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施米特与《哈姆雷特》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施米特的《哈姆雷特或赫库芭:时代入侵戏剧》(一九五六),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莎士比亚研究著作—就是说,不是作为历史索引派的示范,也不只是对文学经典的政治哲学解读,而是就莎士比亚戏剧自身的问题贡献出思想洞见的杰作。施米特紧紧把握住莎士比亚时代剧场的公共空间特征,以阐发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浩大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重新定位《哈姆雷特》神话。实际上,围绕莎士比亚的戏剧,施米特开创了一种历史诗学。
  卡尔·施米特的《哈姆雷特》论述,的确有一个历史索引派的起点。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所展开的探寻之旅,就是要发现哈姆雷特究竟是谁。实际上,前人研究已经澄清了这一基本事实:玛丽·斯图亚特和她的儿子詹姆斯一世的真实历史,为葛忒露德和哈姆雷特这组虚构性的人物关系提供了原型。詹姆斯的父亲亨利·但利伯爵于一五六七年二月被波斯威尔伯爵以卑鄙的手段杀害,而仅仅三个月之后,玛丽·斯图亚特就和这个仇人结婚了。在母亲被伊丽莎白一世处决以后,詹姆斯继位苏格兰国王。他一面断然否认关于生身母亲的任何毁谤之辞,一面又为保住自己的英国王位继承权,而谨小慎微地顺从着另一位“恶魔母亲”、左右逢源地周旋于伊丽莎白一世身边。直到一六○三年,年迈的女王终于死去,詹姆斯成功加冕。—这些政治事件和历史过程,构成了一六○○年创作、上演的《哈姆雷特》的直接背景。
  当然,秽乱宫闱的谋杀和王位继承争夺都只提供了戏剧进行的外部动作。而在哈姆雷特的人物塑造中最受人关注的,自然还是他独特的个人气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由这一性格所决定的命运。哈姆雷特的人物原型并不唯一,但施米特坚持认为,《哈姆雷特》作为一部连贯一体的复仇剧,其主人公的形象仍然是围绕詹姆斯打造的。在莎士比亚的时代,复仇剧已经形成一种特定的戏剧题材类型,通过戏中戏的固定桥段来揭示真相甚至实现复仇也早已是此类戏剧之通例。然而,哈姆雷特最终为思想而瘫痪了行动,这是对于同时代复仇剧标准路线的严重偏离,施米特称为“复仇剧的哈姆雷特化”。就是说,在哈姆雷特这里,“复仇者的人物形象扭曲为一个不断反省的胆怯的忧郁者”了。—那么,这种变形是如何发生的呢?
  避开弗洛伊德或艾略特等经典的前人论说,施米特也希望就哈姆雷特的性格之谜给出他自己的答案。在施米特看来,不仅是詹姆斯本人为忧郁王子的塑造提供了原型模板,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天主教与新教、苏格兰与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与都铎王朝的争夺背景下,围绕詹姆斯一世而流转起来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也同时结构在《哈姆雷特》的文本生成机制之中。也就是说,詹姆斯的命运并不属于他个人,处于宗教政治斗争旋涡中心的他,一生都被撕裂为一个对抗性的存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欧洲的信仰分裂在他身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詹姆斯可以被看作历史表征的承担者。正是这种集结在他个人身上的历史对抗性,塑造了哈姆雷特式的性格—犹豫不决、自我否定,对神学有特殊偏好,总是沉湎于生与死的终极追问。由于时代自身的原因,也是由于詹姆斯一世个人禀性和所处政治环境的原因,历史的行动者在都铎王朝向斯图亚特王朝转换的过程中缺席了,它折射在复仇剧中的表现就是主人公的自我挫折,人们似乎无法指望一个亦真亦假的颓废者、一个自我分裂的丑角担当起“重整脱节时代”的重任,“詹姆斯一世使满怀期待的诗人和演员们失望了。但是在这部天才的戏剧中,梦想和希望已彻底消散,哈姆雷特的形象踏入到世界和历史中来,神话开始行动起来了。”
  这已然是历史视野最为宏大的哈姆雷特阐释了,然而它尚未体现施米特的真正雄心。因为在更进一步的论述中,他还要对莎士比亚戏剧本身发言,从一种签名为“施米特”的诗学的高度,来阐发现实与虚构、历史与神话的关系。“时代侵入戏剧”(本书的副标题)是对这一诗学的高度概括。“侵入”(Einbruch)一词的使用,完全断绝了莎士比亚同一切模仿、反映、再现论的联系,它指的是同时代史中的真实事件对于戏剧的规定结构的干预。在施米特的论述中,这是由莎士比亚时代剧院场所的公共性决定的。
  德国文学狂飙运动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们都把莎士比亚看作自由创作的伟大榜样,而施米特却和这一由来已久的论调保持着距离。没有人会否认莎士比亚天才恣意的想象和创造力,但是施米特强调,这一切都必须以伊丽莎白时代剧场的公共性为前提。直接为近在眼前的观众进行表演,是当时剧作家、导演和演员们都必须要具备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自由创作只能以观众的知识为参照系,他们奉献的演出与公众热心关注的时事新闻保持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泰晤士河南岸像寰球剧院这样的半圆形露天剧场,主要由中下层民众构成的观剧者喧闹吵嚷地拥挤在一起,他们对人物或演员的表现给予当即性的反应,哪怕经常混淆了真实与虚构也无所畏惧。在这样高度身体性的剧场文化氛围底下,无论诗人具有何等天纵之才,他的想象的世界都必然要扎根在他直面的社会现实的土壤里。
  “悲剧”是理解《哈姆雷特》所成就的神话的另一关键词。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即“游戏”以及哀悼剧、历史剧等进行比较,施米特意图更新“悲剧”的定义。《哈姆雷特》虽然充满了关于演剧事宜的各种指涉,然而它所表达的戏剧理念,却是要根本地否定戏剧。因为哈姆雷特的全部问题恰恰是在于他的激烈情感“passeth show”—无法表现并且超出了戏剧再现真实的界限。当看到伶人竟然为了赫库芭这样一个与他自己毫不相干的戏剧人物而哭泣时,丹麦王子大为震惊,也由此而更加激烈地否定“好像”,这导致他亲自导演的《贡扎果谋杀案》事先就已注定无法抵达真相,因为它陷入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而不可能脱出从“好像”到“好像”的循环。说到底,哈姆雷特浸没其中的悲剧性,根本无法寄托于戏剧。哈姆雷特还是赫库芭的决定性区别,就在于此:为赫库芭而流的眼泪仍囿于戏剧虚构的范围之内,而哈姆雷特带给一六○○年的伦敦观众的,则是因信仰分裂而落在忧郁王子身上的脱节时代的重负。
