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学好古文的前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untpp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义务。古文就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中学生学好古文呢?我认为,背诵大量的古文是中学生学好古文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一些人认为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却往往忽视了背诵。而实际上古文学习没有记忆和背诵,就没有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去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文就有60篇之多,可见教育部对中学生背诵特别是古文的背诵高度重视。我认为背诵对古汉语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熟读成诵能培养中学生对古文的语感
  学习现代汉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并反复朗读来培养学生语感。可是古汉语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去说,很多中学生往往因对古文缺乏语感,而认为古文枯燥、难学、没有兴趣。特别是那些刚接触古文的学生,他们由于习惯了现代文阅读,对古文的阅读很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入手开始引导学生入门,而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手段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诵读才能唤醒优秀古文作品沉睡着的意蕴和情感,只有以诵读为基础进行大量的记忆积累,才会对古文的语感力形成质的飞跃,才能逐步掌握古文的语言规律,才能领悟到古文的深刻内涵。比如读《晏子春秋》中的晏子的故事,若是学生对古文语感较强,很容易理解楚王和晏子“舌战”之激烈,最后,“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从文中的“笑”字中感受到楚王那种尴尬的面孔,“熙”同“嬉”,开玩笑的意思,“取病”自取其辱的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背诵古文更容易强化理解古文的写作顺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如学习背诵《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有个时间顺序,扁鹊初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学生在背诵这篇文章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去记蔡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后果,便会在记忆过程加深印象。这个记忆的过程,既是强化理解写作顺序的过程,同时,又是巩固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
  三、背诵古文可丰富学生的思想
  古文中有许多很有思想性的句子和文章,比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句子,还有《劝学》《孟子二章》等文章。这些句子和文章只有通过背诵记忆的过程才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学生健康的成长积累丰富的思想素材。若不去背诵记忆,再好的句子,只能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而未必对学生的思想能产生影响。
  四、背诵古文,能为学生理解写作思路,提供很好的借鉴
  比如周密的《观潮》一文场面很大,作者却能绘声绘色地描写出这一壮美的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潮”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行,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对这类文章的学习并不是读一遍就能理解的,只有通过背诵,反复诵读方可理解,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背诵,既加强了对课文写作思路的理解,又会为学生写作构思,选材创新上提供良好的范例,也会为学生自学古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随着学生背诵古文量的逐步积累,不仅可供学生积累丰富的古汉语知识,而且会使学生的思想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研究古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背诵是中学生学好古文的一个必要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误以为会背诵了,就一定学懂了。因为,在古文中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年龄,阅历及知识所限仍需做些必要的点拨,或让学生再查阅有关书籍才能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古文中学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作者单位:838000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板画,就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前提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等特点,历来倍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在今天国家全面实行教改的舞台上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语法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及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认为语法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使语法教学简单化、情景化及兴趣化来优化语法教学。  【关键词】语法教学 小学生 优化 简单化 情景化 兴趣化  对于语法知识的地位与作用,英语教学界同仁已基本形成共识:中国学生学英语应该学语法。原因是,如果不了解英语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中国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
期刊
人们常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同样觉得;阅读难,难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就是运用语言去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小学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而很好掌握英语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动机,树立信心是让每位学生主动运用英语交际的必要前提  要学生“开口” ,必须让学生感到对开口讲英语有兴趣、有信
期刊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抓住训练点进行模仿和强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稳扎稳打,步步走实,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是促进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要突出“小”,做到“精”,体现“活”。所谓小,是指写作点的训练量要小,能在课上10分钟左右完成;训练的内容、话题小,让孩子能够很快地思维活动起来,觉得有话可说。所谓精,是指写作的点很多,教师要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
期刊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这种理念就在于扩大外延,丰富含义,反映生活与语文的本质联系。如何使二者紧密联系呢?  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尝试了用学案导学实施分层教学。  一、“学案导学”的概念及特点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学案导学法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
期刊