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内的汤圆、面条和千层饼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子星是一些恒星演化到末期经过超新星爆炸之后遗留下的致密天体,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35到2.1倍,半径则在10到20千米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小)。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高,其内部的物质形态极为特殊,在地球上是找不到这类物质的。这使得中子星成为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最为怪异的天体之一。
  尽管如此,中子星的内部其实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很相似。其中最奇特的是,在中子星的内部深处,你可以找到许多类似面食的东西。
  中子星与面食
  中子星由外至内,可分为3个部分——外壳、内壳和核心。中子星的外壳是由离子和电子构成的刚性结构,其硬度比钢铁硬100多亿倍。而中子星的核心是一个由中子构成的超流体(流动时没有任何阻力的液体)。这里基本上没有质子,因为压强极高,几乎每一个质子都与电子合并,变成了中子。一些天文学家还认为核心内还有一个内核结构,可能是由夸克和胶子直接构成的。
  而内壳就位于中子星坚硬的外壳与超流体核心之间的过渡区域,是由处在极端压强下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构成的。这些核子以奇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看起来很像日常生活中的面食。于是,内壳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马特·卡普兰和他的同事称为“核面”结构。
  内壳的最外层,核子会形成球形结构,被称作“汤圆”;接下来下面的一层,核子会形成圆柱形结构,被称为“面条”;再往里,圆柱形结构会被压扁,形成一种扁平的核子结构,被称为“千层饼”。“千层饼”的下面,核面结构会变为所谓的“反面食”结构:千层饼最终被压垮,但会留下许多圆柱形空洞结构,被卡普兰称之为“反面条”;在最后,当压强足够高的时候,这些圆柱形空洞会破碎为一个个小泡泡,被称为“反汤圆”。“反汤圆”的下面,则是中子星核心区域。
  中子星与生物分子
  更加怪异的是,中子星的核面结构还与一种生物分子类似。
  这种生物分子叫做脂质聚合物,可在脂肪中找到它们。因为它们是由亲水层和疏水层夹在一起构成的,这样它们处在水环境时,会使得自己自动组装成面条和千层饼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内质网,真核细胞内都有这种结构。
  核面的物质密度大约是细胞的100万亿倍。中子星内部主要是由很强的电磁力和强核力控制着,而细胞主要是由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控制。它们之间甚至连基本的搭建原材料都是不同的:核面的原材料是质子和中子,而内质网却是由长链分子串在一起的。
  尽管在很多方面看起来都不一样,但相似之处仍是惊人的。
  卡普兰表示,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想降低表面能。想一想肥皂泡或国际空间站上漂浮着的水滴,它们大致会形成球形,这是因为表面分子的能量要比内部分子的高,系统会自发地将表面能降低到最小,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会变成球形。塑造核面和内质网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这是因为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互竞争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然而,物理定律还在发挥作用,仍然想要最小化表面能,结果是中子星内壳内出现了泡泡、折叠和空洞等的结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细胞里。所以说,尽管作用力和物质密度截然不同,却仍然能出现惊人相似的形状。
  中子星的星震与地震
  另一个相似的故事是这样的:地球会地震,中子星也会星震。
  一些被称为磁星的中子星具有很强烈的磁场,它们通常是年轻的中子星。磁场不喜欢挤在一起,所以它们离开磁星后会迅速分离,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能量足够大时,磁星的外壳会被压裂,产生的震动不会停留在那里,而是穿过核面传到核心之处,然后还会从核心那里向外返回到外壳上。此时,中子星就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星震,并伴随着一阵强烈的伽马射线暴。
  中子星个头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们。不过磁星星震产生的最先出现的伽马射线暴是极为明亮的闪光,地球上的天文卫星即使没有正对着这颗磁星,也能很容易地观测到这种现象。但是,这样的伽马射线暴十分罕见,自从我们有了可监测伽马射线的天文卫星,我们也只记录了3次这样的现象。
  如果地球上发生了级别较大的地震,地震学家可以通过检测分析出地壳破裂的初始位置,以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反射情况。同样,中子星的星震也会为天文学家提供一个探究中子星内部的机会。虽然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只是中子星产生的伽马射线和其他光线,不过,天文学家借助于天文观测、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可以分析星震的发生过程,并窥探中子星的核面和核心的结构。
  中子星并不是个案。事实上,宇宙中有许多事物尽管在尺度和材料方面截然不同,但它们仍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例如,孤波是一种传输异常持久的波,它即会在海洋表面上出现,也会在超导电线中出现;冲击波则可以出现在一场建筑爆破中,也可以在遥远的星系间穿行;漩涡的形状,从龙卷风到磁场等许多事物里都有体现。所以说,我们宇宙内的各个事物都可以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
