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精彩的生命始于87岁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先生写《走到人生边上》时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现在,她终于越过了那个生命的“边”,耳边响起她的天问,又仿佛听到了天答:
  “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还有。
  “灵魂也没有了吗?”
  还在。
  探索人生的价值,是她写那本书的缘起和目的。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是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无论你想还是不想,无论有答案还是无答案,无论你身份高低贵贱。杨绛先生特别强调自己不是哲学家,就是些家常话,自己设问,一个一个寻找答案。她说:“我想看看能探索到多远。”到这时,她已经变身为一位智者,身形弱小、走在人生边上的96岁老人,以“思”之极限,探索生命和灵魂的根底,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定格、永恒。
  杨绛,出生于1911年晚清之末,经历了民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再到1949年之后。百年中国的朝代更迭、战争逃亡、天灾人祸,无一幸免地经历了。她有三个角色:一是才女,创作过剧本、小说,是《堂吉诃德》的译者,也有学术文章,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二是慈母,女儿钱瑗是一位受人喜爱的大学教授,出色的学科带头人,杨绛称女儿是自己的“生平杰作”;三是贤妻,她是世界知名的学问家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先生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的女儿和丈夫分别于1997、1998年相继去世。那时的杨绛已经87岁高龄。原本她的心愿是:“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然而事实上,杨绛先生又独自走过了十八年。这十八年,她燃照着生命之光。
  那是2004年,杨先生因病住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一直思索一个题目,就是《走到人生边上》。出院后,她说:“一回家,我立即动笔为这篇文章开了一个头。从此我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这篇短短的小文章,竟费了我整整两年半的时光。废稿写了一大叠,才写成了四万多字的‘自问自答’。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
  这是一本开放的书,她说:“等待着聪明的读者,对这篇‘自问自答’的批判,等待他们为我指出错误。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前,还能有所补益。”那么,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发问,又落脚在哪里的呢?一共涉及了十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她的人生分为几段的话,我认为,杨先生87岁以后的生命光华最为绚丽。
  在钱先生去世之初,她说:“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杨先生说:她的责任太多了,那么多手稿、读书笔记、全家的东西,都待她整理和处理,得付出很大劳力才能胜任。而她已经身心交瘁。
  所以首先是要活下来,要度过失丧之痛这个人生难关。对于一位老弱病人,谈何容易?!杨先生寻求救援的办法是阅读,大量阅读中外古圣贤哲的书,她被柏拉图的《斐多篇》深深吸引,她说,其中“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她决定把这本书翻译出来。杨先生不懂希腊文,却“试图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而且她避免哲学术语,最终把它译成最接近原著的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后记的落笔时间是1999年12月18日,而第二天,12月19日,是钱锺书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祭日。这是她一年来找寻灵魂的书,也是敬献于钱先生的书。这本书于2000年4月出版。   接下来,她重新出发了,着手处理钱锺书先生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中外文笔记、札记,时间跨度是从1930到1990年代。比如光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希、拉丁文的笔记本178册,三万四千多页,整理、出版都是巨大的工程,然而,她做成了!《钱锺书手稿集》的札记三巨册于2003年出版;中文笔记二十册影印版于2011年出版。外文笔记也在整理出版的过程中。杨先生在序言里写道:“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锺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生和死的问题。这篇序文的落款是:“杨绛敬序”,一个“敬"字,万千恩爱,再一次人间告别,钱先生天上有知。
  几十年前,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就相约除非死别,再不生离。他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相敬,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杨绛早有计划写一本书,名字叫《我们仨》。1997年,女儿钱瑗病重期间,跟妈妈说,你把那个题目让给我吧。当然好,于是,女儿钱瑗在病榻上为她的《我们仨》编制了目录,第一节是“爸爸逗我玩”,并写了五篇。当然她没能写下去。那个时期,杨绛是在女儿和丈夫住的两家医院之间来回奔跑,一个在西山,一个在城中。女儿走了,杨绛不忍心告诉钱锺书,但又不能不说。直拖了四个月,杨先生才费力地用了七天时间向钱先生一天挤一点。先说,她现在没病了,不咳嗽了,能安眠了;第七天说她已去了。难为她这番苦心,钱先生已心知肚明。
  杨绛说:“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陪着我。”她说到做到了!2003年《我们仨》出版。这本书分了三部分:第一部是“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是“我们仨失散了”。她用了一个万里长梦,以客栈、古驿道上的来回奔走,小船、医院写一家三口的此生亲情缘分。第三部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我眼中,“我们仨”不是三个人,而是一个生命体。她回忆1938年,和钱锺书在法国留学时,得知妈妈逃难时去世,“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锺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此时此刻,只有她一个人回忆“我们仨”,她说:“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她反复使用了“心上绽出几个血泡,添了几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样的字句。那份孤单、衰老的哀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也就是在完成了这些作品之后,才到了书写《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从思考问题、答案到文体,都看得出她深受《斐多》一书的影响。然而,她的人生远没有走到尽头,甚至更加辽阔。
  98岁,杨先生又动笔续写她早年小说《洗澡》的续集《洗澡之后》。这是另一个打扫现场。她说:“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这本书2014年出版。
  2013年《杨绛文集》修订版出版。
  还有壮举,杨先生102岁打了一场维权官司,叫停拍卖他们一家三口的书信。此外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1年,她与清华大学签订协议,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将稿酬全部捐献,至今已持续15年。
  杨绛先生走得很远,远到我们望尘莫及。她告诉我们“边”的外面还有无限的存在。归根结底,《走到人生边上》讨论的是有限和无限的问题。我在想,105岁的杨绛先生对人生边上的思考一定与96岁时的思考有所不同。当然我们没有机会向先生求教。作为一个读者,我想沿着先生的思路追问:如果说人生有边界,就意味着有中心或说原点。那么,边界在哪里?边界之外是什么?中心(原点)又在哪里?中心的内核是什么?
