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当今小学生胆怯作文较普遍,很多学生竟觉得作文没话可写,写作文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常常看着作文题目望而生畏。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恐惧作文心理?培养学生激发学习写作兴趣呢?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重要话题。结合三十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浅谈实施创新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行资源共享:
一、“高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作文兴趣、甚至失去了写作文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打破了以往教学常规、调整等级制批阅作文方法,事先告诉学生老师批阅作文的标准。平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和动笔的好习惯,身边带着笔和纸,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感受深、难忘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积累生活素材,因为作文来源生活,所以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生活;特别是校内外熟悉的生活,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新闻都记录,怎么想就怎么写。中年级作文:200字以上就得基础60分,每超过50个字就加10分;如错别字不超过3个可加10分;内容较好、语句通顺的再加10分;如能恰当用几个好词(好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也可加10分;如在文中恰当用上修辞:排比或(比喻、拟人与名言、古诗句)等,可分别在每处加10分。学生明确了批阅作文及评分标准,都会动脑想办法,为取得好成绩加油,不断使自己的作文充实起来。批阅时可用“波浪线”或“横线”“圈圈或三角”等方式画出好词语、优美的句子加上批注,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一篇作文发下来,学生作文少的能得七八十分,作文多的就不止是一百多分了。远远地超过百分的部分,也是学生梦寐以求得到的成绩。很多家长和我反映自己的孩子,现在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里那些原本就对作文有兴趣的孩子作文更是如鱼得水,学困生的作文也在班里分享过。有很多同学的习作都刊登在校报上了,因此,孩子们都期待着每周的作文课。
二、多角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差异
传统习作评价,都是教师笼统的从作文内容、开头与结尾、及作文的中心等方面评价,不关注学生习作中搜集素材、写作、修改的过程与方法;不关注学生情趣与态度及个体差异。结果是学生只关注作文成绩。现在对作文是有针对性的评价,例:这句话写得生动、有趣,仿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作文有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因此能在全国阅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你是班级的骄傲和自豪啊!评价除了等级制外,还画学生喜欢的笑脸、星星与花朵等图案。总之,在评价时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看到评语后,也会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修改的方法。
三、增设图书角激发读书兴趣,为写作积累素材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告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阅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积淀作文品味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结合班级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每学期作文我都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购买课外书,每人只需要五元左右,同桌就能读到十几元的好书,这种做法受到了家长们一致好评。把这些书放在图书角里,学生可随时随地阅读。课余时常常会看到学生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我发现了及时表扬,渐渐地班级里掀起读好书,讲好故事的热潮。
为了巩固读书进步的成果,随着孩子年级升高我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了,学期初选几本重点读物,我指导学生阅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安徒生童话》等书籍,为了配合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及时检查阅读效果,我经常指导学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以组为单位,竞赛题型分为必答、选答、抢答、思考题和拓展题。竞赛结果哪组总分多,评出优秀组表彰。因为教学得法,学生作文不断的进步,所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我还指导学生设计了阅读读书卡,来鼓励学生主动到班级的图书角借书,当你读完这本书时就登记上,要严格检查阅读情况:首先要摘抄书名和作者,其次,要摘抄阅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最难忘的好词句、成语名言和修辞方法等。第三,摘抄一个精彩的小片段,最好能熟读背诵下来。期末评比时看谁读的书多,累计起来谁读得书厚,谁就被评为班级智慧“小博士”,把生活照贴在板报上,让同学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传递正能量成为大家进步的动力。
四、贴近熟悉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让孩子准备了笔记本,规定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可摘抄好词句,或谈学习收获与感想。两篇日记:积累写作素材和读书方法。著名教育家叶老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源泉的哲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生活与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其感受生活的充实。对家庭琐事、校园生活、邻里和睦与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都去体验、感悟生活、领悟人生。
小语《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作文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日记时,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高年级习作篇幅字数不限,写得好的,还可编在作文集“智慧小博士”里,有更好的习作就投到校报或报社去。很多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于校报或校以上刊物都很自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心中有数整体把握训练篇幅
每当寒暑假,我都会找来下册书,细看每单元教材与习作的关系都整理出来。在内容与时间上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实际把习作统筹安排。
六、训练篇幅“少而精”类型要全面