  由此我们可以划定悲剧与一般意义上的戏剧之间的界线。戏剧拥有属于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它的自成一体使它封闭于外部世界。这种戏剧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获得了最高的规范形式,即体现为国家主权框架之下的时间、地点、情节三一律原则。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仍竭力保持着向生活开敞的世俗的粗放性,它还没有习惯于接受那种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才愈发严格的室内化的规训。施米特指出,正是同时代史真实事件的“侵入”,让《哈姆雷特》复现了悲剧的品格。如果说,对于古代雅典的公众,神话是悲剧得以发生的外部现实,那么在莎士比亚这里,则是历史存在的直接在场赋予《哈姆雷特》以悲剧性。
其他文献
南瓜子又名白瓜子,是一种常见的种子类坚果,营养丰富,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每天吃点南瓜子,对身体大有裨益。  预防牙龈萎缩。上年纪的人牙龈容易萎缩,而南瓜子富含磷和维生素E等对牙龈健康有益的成分,可预防并改善这一问题。  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南瓜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维生素E能减少脂质氧化,避免胆固醇附着在血管上,保证血液畅通;泛酸、烟酸能帮助脂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降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正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  一、学科的特点   1. 综合性 
〔关键词〕心理游戏;高中;校本课程  1999年10月,初上讲坛的我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作的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初次接触心理游戏。后来我又参加台湾心理学会副会长钟斯嘉教授主持的“心理工作坊”的培训。受此启发,我将游戏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学生团队训练、班级心理辅导课上一一实践。2012 年,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强调学校要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借着这股春风,我仔细梳理了十
〔关键词〕心理暗示;积极;潜意识;团体辅导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的区别及后果;  3.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活动重、难点】  1.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学会并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轻音乐两首  2.《隐形的翅膀》音乐  3.PPT课件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我们要了解译者的心得、审美观念,有时就不得不看那些序跋的文字。序跋之文,向被视为小道,章太炎说此种文体,一直被古人所轻。近来已有人将序跋看作文学批评的一种体例,想起来并非没有道理。翻译史与文学接受史的研究,有时候是离不开对此类文字的关注的。  翻译家选择何种译本,也显有时代的风气,域外作品刺激了译者,而译者也据此修改辞章的表述。这其实是有着“被现代”过程的
〔摘要〕高中女孩因为自己内向而感到十分迷茫,她想要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本文借助这样的一个咨询案例探讨了内向与外向的实质,澄清了人们对于内向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在解决了这个个案的同时,也带给从事教育的教师们以及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们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心理咨询;内向;交际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7-0078-0
摘要: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领会学习内容,还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只有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掌握预习的好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关键词:课前预习;存在问题;预习方法    有一句俗语,我想应该人尽皆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
〔关键词〕高考;考前压力;考前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56-03  【活动背景】  在距离高考还有30天的时候,一直奋斗在高考复习中的高三学生多数已经非常疲惫,他们有些开始焦虑、有些开始倦怠、有些开始松懈、有些甚至想要放弃。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进行高考备考心理辅导,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提要: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诚然与《左传》存在关联,但本文对相关文献重新研究后认为,帛书《春秋事语》很可能既非简化《左传》而成的《左传》系统古书,也非《左传》成书所参考的底本,而应是一种颇受《左传》影响的“语”类古佚书。虽然帛书《春秋事语》形式特征与《国语》接近,但帛书《春秋事语》是《国语》选本的有关推测尚缺乏充分依据。  关键词:《春秋事语》 古佚书 《左传》 《国语》    帛书《春秋事语
摘要: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作为历史或现实的那一部分生活总是充满着教条、恐惧和暴力的,而文中的叙事主人公王二,却能从理性现实中看到一个充满着荒谬与不敬的趣味世界,整个世界都以可笑的姿态出现。在随着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一起体味种种离奇场景的时候,作者希望读者不必过于当真,希望他们始终具有一份自由放松的心情,暂时摆脱现存的秩序、规范、禁令,暂时消弭来自观念的各种界限。王小波以个人的想象力弥补了现实世界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