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加剧气候变暖?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人们提出了不少减缓气候变暖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提倡素食,少吃肉。这是从畜牧业中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考虑的。不过最近的研究却颠覆这一观点。
  美国的科学家对比了不同食物每产生1千卡热量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发现水果、蔬菜、海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少。就拿莴苣来说,首先,莴苣的热量很低,一个人要吃下2大颗莴苣,才能获得与2片薄培根相当的热量。因此,在热量相等的情况下,莴苣的体积比猪肉要大许多,而运送体积庞大的莴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将更多。其次,蔬菜更有可能经历长途运输,而人们每天买的肉通常是就近宰杀的,不需要长途运输,因此相比较而言,在送到餐桌前,莴苣更容易腐烂,增加更多二氧化碳排放。
  那么,蔬菜、水果与肉类相比,对气候变暖的推动更大吗?下这个结论恐怕还为时尚早。因为研究也显示,洋葱、秋葵、胡萝卜、花椰菜和甘蓝等蔬菜的碳排放量就偏低;牛肉和羊肉的排放量高于猪肉或鸡肉,也高于莴苣。
其他文献
漫步林中,闻着周围草木的芳香,我们会神清气爽。但很少人会意识到,树木散发出来的香气,除了让人身心舒坦之外,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降低气温。  植物在呼吸的时候,会释放出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质(VOCs)。这些物质飘到高空,变成冰晶或者小液滴的凝结核,从而也就成了形成云朵的“种子”。而云朵呢,又可以把一部分阳光反射回太空,使得照射到地表的太阳能减少。通过这种方式,植物就能对减缓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期刊
现在很多设备都要用电池来储存电能,这样才好随身携带。从广义上讲,其实每一个生物体,包括人,都是一台储能机器。我们需要先把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便在活动中一点一点释放。要是不能储存,那我们就像直接与插座相连的机器一样,在吃完饭那一阵子,抽风似的一阵乱动,等能量消耗完,就躺在地上像面粉袋一样软塌塌动弹不得了。  今天,在生命体中最普遍的储能分子是ATP,这一形式被成千上万的复杂生物所采用。但这
期刊
人类到访过月球之后,近几年又开始把眼光投向火星,那么派哪些人去火星最合适呢?  宇航员在火星上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强大的辐射,那么,如果是习惯了高辐射环境的人,会不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呢?  比如,伊朗北部的一个小镇的天然背景辐射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0倍,那里生活着几千人,但是调查显示,当地人患上肺癌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当地人体内,负责生产白血细胞和所谓的“自然杀伤细胞”
期刊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飞机的事故率并不高。但是最近国际民航组织的一项评估显示,未来,随着气候变暖,乘坐飞机可能变得越来越危险。  先从地面上来看。随着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空气密度会下降,机翼产生的升力会减少,因此飞机起飞的难度增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减少搭乘的乘客或者货物,或者将航班调整到夜间起飞(因为夜间温度下降,空气密度增大,更有利于飞机的起飞)。此外,机场还需要准备更长的跑道给飞机助飞。 
期刊
在南极,当风暴袭来时,帝企鹅们就会围成一团。这本身是企鹅世界里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围在一起的帝企鹅并不是完全静止不动的,它们每隔一分钟左右就会稍稍移动(移动一两厘米),最开始可能只有一只或者几只企鹅移动,随后它们附近的企鹅会跟着它们移动,最终整个企鹅群都发生了移动。  不过一两厘米的移动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插曲,因为企鹅群平均每隔50分
期刊
星系一般都是宇宙中的庞然大物。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典型星系,质量差不多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但有些星系却较小,拥有为数不多的恒星,在天空中也显得较暗淡,这类星系叫矮星系。  发现于2009年的Segue 2是目前最小的矮星系,它只拥有数千颗恒星,总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1.5万倍。它就与我们的银河系比邻而居。  有人怀疑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矮星系,而是银河系里的一个球状星团。球状星团的“级别”介于恒星和
期刊
不管是电影、电视里,还是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品上,角斗士的形象都是高大健壮的。不难想象,他们的食谱中可能都是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大鱼大肉之类的,不然怎么养出如此健硕的身材呢?  但是事实可能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科学家对角斗士的骨骸中的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他们日常的饮食里基本上是大麦和豆类食品。其中一个证据是,这些尸骨中锶含量非常高,但是锌含量却非常少。通常锶元素在小麦、大麦、黄豆等食物中含量高,而锌
期刊
在执行太空任务时,宇航员们不能像在地球一样,把水倒在杯子里畅快痛饮。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中,液态水通常会呈球状水滴,并且这些水滴也不会乖乖跑到宇航员的嘴里,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通常是利用吸管从密封袋中吸水。不过这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成为历史。  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发一款新的杯子,这是一项名为“饮料毛细管作用实验”的一部分。这款杯子的开口附近很小,底部则很宽。这样的形状不仅能够利用毛细管作用将杯子里的液体引
期刊
许多世纪以来,狼人是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无异,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人,失去理性并变得狂暴。欧洲的古书上云:“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不过,但凡迷信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譬如有些迷信是出自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尽管是误解,但这一自然现象本身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
期刊
走在路上踩到狗屎,我们肯定无法抑制自己脸上那种厌恶的表情,伴随着这种表情我们的血压会降低、皮肤的导电性下降,出现恶心的感觉。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厌恶粪便?  原因很简单——首先,粪便的气味让人难以接受。其次,粪便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对可能含有致病菌、寄生虫的东西非常敏感,比如腐烂的肉、呕吐物还有粪便等等。而厌恶感使人类避开这些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东西。不仅人类,许多哺乳动物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