随着学生作文地提高,不能光靠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反复修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修改让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优缺点,结合批语再重新写自己的习作、从而再反复诵读修改,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与多修改,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课改,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脉搏,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写作能力。
一、“高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作文兴趣、甚至失去了写作文的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打破了以往教学常规、调整等级制批阅作文方法,事先告诉学生老师批阅作文的标准。平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和动笔的好习惯,身边带着笔和纸,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感受深、难忘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积累生活素材,因为作文来源生活,所以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生活;特别是校内外熟悉的生活,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新闻都记录,怎么想就怎么写。中年级作文:200字以上就得基础60分,每超过50个字就加10分;如错别字不超过3个可加10分;内容较好、语句通顺的再加10分;如能恰当用几个好词(好的四字词语或成语)也可加10分;如在文中恰当用上修辞:排比或(比喻、拟人与名言、古诗句)等,可分别在每处加10分。学生明确了批阅作文及评分标准,都会动脑想办法,为取得好成绩加油,不断使自己的作文充实起来。批阅时可用“波浪线”或“横线”“圈圈或三角”等方式画出好词语、优美的句子加上批注,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一篇作文发下来,学生作文少的能得七八十分,作文多的就不止是一百多分了。远远地超过百分的部分,也是学生梦寐以求得到的成绩。很多家长和我反映自己的孩子,现在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里那些原本就对作文有兴趣的孩子作文更是如鱼得水,学困生的作文也在班里分享过。有很多同学的习作都刊登在校报上了,因此,孩子们都期待着每周的作文课。
二、多角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差异
传统习作评价,都是教师笼统的从作文内容、开头与结尾、及作文的中心等方面评价,不关注学生习作中搜集素材、写作、修改的过程与方法;不关注学生情趣与态度及个体差异。结果是学生只关注作文成绩。现在对作文是有针对性的评价,例:这句话写得生动、有趣,仿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作文有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因此能在全国阅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你是班级的骄傲和自豪啊!评价除了等级制外,还画学生喜欢的笑脸、星星与花朵等图案。总之,在评价时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看到评语后,也会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修改的方法。
三、增设图书角激发读书兴趣,为写作积累素材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告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阅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积淀作文品味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结合班级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每学期作文我都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购买课外书,每人只需要五元左右,同桌就能读到十几元的好书,这种做法受到了家长们一致好评。把这些书放在图书角里,学生可随时随地阅读。课余时常常会看到学生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我发现了及时表扬,渐渐地班级里掀起读好书,讲好故事的热潮。
为了巩固读书进步的成果,随着孩子年级升高我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了,学期初选几本重点读物,我指导学生阅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安徒生童话》等书籍,为了配合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及时检查阅读效果,我经常指导学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以组为单位,竞赛题型分为必答、选答、抢答、思考题和拓展题。竞赛结果哪组总分多,评出优秀组表彰。因为教学得法,学生作文不断的进步,所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我还指导学生设计了阅读读书卡,来鼓励学生主动到班级的图书角借书,当你读完这本书时就登记上,要严格检查阅读情况:首先要摘抄书名和作者,其次,要摘抄阅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最难忘的好词句、成语名言和修辞方法等。第三,摘抄一个精彩的小片段,最好能熟读背诵下来。期末评比时看谁读的书多,累计起来谁读得书厚,谁就被评为班级智慧“小博士”,把生活照贴在板报上,让同学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传递正能量成为大家进步的动力。
四、贴近熟悉生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让孩子准备了笔记本,规定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可摘抄好词句,或谈学习收获与感想。两篇日记:积累写作素材和读书方法。著名教育家叶老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源泉的哲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生活与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其感受生活的充实。对家庭琐事、校园生活、邻里和睦与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都去体验、感悟生活、领悟人生。
小语《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作文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日记时,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高年级习作篇幅字数不限,写得好的,还可编在作文集“智慧小博士”里,有更好的习作就投到校报或报社去。很多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于校报或校以上刊物都很自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心中有数整体把握训练篇幅
每当寒暑假,我都会找来下册书,细看每单元教材与习作的关系都整理出来。在内容与时间上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实际把习作统筹安排。
六、训练篇幅“少而精”类型要全面
随着学生作文地提高,不能光靠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反复修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修改让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优缺点,结合批语再重新写自己的习作、从而再反复诵读修改,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与多修改,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课改,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脉搏,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