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犯认罪认罚案件中的被告人供述:界定、范围与性质

来源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实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诚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这在单一犯罪中不存在任何疑义的概念,当其适用语境转移到认罪认罚中的共犯共同被告人时,便存在解释空间。认罪认罚中共犯共同被告人的如实供述具有特殊性,即其供述内容不仅涉及到自己的犯罪事实,有时还超过这一范围的限制;此外,共犯共同被告人供述的证据性质的界定亦存在很大的争论。对共犯共同被告如实供述的范围,其不仅包括被告人自己的犯罪事实,还应包括其他共犯罪行为人及其犯罪事实;而至于如实供述的证据性质,应将其界定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不应将其认定为证人证言
其他文献
相较于传统实物证据,电子数据鉴真具有鲜明的程序性特征。在鉴真不能层面,程序性的影响集中表现为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电子数据鉴真不能的法律后果分为强制排除和瑕疵补正,实证法应以类型化的方式明确二者各自的范围,以克服司法实践中瑕疵补正滥用的问题。对严重违反法律程序的电子数据,强制排除应是彻底且无条件的。瑕疵补正针对电子数据鉴真中的非实质性瑕疵,补正方法应是多样的。
刑法规定关系着人的生命、自由等重要法益,刑法适用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密切。刑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刑法学课程相结合,既能展现我国刑法在打击犯罪层面的法网严密,又能体现我国刑法在预防犯罪层面的人文关怀。在教学方法上,从历史维度将刑事立法脉络与思政内涵发展相融合;从体系维度将刑法置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予以整体观察;从案例维度探索社会主义刑法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上,通过多方式讲授刑法学结构和要点,将刑法知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将刑法制度与“四个自信”有机联系,实现“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算法决策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日趋普遍化,产生了算法歧视这一一般性问题。根据算法歧视发生的不同场域,可以将算法歧视区分为无缔约情形下的算法歧视和缔约过程中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算法歧视。在无缔约情形下,算法歧视本质上是对民事主体信用权、平等就业权等人格权的侵害。利用算法决策的行为人如使用敏感数据,则应当推定其存在侵权故意。在其他情形下,由于行为人负有对算法程序的影响评估和合规审计义务以及一定的算法解释和说明义务,违反义务本身即可认定其有过错。在缔约磋商和合同履行过程中,上述保护义务可归入前合同义务及附随义务的范畴
立足于新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中国公安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战技能训练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公安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借鉴国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预审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以预审任务主题为课程中心内容、以预审工作情境模拟实训为课程内容、以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为桥梁的学习过程、以高容错—频鼓励为互动情感纽带、以课堂展示为课程考评主力.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环保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通过对2015年至2021年环境公益诉讼142份一审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环保组织较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占比低。究其原因,环保组织在实践中遭遇准入条件苛刻、参与范围过窄、鉴定费用过高、行政理念落后等困境。结合国内实践与域外考察,应当从环保组织资金来源及参与范围、鉴定费用合理化、转变政府观念、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等不同角度寻求“破局”之法。
在法学领域,“准X”型法律概念是由“准”字与“所有权”“自然人”“破产”“故意”“杀人”等典型法律概念相连接而构成的一类词语。“准X”型法律概念的思维特征是,类比推理的具体形式,世界图景的归真摹绘,法律难题的智慧悬置,概念匮乏的因应策略。“准X”型法律概念应然的作用方向是,直面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助推法律发展。立法者应基于“准X”型法律概念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方向,设置相应的构造规则,并在立法各环节严格把关、正确使用。
期刊
对赌横跨合同法与公司法两大领域,其本质为嵌入公司法的合同,其性质为资本性交易。《九民纪要》后,对赌纠纷的裁判思路由效力管控转变为履行规制。后《九民纪要》时代,应着重考察对赌纠纷裁判的法律适用逻辑与诉讼体系定位。对赌纠纷的裁判逻辑是资本维持原则与同股同权原则,前者涉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后者涉及其他股东利益的保护。“合同无效说”与“履行不能说”均难以为对赌的裁判提供合理支持。从裁判者视角来看,在请求权体系内考量对赌,应将资本维持定位在“抗辩”环节,同股同权定位为“否认”。
期刊
警察防卫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是警察使用强制力的法律依据,警察在查处违法行为以及暴力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过程中,为保障顺利执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法使用强制力、行使防卫权。然而,由于法律关于警察防卫权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未能行使其防卫权。通过对警察执法过程中使用防卫权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结整理与法理分析,提出了我国关于警察防卫权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