  杨绛先生从中心、原点出发,这个原点代表着她的价值观,所坚持的人性、美德,她将它们带了长长的一生,恪守了一个多世纪。反躬自问,当我们接近人生边缘,回顾一生时,能够无愧于出发的原点吗?能够开怀地面向边界之外的无限吗?
  (赵兮摘自《腾讯·大家》)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不久后,我和同学双双辞职去创业。  当时我们定位了很久,最后开了家烧烤店。许多人知道我开店的事,却不知我在江湖上开的究竟是什么店。在大多数人看来,不是书店也该是家咖啡铺。好歹当年也是一副文青模样,总是带着一副倔强的表情。  为何会选择开烧烤店?我已忘了初衷。但那前后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可以说是历尽人间冷暖。时至今日,当我偶尔提起往事,有时候还是会忿然:我们大学毕业第一次创业自然很不容易,但人
剃头匠从事的,是个下九流的行当。干这行的人,跟倡优与皂役一样,三代是不能考科举的。不过,这种“下等”的买卖,干了只为活命,多余的事儿,没有多少人来得及想,不能考,也就不能考了,又有哪个能考上呢?  这个行当,在清朝之前,干的是理发事业,不剃头,只给人们整理头发,也刮刮脸,修修眉什么的。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儒家教条,有哪个男子敢轻易剃发呢?除非你安心出家做和尚。  理发业什么时候兴起的,无从考据
首级,在中国文学词典里是个充满血腥的词汇。比如在《三国》《水浒》这样令少年肾上腺激升的小说里,首级要么在刀光剑影中滚下马来,要么被木笼子装了高悬于城门,最具文艺色彩的情节是这样的:忽见敌方快马来到帐前,呈上一个彩漆木盒,丞相打开一看,不是费列罗巧克力,而是叛军将领的首级,“双目微闭,面色如生”。  冷兵器时代,“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何等的豪迈!更有志怪笔记中,法场上被刽子手一刀砍
1898年9月24日,晚,北京。75岁的李鸿章宴请了57岁的伊藤博文。那时,以伊藤博文为总理的日本内阁刚刚被推翻。“下岗”后,他出访中国,在驻日公使裕庚看来,伊藤博文的访华一方面“系出无聊,回同退者来家扰,藉少避”,一方面也是“查看中华情形,有无机括可乘”。李鸿章则自甲午战争失败后,一直被“冷冻”在总理衙门,清闲了很久。  北京的形势波谲云诡。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的维新变法,刚刚于3天前(1
白露刚过,兰州的天就凉了。在地球总体变暖的今天,大家都有些不适应,从南方来的同学会觉得衣服不够了。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天气刚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夜西风一夜凉,一场秋雨一场寒。鸿雁去,玄鸟归。古诗中写的正是现在的天气。看来兰州的天气没有变暖,而是越来越变成古诗中的样子了。是我们读书少了,而不是衣服不够了。  此外,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是科学家们对长寿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长寿人群大多集中在海
有时,寺庙里香客盈门,人声鼎沸,打破了寺庙的宁静,弟子们因此非常沮丧。而大师似乎对此无动于衷,一如对幽静无动于衷。  一日,大师对颇有怨言的众弟子说:“宁静并非无声,乃无我也。”  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说过:“与己和谐相处之人,则与宇宙和谐共之。”  (陈啸摘自《今晚报》)
旧金山大地震、爱尔兰大饥荒、泰坦尼克号沉没、黑死病——历史上满是些毫无征兆、此起彼伏且异常恐怖的悲剧,千千万万条生命湮没其中。但灾难偶尔也会产生令人意外的结果。  卡特里娜飓风让儿童更健康  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场风暴。它夺走了2000条生命,引发的洪水淹没了新奥尔良85%的土地。洪水过后,一片废墟,经济损失总计近800亿美元,市民们瞬间流离失所……儿童的健康问题成为全市人民关注
老王最近得了感冒,他听众朋友的介绍采用了民间验方:以可口可乐煮鲜姜末,趁热吞服,果然有效。老王大奇之,心想可口可乐如此饮法,真令握有可乐生产专利的美国公司吓死了也。  老王去一家在国内做生意的外国人处做客,他喝了用果汁泡过的茶,这已经使他颇觉奇怪了,他又喝了加薄荷叶的茶,喝了加桂皮、加胡椒的茶,他更感到惊异之至。  朋友介绍说,这就是文化不同造成的不同生活方式、饮食方式。  老王覺得文化真是一个好
中國式小青瓦房,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银鱼是水做的,至少在我看来是。  一尾银鱼从水面上游过,与一群银鱼从水面上游过,看不出任何水色变化,混浊的依然混浊,透彻的依然透彻。银鱼又名冰鱼、玻璃鱼,全身透明,体长不过二三寸,柔软细长,像水一样透彻、明了,包括骨头、牙齿和鳍,惟有眼睛是黑色的,是比芝麻还细的细细两粒。若说有什么鱼可以用水命名,没有比它更合適的。它就是一尾水做的鱼,一身剔透的皮囊包裹一腔鱼形状的水,抑或穿了一件水的隐形衣,然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