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核心价值 注重打好基础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们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课改的进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一方面保持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针对十多年来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和调整。
  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改和调整的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语文课程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要突出人文熏陶。《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根据学科特点强调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进一项内容,而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2.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二、识字、写字内容的变化及教学建议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识字、写字的学习,因此,汉字教育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此,我想就该问题重点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先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识字、写字主要进行了哪些调整和补充:
  第一,强调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
  第二,高度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课标实验稿中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有关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要求,而《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则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对写字教学功能的深入认识,也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三,调整了有关“目标”,适当降低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四,关注写字过程,强调书写质量。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关注学生练习过程和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第五,在汉字教学中,更加重视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建议”中继续强调“多认少写”的做法。在“附录”中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下功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再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气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六,注重评价,对于识字、写字的教学评价明确具体。“评价建议”指出: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1.改革识字教学方法。旧的识字教学方法是教师把本课生字拎出来,逐个教学生认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教识生字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如:教师把一节课要学的生字出示以后,先让学生看看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让已经会认的学生带着同学们认读。老师还会问学生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老师这样问的用意是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渠道自主识字,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记字方法。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也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要把社会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这一理念。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安排了两类不同要求的生字。教师首先要明确两类字的不同要求。只要求认的字,让学生能读准音、结合语境大体理解意思就行了;要求会写的字,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会书写并会正确运用。
  独立编写了识字课的教学重点,仍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从目前教学情况看,识字课的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只重视识字与写字,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二是要求过高。比如,对于只要求认识的字也要求学生书写,过细地讲解识字课中的短文,不要求背诵的内容也让学生背诵。这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也会感到教学时间紧张。识字课中的短文应该以读为主,少讲或不讲。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作简单讲解。教师要明确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要求。
  写字教学的重点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也有不同。一年级,特别是上学期,重点是打好笔画、笔顺的基础。二年级的重点是提高写字质量,要从字的间架结构方面多作指导。这一学段的写字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凡是表中列出的字都要让学生多写多练,真正掌握。
  3.打好识字、写字的基本功。识字、写字的基本功主要是指:认识笔画名称和常见的偏旁名称、部首名称,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地书写汉字。
  4.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主要的操作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的读音;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字和熟字的联系,将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识字要与学词相结合,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结合词语学习生字,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以减少用错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6.重视生字的复习和巩固。低年级的识字量较大,是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的重要阶段。经过几年实验,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识字后的回生现象比较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过的字经常重复出现。建议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在同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再现生字。
  (2)不断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
  (3)复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趣味性。
  (4)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在阅读中和学过的字多见面。
  7.指导写字要抓难点。教师要抓住学生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和不容易写美观的字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以利于节省教学时间。
  8.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写字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找出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9.不要对每个字都分析结构。教学时,教师宜以在结构上无争论的字为例让学生了解汉字有哪些结构。如:“相”是左右结构;“李”是上下结构;“边”是半包围结构;“国”是全包围结构;等等。
  10.注意进行写字评价。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对于班主任来说,经常遇到选班干部、选文明学生、选三好学生的事。是指名还是让学生投票?一次,我在无记名投票中发现好学生票少、差学生反而票多。一问学生,原来是私下里有学生拉选票。民主选举,反而选不出好学生,班主任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话题提供:延津县丰庄镇丰庄学校 常爱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宝丰县大营镇第三中学耿永红  新的一届班委选举计票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李晓阳45票……
编者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如何构建开放、和谐的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成了数学教学中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本期的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如何构建开放、和谐的数学课堂  ■ 安阳市曙光学校 冯 涛    开放、和谐的数学课堂,指的是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问题设计是开放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和谐的。学生
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通过专题活动的全过程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中用好这个平台呢?  一、把握好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控制度  1.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选取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
从初建时只有一座5层教学楼和一座连廊式的综合实验楼,到如今办公楼、教学楼和师生公寓楼一应俱全,长达百米的文化长廊、丛竹草坪、花间小道让整个校园和谐有致,坐落在湍河岸边的邓州市城区第五初中,育才路、雷锋路、奥运路、求知路、腾飞路……处处透出温馨和谐、匠心独具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年伊始,在这所学校采访时,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史坚毅校长从一上任就
等等等……
期刊
《夜色》是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文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本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而后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儿歌背下来。  新课程标准
1.我的一次“经典”提问  背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主要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和回答组成的,那些看似平常的提问,往往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走向”,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本月我们把“我的一次‘经典’提问”作为主题论坛,是想通过大家的交流,进一步认识和感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研讨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讨论形式:通过个人在“研修茶座”博客网所申请的博客。  讨论时间:2007-
编者按:  教育质量,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校长都在谈、都在抓的问题,但大家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却往往有偏差。李镇西老师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深刻而富于诗意,他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如果所有老师、所有校长都能像李镇西老师一样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相信中国的学校将会变成孩子们幸福的海洋。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说法,经常被不少校长挂在嘴边。从字面上看,这
“学用脱节”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读了学了那么多优美的文章,提笔仍然不知所向,让我们这些教语文的老师汗颜。如何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如何将所学东西转化成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以《荷塘月色》为例,谈一谈我的探索和尝试。  《荷塘月色》是一篇传统美文,但其实大多数语文老师对这篇课文都
编者按:  教师的教学机智从何处来?不同的实践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诗意的人,认为教学机智从教师内心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务实的人,认为教学机智从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勤勉的人,认为教学机智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来;自信的人,认为教学机智从自身的课堂预设中来……缤纷的答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判断与指向都真的能够抵达真相。要真正明白教学机智的形成机制,必须依托足够充分的调查、分析、归纳、验证,让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