以整合的形式呈现在图像上,有效提升了农经数据的直观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有力地推进了经管工作的动态化、规范化和高效化,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该系统开创了档案资源信息化、利用高效化的先河,充分发挥了新农村档案资源的重要作用。
  昌平区通过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深入发展,在全区涉农部门、17个镇街、304个行政村建立起了覆盖各个方面及全体农民的档案管理体系,达到了管理规范化、工作信息化、资源共享化、人员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全区新农村档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图片由昌平区档案局提供)
其他文献
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    饶圆在2009年第6期的《档案学通讯》上就档案服务社会化进行了探讨。  档案服务社会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是,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当前,档案服务社会化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现实困境:档案界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的档案意识存在反差与不足;档案开放与保密难以权衡利弊;档案“服务政府”与“服务公众”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存在“全能型”与“有限型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演绎、列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
记 者: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早,融合深,效果好。请问学校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范胜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很多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方面,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和扩大课堂容量等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在实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程度和能力的情况方面,互联网教学是传统教学根本没法替代的。基于这些方面的认识,北
在纪念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一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参与服务奥运的档案工作者,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回顾在奥林匹克大家庭团队工作的日日夜夜,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令我终生难忘。    重任在肩 不辱使命    2008年4月2日,受北京市档案局领导的委派并经北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的批准,我来到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场馆运行团队,开始参与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我们
摘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和资产。但由于学术理论界对于信息管理基本原理的研究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也不强。这无疑是造成我国一些信息管理项目建设和运作水平不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的逻辑思路,系统回答和阐述了信息管理原理需要回答的4个基本问题,尝试为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作为系列论文的第一篇,我们将回答“
昌平区档案馆开展老照片有奖征集活动近日,昌平区档案馆开展了征集昌平老照片活动,先后在昌平电视台昌平周刊昌平档案网站发布了征集通知,对征集的优秀作品将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徐连英)    崇文区档案馆利用名人档案搞宣传今年,崇文区档案馆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利用馆藏名人档案及其他资源在《新崇文报》的“文史广场”版上开设“崇文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栏目,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档案馆,走进档案馆(赵屾屾)   
在充满收获喜悦的金秋季节,北京市档案移交工作会议召开了。本刊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谨向多年来一直坚持依法向各级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也预祝全市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在大会的推动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依法开展档案移交工作,是法律赋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严格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古典建筑见证台湾新人    想说服排斥拍婚纱的准新郎出外景,台北市自来水博物馆和高雄打狗英国领事馆绝对是绝佳地点。  呈现古典而浪漫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的高雄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南台湾最受欢迎的婚纱拍摄去处,全年到头都不难发现一对对新人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留下甜蜜倩影。  英国领事馆建于1856年,已有140年以上历史,已列入全国二级古迹。其地理位置绝佳,可眺望西子湾美景,并依靠着打鼓山和高雄港大船进出的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在我国列入庆典已90年。90年来,每逢五月一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庆典活动举行。世纪阅报馆有幸珍藏一批载有“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史和最初植入中国时的情况的老报刊,意义颇为重要。岁值“五一”国际劳动节120周年暨这个伟大的节日传入中国90周年,特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植入略加介绍,以致纪念。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确定    据李大钊同志在191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介绍了档案开放与接待利用的开发情况,并在文后总结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还有待加强的地方,希望以此来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  关键词:档案馆 档案开放 档案利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档案开放的规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996年,北京市档案馆借新馆开馆之机,首次向社会开放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