其他文献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飞机的事故率并不高。但是最近国际民航组织的一项评估显示,未来,随着气候变暖,乘坐飞机可能变得越来越危险。  先从地面上来看。随着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空气密度会下降,机翼产生的升力会减少,因此飞机起飞的难度增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减少搭乘的乘客或者货物,或者将航班调整到夜间起飞(因为夜间温度下降,空气密度增大,更有利于飞机的起飞)。此外,机场还需要准备更长的跑道给飞机助飞。 
期刊
在南极,当风暴袭来时,帝企鹅们就会围成一团。这本身是企鹅世界里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围在一起的帝企鹅并不是完全静止不动的,它们每隔一分钟左右就会稍稍移动(移动一两厘米),最开始可能只有一只或者几只企鹅移动,随后它们附近的企鹅会跟着它们移动,最终整个企鹅群都发生了移动。  不过一两厘米的移动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插曲,因为企鹅群平均每隔50分
期刊
星系一般都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典型星系,质量差不多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但有些星系却较小,拥有为数不多的恒星,在天空中也显得较暗淡,这类星系叫矮星系。  发现于2009年的Segue 2是目前最小的矮星系,它只拥有数千颗恒星,总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1.5万倍。它就与我们的银河系比邻而居。  有人怀疑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矮星系,而是银河系里的一个球状星团。球状星团的“级别”介于恒星和
期刊
不管是电影、电视里,还是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品上,角斗士的形象都是高大健壮的。不难想象,他们的食谱中可能都是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大鱼大肉之类的,不然怎么养出如此健硕的身材呢?  但是事实可能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科学家对角斗士的骨骸中的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他们日常的饮食里基本上是大麦和豆类食品。其中一个证据是,这些尸骨中锶含量非常高,但是锌含量却非常少。通常锶元素在小麦、大麦、黄豆等食物中含量高,而锌
期刊
在执行太空任务时,宇航员们不能像在地球一样,把水倒在杯子里畅快痛饮。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中,液态水通常会呈球状水滴,并且这些水滴也不会乖乖跑到宇航员的嘴里,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通常是利用吸管从密封袋中吸水。不过这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成为历史。  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发一款新的杯子,这是一项名为“饮料毛细管作用实验”的一部分。这款杯子的开口附近很小,底部则很宽。这样的形状不仅能够利用毛细管作用将杯子里的液体引
期刊
许多世纪以来,狼人是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无异,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人,失去理性并变得狂暴。欧洲的古书上云:“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不过,但凡迷信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譬如有些迷信是出自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尽管是误解,但这一自然现象本身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
期刊
走在路上踩到狗屎,我们肯定无法抑制自己脸上那种厌恶的表情,伴随着这种表情我们的血压会降低、皮肤的导电性下降,出现恶心的感觉。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厌恶粪便?  原因很简单——首先,粪便的气味让人难以接受。其次,粪便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对可能含有致病菌、寄生虫的东西非常敏感,比如腐烂的肉、呕吐物还有粪便等等。而厌恶感使人类避开这些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东西。不仅人类,许多哺乳动物对
期刊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人们提出了不少减缓气候变暖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提倡素食,少吃肉。这是从畜牧业中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考虑的。不过最近的研究却颠覆这一观点。  美国的科学家对比了不同食物每产生1千卡热量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发现水果、蔬菜、海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少。就拿莴苣来说,首先,莴苣的热量很低,一个人要吃下2大颗莴苣,才能获得与2片薄培根相当的热量。因此
期刊
月球是人类第一个抵达的外星球,在20世纪,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5次了。未来,人类第一个殖民的外星球仍将是月球,而这个殖民月球的梦想将有可能在21世纪实现。  在2015年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宏伟的计划,为人类打造一个永久性的“月球村”,作为国际太空站退役之后的“继承者”。  那么,我们如何将月球村建立起来,到了那里又该如何生存呢?  阶段1:寻找最佳位置  第一件事:进入
期刊
几乎所有动物都想要吃掉角蜥,从狼到食肉老鼠。面对众多凶猛的捕食者,角蜥蜴进化出一种独特的法宝,让自己不成为敌人的盘中餐。  一只角蜥蜴一动不动地坐在太阳暴晒的沙漠里,盯着在附近游荡的一头年轻的狼。这只有点像戴着角冠的“小恐龙”,其斑驳的皮肤很好地帮助它融入背景,隐藏在环境之中。  然而,有锐利眼神的狼还是发现了它。对狼来说,这是一次突袭的好机会。狼一下子咬住角蜥蜴,然后小心翼翼地啃食,但是狼立刻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