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数学思维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这节课,我首先创设了实验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环境;接着让学生进行探索、创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最后,以游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片断一:实验导入——创设思维环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试验,有兴趣吗?先在纸上滴几滴水彩,然后把纸对折,猜一猜展开的纸会是什么形状呢?看看这幅画有什么特征。
  生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2:大小是一样的。
  生3:是对称的。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有些物体也像这幅画一样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交流答案,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呈现概念、揭示规律时,要给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时间。小小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环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实践等思维活动,在脑海中初步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模型。
  片断二:深入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概念后,教师出示如下五个图形:
  师:观察这五个平面图形,你觉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汇报时学生间产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上。这时,有位学生提议:“根据‘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定义,我们来动手折一折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师:对呀,当产生意见分歧时,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亲自动手试一试,用事实说话。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好的五个图形都放在信封里,拿出来动手折一折,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通过折一折,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肯定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来说一说?
  生1: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两边不一样,没有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那能不能说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还有等腰三角形。(他举起手里的三角形比划起来)如果这两边相等,就能重合了!
  师:真了不起!你们想做一个这样的三角形吗?就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把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部分学生发现对折剪掉多余的一个角后,变成了一个四边形,于是再修剪成三角形;部分学生拿出直尺,量出相等的边,再剪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师:三角形就研究到这里,这五个平面图形还有谁想说的?
  生3: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对折后,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4:定义是“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支持他的学生猛烈鼓掌)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3:我还有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话,就是轴对称图形了。
  师:你真会思考!这样吧,老师临时为你做一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你上台来演示一下。(学生操作)
  ……
  面对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意外”,我并不因为打乱了原先的教学设计而置之不理,相反,抓住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鼓励他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大胆尝试,积极主动的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胆量去质疑、去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
  片断三:游戏巩固——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发现了什么?(教师立正站好)
  生1:老师衣服的图案是对称的。
  生2:我发现老师也是对称的。
  师:从正面看人体图也是轴对称图形。你们来做些动作,老师帮你们拍照,拍出来的照片也要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积极地摆出各种姿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游戏情境的创设,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将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活跃。
  纵观这节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当作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心灵的智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在操作中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我是皇家研究所里的一位植物学家,这天,所长给我布置了一项重要任务:采集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满天星”花朵。  我麻利地背起重重的背包,手上抱着“穿越照相机”,把爸爸装在口袋里出发了。哦!差点儿忘记说了,我的爸爸只有小拇指那么大。他因为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吃错了药才变成这么小的。  我对着蓝天“咔嚓咔嚓”连续按下“穿越照相机”的快门。接着,拨动相机边上的按钮,一扇打开的窗户从天而降。我迅速从窗户跳了进
“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相同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到“比较”的方法。下面,我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谈谈“比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一、在比较中,突出共性  案例: “认识分数”  (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创造分数,教师展示学生用三角形、圆、
按照传统观点,知识产权的数量等于一个经济体的创新程度。专利持有人有权起诉任何使用其专利但不支付知识产权费用的人,并且可以阻止山寨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专利带来创新的原理就是:拥有这些权利后,发明者会获得更多的激励,从而进行新的发明。问题是,这一论断并没有绝对的证据,而这种体系反而可能抑制创新,有时候,人类的行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几千年前,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中国创造的,包括印刷术、纸币、指
在今年学校组织开设的校级公开课展评活动中,我校杨玛莉老师执教“奇妙的图形密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构建了有效的数学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大家领略了一堂精彩、智慧而又美妙的别样课堂。下面就采撷部分教学片断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勉。  片断一:“玩”拼图,激趣导入  师(出示两块拼图):杨老师平时经常喜欢玩拼图游戏,你们会玩拼图游戏吗?  师:每个组桌上有个袋子,里面有幅拼图,小组合作在最短的时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游览了恒山悬空寺。  我们从大同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巍峨绵延的恒山山脉就进入了视野。阳光斜照,群山罩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依山而行,经过一小段蜿蜒曲折的山路,便到了山谷的停车场。  沿着哗哗的河流又步行了约10分钟,爸爸顺手一指,我抬头张望,悬空寺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眼帘。远远望去,悬空寺嵌在巍峨高耸的峭壁上,是那样秀气灵巧,宛如一条将要腾空飞起的小龙。这与我想象中的壮观可完全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情境的创设,如故事情境、图片情境、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问题情境等,可谓形式多样。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由于对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存在偏差,经常导致教学情境的价值缺失,课堂热闹了,学生开心了,但教学的本质却淡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迫切需要从追求形式的“美丽”转向注重内涵的“魅力”。本文试从几个教学情境实例的比较分析中,探
星期二晚上8点左右,池塘里昏昏欲睡的青蛙被惊醒了!接下来,没有任何文字的描述,只有在荷葉上尽情飞翔的青蛙带你穿越城镇的每个角落,感受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恢复平静的城镇。然而,下一个星期二的晚上,房子的外墙上借由灯光的照射,半空中出现了猪的影子……  丛书名:《疯狂星期二》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大卫·威斯纳  ISBN:9787543471412  出版时间:20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策略。教材中,例2向学生展示了利用转化策略将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转化作为一种解题思想,应该渗透到学生日常解题中,成为学生解题过程中一种常态化的思路,而不是仅为了学习解决问题策略这一单元,安排个别例题,点缀式的讲解。  最近在毕业总复习中,复习正反比例知识时,我遇
2018年10月以来,党中央及部委纷纷表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民企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诸如婚姻变动、家族传承、海外投资、司法保护等难题,仍对民营企业家发展形成多方掣肘。记者专访了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寻求民企规避风险的专业建议。高管婚变非私事,投资控制皆损失  如今离婚率持续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中国富裕阶层,除了拥有大量的不动产、金融资产,多数人还是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