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柔韧性扁平足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柔韧性扁平足多见于儿童发育过程中,如不及时进行康复干预,将会对其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将国内外常用的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宣教、运动疗法、矫形鞋垫、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弹性绷带这六种治疗方法各自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对年龄偏高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年龄偏高且行走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年对象分为VR组和步行组,每组30例。步行组老年对象给予常规步行训练,训练期间脉搏速度控制在100次/min左右,每次锻炼35 min;VR组则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包括"滑冰"、"越野行走"、"越野攀登"及"越野骑车"等肢体运动类项目),每次训练约35 m
在全球痴呆发病率急剧增加且缺乏有效靶向药物防治背景下,针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已成为维持脑健康、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显示,久坐行为是导致机体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则是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久坐行为及运动锻炼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两种生活方式影响脑健康的可能机制,包括调控血糖水平、端粒长度、脑源性生长因子水平及肠道微生物等,旨在为生活方式干预促进脑健康
目的探究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2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
期刊
下肢静脉血栓(VTE)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在预防下肢VTE形成方面得到了新的临床应用,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综述主要阐述NMES在预防下肢VTE形成中的疗效、作用机制、治疗参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旨在为后期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本文从制订背景、制订过程及内容概述几个方面介绍帕金森病康复指南,重点阐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营养四个方面的内容;简要介绍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尽管欧洲帕金森病康复指南基于欧洲的医疗模式,但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神经行为障碍是一类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器质性行为障碍。本文就脑损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分类、流行病学、神经损伤机制、康复评估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的冻结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在帕金森病等慢性病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冻结步态可能的运动学机制,量化冻结步态评估,完善冻结步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目的观察"六字诀"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呼吸控制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7例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伴呼吸控制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及常规构音训练(包括构音器官训练、语音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构音训练基础上辅以"六字诀"训练,"六字诀"发音顺序为嘘、呵、呼、呬、吹、嘻,采用鼻吸口呼方式进行训练。于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以改良Fr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